源頭活水,給力課堂
——寶應實中2016暑期校本培訓之課堂教學篇
2016年8月26、27日,寶應實中教師暑期校本培訓進入教學研討階段。創(chuàng)造鄉(xiāng)村教育傳奇的如東景安中學校長孫劉華,實中“333”課堂教學競賽特等獎獲得者吳瑾、顧嘯敏,市縣骨干教師李雪松、汪國銀,先后登臺暢言,從不同角度建言課堂教學,刷新理念,蕩漾情懷,碰撞智慧,讓參訓教師享受了一場精致可口、營養(yǎng)豐富的課堂教學大餐。
![](/uploads/allimg/160829/6_160829173954_1_lit.jpg)
南通市景安初中是一所農村初級中學,近幾年來積極開展課堂教學改革,堅持學生立場,著眼持續(xù)發(fā)展,以問題為導向,著力提升核心素養(yǎng),師生面貌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學生學業(yè)水平也從全縣倒數提升到“第一排”。 孫劉華校長以《站在學生立場,追尋教學規(guī)律》為題,圍繞課堂教學,重點從五個方面介紹了學校的成功經驗:為什么小組合作那么空?為什么學生展示那么淺?為什么節(jié)奏總是那么慢?為什么能力那么低?為什么學習那么苦?其精髓包括“教師教學生學”“學生教學生學”“教學生自己學”,“教”成了更好的“學”的方式。課堂活了,課堂更開放了。開放的課堂,為教師和學生打開了一扇窗。
![](/uploads/allimg/160829/6_160829174040_1_lit.jpg)
“333”課堂教學模式,立足于改變以接受性學習為主的傳統(tǒng)學習方式,突出學習的自主性、整體性、交互性,構建立體學習情境,使學習過程指導更加扎實高效,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素養(yǎng),提升課堂教學效益。每學年舉行的“333”課堂教學競賽,成為學校課堂教學改革向深水區(qū)邁進的加速器。2015-2016學年“333”課堂教學競賽特等獎獲得者吳瑾、顧嘯敏老師,結合獲獎感受具體說明了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學校良好的育人氛圍、促進青年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333課堂教學模式”、自身對教學的執(zhí)著追求、教師對學生濃濃的愛、教學過程中不斷涌現的智慧。
![](/uploads/allimg/160829/6_160829174116_1_lit.jpg)
所謂“堅守”,就是守住真正屬于自己的東西。所謂“追尋”,就是追尋所未有東西。沒有堅守,就失去了自我;沒有追尋,就沒有了提升。這兩者緊密聯系,密不可分。李雪松老師圍繞“堅守”與“追尋”,從守住初衷,不忘初心;做個有思想的教師;建立支持333課堂運作的系統(tǒng)三個方面談了自己在實中的成長過程。正是基于此,他在教育教學的天空中越飛越高,越飛越遠。
![](/uploads/allimg/160829/6_160829174219_1_lit.jpg)
揚州市骨干教師高研班成員汪國銀主任對課堂的有效性進行了深入探討。他認為要想提高課堂有效性,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構建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變“師道尊嚴”為“良師益友”;第二,轉變教學理念,變“傳統(tǒng)課堂”為“高效課堂”;第三,挖掘教材資源,變“教教材”為“用教材”;第四,加強教學設計的推敲,變“拿來主義”為“智慧結晶”。總之 ,要想提高課堂的教學有效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改變教學方法,更新教育理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力性,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滲透和相互使用,在不同的教學內容下,需要教師智慧的、合理的采用相應的策略。
![](/uploads/allimg/160829/6_160829174251_1_lit.jpg)
期間,學校教務處主任韓國法、副主任楊學君,體藝信中心主任紀偉華分別對新學期開學工作、教學規(guī)范、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施作了具體部署和要求。
兩天中,校內外專家、名師的傾情交流,給全體老師滿滿的收獲。因為培訓拓寬了老師們的教學視野,豐富了老師們的教學智慧,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活水,實中課堂教學改革將會更加給力。(文/陳忠 圖/張杰)
![](/uploads/allimg/160829/6_160829174324_1_li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