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福地覓“西游”
——淮安曙光七年級學生花果山之旅
陽春三月——4月29日,淮安曙光雙語學校七年級學生到連云港花果山游玩,踏訪“洞天福地”的花果山,領略富有神話色彩的人間仙境,探覓 “西游記”與花果山的奇聞秘笈。
花果山,位于連云港市區(qū)東南,為云臺山脈的一部分。原名蒼梧山,亦稱青峰頂,因吳承恩創(chuàng)作神話小說《西游記》取材于此,故名花果山;ü峰奇石怪,林木茂盛,滿山花果,景色神奇秀麗。相傳當年吳承恩在淮安府官場失意后,得知海州境內有座云臺山,便從老家數(shù)次乘船來此登上游玩,足跡遍布花果山。他飽覽了云臺山的山山水水,聽到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傳說,結合《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等史料,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作出了經(jīng)典神話小說《西游記》。
進入神奇的花果山,就仿佛進入了一個奇幻的神話世界。云海奇樹,怪石古塔,廟宇洞穴,無不與孫悟空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等故事相印證。山上現(xiàn)今仍可見小說中所假托的遺跡,如猴石、老君堂、南天門、水簾洞、八戒石、唐僧崖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奇石,有的像人,有的似仙,各類“猴石”、栩栩如生,姿態(tài)各異,使人領略到孫悟空為什么變化神奇;“沙僧石”、“八戒石”、“唐僧石”把唐僧師徒的人物性格展現(xiàn)得惟妙惟肖。每到一處,導游小姐的如簧鼓舌,《西游記》的里里外外的故事,由不得同學們的腳步不跟著她們的聲音游走。
到花果上,自然要觀猴。到了連云港境內,當?shù)貙в紊狭恕按蟀汀,提醒同學們注意安全時說的最多的就是猴子。同學們以為花果上野猴滿山,游興陡增。事實卻讓同學們有點悵然,上山下山,幾乎未見到猴影。有的同學在半山腰一尊猴石前的臺階上見到一只童猴,許多游客爭著拍照,這只童猴不大喜歡熱鬧,也不想被追捧,與游客們打了個照面,又攀緣跳躍隱身叢林了。一只是在入口處,一位老年婦女在支架上扣著一只穿著外衣的小猴,供游客拍照,每次3元。也許這只猴子不食人間煙火,抑或不懂市場游戲,當游客需要與它合影時,它竟頑皮起來,氣得主人把它的屁股拍紅,它就是不太情愿,逗得在場的同學們捧腹大笑。
“洞簾水掛水簾洞,山果花開花果山! 花果山上大小洞穴數(shù)百個,統(tǒng)稱七十二洞。大洞小洞,奇洞怪洞,洞連洞洞套洞,洞洞藏妖,個個作怪。在花果山的這些洞中,極富神奇色彩的當數(shù)水簾洞。洞口瀑布懸遮,飛流而下。吳承恩對這個水簾洞情有獨鐘,奇想特發(fā),將七十二洞搬上了西天遙途,給唐僧設置了層層苦難,也使孫悟空有了用武之地,構成了征服七十二洞妖魔的情節(jié)和動人心魄的故事。同學們不顧拾級勞頓之苦,化了近一個半小時,終于到達最向往的地方——水簾洞。洞內寬敞涼爽,又熱又累的同學們此時在洞內漫步,別有洞天;站在洞口,絲絲水星飄沾在臉上,脖子里,手臂上,同學們有沁心的爽意與快感。
“一部西游未出此半步,三臧東傳并非小說所言。”實地踏訪的同學們領略到花果山的面目,了解到《西游記》許多里里外外的故事,也對生活與寫作多少有了點禪悟,同學們說,此行不枉!值。◤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