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詩書藏于心
讀未見書,如得良友;見已讀書,如逢故人。那些讀過的書,就是我們認(rèn)識世界的路。若有詩書藏于心,擷取芳華成至真。
【百味人生】
慢煮生活
淮安外國語19級10班 宋子雯
它一共分為五個章節(jié),分別敘述了草木、食物、風(fēng)景、瑣事、人物。汪曾祺文字的簡樸隨和卻又蘊含著一種對于生活的眷戀和深情,在這本書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他留心于草木,他說,一花一葉皆有情。他留心于食物,他說,一茶一飯過一生。他留心于生活,他說,人活著,就得有一些興致。他留心于風(fēng)景,他說,萬水千山走遍。他亦留心于人物,他說,花枝一束故人香。
我對于書中敘述大千世界的美食,尤其偏愛。他并非為了寫而寫,仿佛只是淡淡地寫著日記,記錄日常和喜好。語言永遠(yuǎn)是淡淡的,簡潔的,多用短句。例如他寫鎮(zhèn)江肴蹄:“鎮(zhèn)江肴蹄,鹽漬,加硝,放大盆中,以巨大石塊壓之,至肥瘦肉都已板實,取出,煮熟,晾去水氣,切厚片,裝盤。熟肉顏色殷紅,肥肉白如羊脂玉,入口不膩。”短短幾句,便將鎮(zhèn)江肴蹄的色香味繪寫地出神入化。僅寥寥幾短句,可見其功力之深厚。常常我讀著他的文字,便想起老師教導(dǎo)的:“文字,需簡潔,需樸實,不浮不華,才是真功夫。”當(dāng)時不甚了解,現(xiàn)在卻是禁不住點頭贊嘆。
記憶深刻,他在文中曾說:“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咸東辣西酸,都去嘗嘗。對待食物如此,對文化也應(yīng)該這樣。”他就是這樣將淡淡的哲理蘊含在文字中。他從不刻意夸大什么,也從不滿口大道理。只是講著講著,就令人感慨,原來生活如此美好,原來生活還可以這么過。讀著讀著,一股子對于生活的莫名眷戀就被牽扯出來。
尤其記得,他記敘一個人,從來不會刻意去夸獎一個人,也不會刻意避開這個人的缺點。他描繪的人是全面的、生動的、真實存在的、鮮活的。他在《閑市閑民》中繪寫了一位老人的形象。老人并不富裕。他不愿與最親近的兒女生活在一起,嫌亂。寧愿一個人日日就那么坐著。他有點規(guī)矩甚至不知變通,每日對生活就是掃地看街。他永遠(yuǎn)是早上吃干饅頭就咸菜,中午晚上吃面,而且吃面永遠(yuǎn)只加黃醬,很少加肉末。他有點無聊,不養(yǎng)花不養(yǎng)鳥,不遛彎,甚至很少出門。或許他唯一的優(yōu)點就是撥魚兒做的很好。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卻能夠在敵偽時期,解放軍時期,開國大典后,各種運動齊發(fā)的時期,依舊淡然從容,依舊規(guī)規(guī)矩矩生活。誰能說他不是一位活莊子?
這就是汪曾祺的高明之處,也是我所學(xué)習(xí)到的。人永遠(yuǎn)是不完美的,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點,但也擁有自己的的閃光點。這才是立體的人,才閃耀著光芒。
去讀一讀汪曾祺的《慢煮生活》吧,看一看他平淡筆法下的大千世界,然后,用熱忱的心去愛這個世界。
走入稻香渡
永嘉翔宇小學(xué)16級2班 李婭萁
暑假里,我讀了一本書《稻香渡》。沒想到走入“稻香渡”,便“沉醉不知歸路”了。書中的細(xì)米是生活在一個叫稻香渡的村莊,他害羞又大膽,頑皮又乖巧,倔強又善解人意。他滿腦子的奇思妙想,到處亂刻亂畫,直到有一名叫梅紋的女知青來到了他家,為細(xì)米開通一條通往了藝術(shù)的路。永嘉翔宇小學(xué)16級2班 李婭萁
細(xì)米年少的時光因為有了梅紋——這位知青姐姐,變得更歡快,更溫暖。這一切在曹文軒筆下,娓娓道來,不矯情,不做作。我突然感覺我和細(xì)米的成長過程很像,雖然我沒有長在“小河靜靜流淌,大地灑滿夕陽,鳥兒與心靈一同鳴唱的村莊”,但我身邊也有像梅紋一樣富有愛心溫暖的人。
我和細(xì)米一樣,滿腦子的奇思妙想。記得那一次上課,我聽到那羊兒為綠毯繡美麗的大花時,便在本子上刷刷畫了幾只湊到一起的羊,轉(zhuǎn)頭同桌一起分享這一朵“羊”氣的大花。老師發(fā)現(xiàn)了,下課把我叫到了辦公室里。我緊緊捏著本子,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等著老師的“大暴雨”。當(dāng)老師看到我畫的“大花”,她伸手點點了我的額頭說,畫畫這功夫還是留在美術(shù)課上吧!接著余老師把我推薦到了繪畫社團,偶爾在畫畫的過程中還能想起余老師點我額頭的感覺。
隨著年級的升高,媽媽不愿意我再去學(xué)畫畫了,覺得畫畫影響到了我的學(xué)習(xí)成績。媽媽向美術(shù)老師提出了不再去參加美術(shù)社團的決定。老師得知了這個消息后,立刻和媽媽溝通。雖然老師每天工作都非常的繁忙,但是她還是決定犧牲中午休息的時間給我補習(xí)。就這樣在學(xué)校的手抄報比賽我獲得了第一名,縣里的藝術(shù)節(jié)繪畫比賽我獲得了第一名,并且我的學(xué)習(xí)成績也在不斷進步,期中考試進入了班級前十。
“一踏進院子,他隨即掉過頭去,目光越過白柵欄,朝梅紋的房間望去。他看到了一把黑鎖將門鎖著。他的嘴唇便開始如秋風(fēng)中的兩片柳葉顫抖起來。”故事以梅紋的離去作為結(jié)尾。梅紋回城了,她留下的是對細(xì)米的幫助、對細(xì)米精神的正確的引導(dǎo),更留下的是和細(xì)米之間青春回憶。這里沒有痛哭流涕,沒有歇斯底里,只有一股淡淡的觸動你我內(nèi)心的哀傷。
成長就是這樣,它像一個五味瓶,酸甜苦辣澀啥都有。我們得用力地,刻苦地,一步一個腳印度過每段坎坷、崎嶇、泥濘的成長之路。在路上,我們學(xué)會堅持、學(xué)會珍惜、學(xué)會改進,珍惜那些美麗的邂逅;勇敢面對,坦然接受分離。因為,這些能讓我們成長!
浮生有靈,萬物有情
棗莊十八中20級36班 莊雯芝
你,我,他,每個人,都在找尋屬于自己的那杯浮生茶。
棗莊十八中20級36班 莊雯芝
——題記
窗外淅淅瀝瀝地下著小雨,我靠窗讀書。小燈不算太亮,昏黃溫暖的光線剛好把我和《浮生物語》籠罩在同一個光圈之內(nèi),我翻開書,邂逅書中的美麗世界。我好像真的來到了這家名為“不停”的小店,見到了那些也許不存在卻讓我朝思暮想的人們,熱情善良的裟欏,桀驁不馴的敖熾,可愛的漿糊未知。我看到了門上軟煙羅罩的燈籠,“留步飲君茶,一夕浮生夢”十個大字飄逸瀟灑,看到了許許多多的妖怪各有特色的人生。
有人說,讀完這本書,忍不住要做一個好人。我對此深有感觸。男扮女裝替死去的妻子照顧老母的胡姑姑,義務(wù)送肉打雜工的朱七夕,甘愿變作解毒藥丸的參人四喜,以及千千萬萬個愿意犧牲自己換取他人幸福的參人一族,和你我一樣都是平凡又普通的人,扮演著不起眼的角色,但他們每個人都盡心盡力地去做一個好人。朱七夕說:但行善舉,莫問前程。所以她不計較得失,只為貢獻自己的一點點光和熱。四喜說:以我粉身碎骨,佑你一世無傷。所以他甘愿變成無傷甲,保護了趙子龍一生。沉龍?zhí)渡现橇Φ拖碌拇蚨,救下三個落水青年后不幸身亡,他死前最后一個念頭不是后悔,而是“不要有人再淹死了”。比太陽更溫暖的,是愛與希望,正是有了他們,這個世間才充滿了光亮。
《浮生物語》源于生活又不止于生活,人性的美麗與丑陋,責(zé)任與擔(dān)當(dāng),愛與被愛,選擇與被選擇,堅守與放棄,貪婪與慷慨都在這本書里被作者以瑰麗的筆觸刻畫地淋漓盡致。雖然大多描寫的是微小的情感,但也不乏家國之情。很喜歡老板娘說的一句話:即便生來就注定與眾不同,注定要墜落,還是想盡可能地飛起來,亮起來。世界我們也有份,哪怕不為世界所喜愛,也不妨礙我們對付試圖傷害它的人。于是在世界的兩次危難之際,老板娘都挺身而出,和她的妖怪朋友們一起以初生之酒凈化世界,以循環(huán)之軀庇護世界。在光來之前,世界安穩(wěn)存在,四季平安,日夜安定,神仙人類妖怪,哪怕一只飛鳥,一朵野花,都有屬于自己的好時光,這一切都離不開他們的努力。反觀現(xiàn)實中的我們,資源的過度開發(fā)和不合理利用,對環(huán)境承載能力的置之不理使得地球滿目瘡痍。熱愛自然,保護環(huán)境,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才是讓世界持續(xù)發(fā)展的根本動力。
“不停”的招牌是一杯先苦后甜的茶,名為浮生。不嘗苦,何來甘?人生本就是甘苦與共的一段旅程。很多人喜歡這杯茶,因為在最后的最后,他們了了自己的結(jié)。合上書,窗外的雨已經(jīng)停了,陽光在笑,云彩退出,我心頭縈繞著愛,久久不能平息……
【名著大觀】
我心中的那顆紅星
監(jiān)利新教育19級12班 陽雨薇
當(dāng)我拿起《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的時候,心情感到無比沉重。我托起的不僅僅是那顆閃閃發(fā)光的紅星,更是一段紅色的歷史。監(jiān)利新教育19級12班 陽雨薇
彼時的中國,戰(zhàn)火連天,硝煙彌漫,神州大地充斥著血雨腥風(fēng)。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人穿越槍林彈雨,用血肉替人民擋子彈,那就是紅軍,我仿佛聽到了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上戰(zhàn)士們嘶啞卻嘹亮的吶喊聲。
讀這本書前,我以為紅軍是一群健壯的老兵,是一群只會用槍桿子說話的土八路。讀完后,我才領(lǐng)悟到紅軍是“青春、活力、樂觀”的象征,紅軍是用自己的生命書寫中國歷史的一群英雄。讀書使人了進步,更讓人學(xué)會思考。重讀經(jīng)典,走近他們,讓我內(nèi)心澎湃不已。我了解到了一個真實的蘇區(qū),一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部隊,一段令我們自豪與驕傲的歷史。
其中,最讓我難忘的不僅是“像林肯”的毛澤東,不僅是“重慶最有智慧的人”周恩來,更是“對于紅軍的忠誠無可置疑”的紅小鬼。他們無疑是紅軍中年齡最小的,是一群“十一歲到十六歲”的少年。他們沒有淵博的學(xué)識,卻懂得“紅軍給他們田地,趕走地主、收稅官和放債人”;他們沒有強壯的體魄,卻能為了百姓的好日子沖鋒陷陣。他們有著與這個年紀(jì)不相符的心智和氣度。
百年后的今天,疫情就像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無數(shù)逆行“戰(zhàn)士”紛紛沖在前線,用實際行動盡職、奉獻。據(jù)有關(guān)數(shù)據(jù)顯示,這些人中大部分是90后,有些甚至是在校大學(xué)生。看著一封封請戰(zhàn)書、女護士臉上一道一道的口罩勒痕、一個個忙碌在病房的身影,我感動不已。2003年非典時,全世界都在保護90后;2020年的今天,90后保護了全世界。我覺得他們的精神和紅小鬼并無兩樣,是沒有跨掉的一代,是最有活力與希望的一代。他們同紅小鬼一樣知命不懼,人格獨立,有著對于祖國的熱愛和忠誠。紅小鬼是中國的未來,他們亦是新中國的未來。
紅星閃閃,照耀中國。明日,這顆星會更加璀璨。
樸素的父愛
漣水濱河初中19級16班 王一涵
“世界上最有力的論證莫如實際行動,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則”,這是以“學(xué)問第一,藝術(shù)第一,真理第一”為準(zhǔn)則的傅雷所言。翻開這本書,濃濃的親情溢于字里行間,雖與兒子相隔甚遠(yuǎn),卻仍能借這一封封家書與兒子互勉。傅雷父子間的別樣深情體現(xiàn)在一封封書信中,近二百封書信,每一個字,都有沉甸甸的分量,每一封信都充滿了傅雷的“拳拳父愛”。漣水濱河初中19級16班 王一涵
他們之間談藝術(shù),談人生,談道德,談做人,在我看來這便是“多年父子成兄弟”的最好寫照!他們沒有兩代人的之間的隔閡,更沒有緊張的父子關(guān)系,坦率的如同好友,從精神世界到物質(zhì)需求,從做人到做事,他們可以促膝長談,地北天南。傅雷堅持給兒子寫信,只為讓兒子在異國他鄉(xiāng)多一分溫情,多一份后盾!他用文字詮釋了何為父愛,也用這一筆一墨教會了兒子許多……這就是屬于傅雷的愛,這份用心將天涯海角相連的愛!
“樹人如樹木,若非善加栽培,心難欣欣向榮”。傅雷對兒子最真摯的愛是偉大的,可反躬自省,我們的父親皆是如此,有父親在的地方就是港灣,有家在的地方就有親情的芳香!傅雷為兒子用一個星期的時間,手抄一本六萬余字的書,對此他輕描淡寫,就如我們的父親十幾年如一日的付出又何曾有過怨言?
在信中,傅雷是父親,是友人,也是知己。他用最真摯的話語以及自己的經(jīng)歷將中華傳統(tǒng)美德融入進對傅聰?shù)恼佌伣陶d,也用自己的身體力行使這份愛更具責(zé)任感。再回首,這份責(zé)任感赫然鐫刻在一件件小事中。“八面玲瓏而立于亂世”這是酈道元父親奄奄一息,臥于病榻時對兒子的告誡;“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這是朱自清父親對他的囑咐;“飯多吃點,上課一定認(rèn)真聽”這是我的父親最樸素的叮嚀。
樸素的父愛是封無聲的家書,在漫遠(yuǎn)的時光中,越發(fā)深沉。
【詞如珠玉】
人間景,詞話情
棗莊十八中19級翔宇1班 胡峰
你,雖生于大廈將傾之時,卻仍在枯槁中顯露生機。當(dāng)迥異的西風(fēng)終于“來訪”,那早已僵化的黃葉紛紛揚揚,終歸于腐朽、碾為塵埃;而你,以風(fēng)為媒、向陽而生!植根于沃土,詩意般的文字不負(fù)你的盛名!棗莊十八中19級翔宇1班 胡峰
常言道“剛詞如烈酒,當(dāng)品;柔詞如淡茶,當(dāng)悟”。而王國維的詞話則以“情”為針,在“境”的幕布上,呈現(xiàn)出佳釀與茗飲的編織。當(dāng)你矚目獨觀時,非以品無以明其境,非以悟而難以得其情。全書共百余小節(jié),短者不過寥寥數(shù)語,而多者也只百余字。但都圍繞著“境界說”,以無聲的文字,吟唱著多情人間,傾瀉出內(nèi)心的詞話。
最初我認(rèn)為王國維的“境”也不過是“借古人境界為我用之”,因為泛讀時,并未在書中發(fā)現(xiàn)一言為他自己作詞、批注。但當(dāng)我的心靜下之時,看到“然非自有境界,古人亦不為用”,心中不由得一驚,在細(xì)品之后又是一嘆,嘆這《人間詞話》才是最宏大的境!只是身在其境,當(dāng)局者迷,而廣為流傳的人生三種境界,大概就是它的最好詮釋。
第一境“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當(dāng)我們初涉社會,在前方會有路口無數(shù),每條路也都是征途漫漫。那時難免會迷茫孰對孰錯,誰與我同行?仿徨而孤獨。但我想王國維是想告訴我們在理想之初應(yīng)先認(rèn)清心中的道,選擇腳下的路,并且無論前方如何,都應(yīng)守得住寂寞,耐得住平凡,忠實于自己最初的夢想。
第二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層境界可小可大,可淺可深。以不同的心境解讀,就會感悟不同的人生。當(dāng)最初讀到柳永的原作時,竟為“憔悴”感到可笑——什么癡情也可消瘦身心?后來我明白了這份“憔悴”是心中的熱愛與執(zhí)著,現(xiàn)在重溫王國維筆下的“不悔”,我甚至感到在書寫到這里時,他是“筆墨與淚珠齊下”,此時的他不僅為自己的事業(yè),更與動蕩年代中其他的知識分子一樣,為中國的救亡圖存而“消得人憔悴”。當(dāng)他回想起自己在矛盾與艱難中走過的路,想到自己探索人生、尋求真理所經(jīng)歷的苦楚,他何嘗不潸然淚下?
當(dāng)他擦干淚水,繼續(xù)揮筆寫下了人生第三境“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道出了他并不認(rèn)為自己之前錯過了真理,之后在與之相識只是緣分。他相信自己夜以繼日所追求地“大道”也正等待著他的到來。
雖然以現(xiàn)在的眼光來看《人間詞話》也有一些枯枝敗葉,但我相信瑕不掩瑜,其中的精華終究會在新時代大放異彩。
詩詞里的家國情懷
溫州翔宇初中19級14班 陳佳然
每一位詩人,都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一顆顆熠熠發(fā)光的珍珠;每一闕詩詞,都是一朵朵文字花園里的不敗鮮花。詩詞的美不只在它的語言、形象,也在于它的聲音、節(jié)奏和韻律,更在于那一顆顆涌動的愛國的心。溫州翔宇初中19級14班 陳佳然
在《溫和地走進宋詞的涼夜》這本書里,我看到了萬家憂樂到心頭的范仲淹,敢為圣朝除弊事的王安石,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的蘇軾,江湖夜雨十年燈的黃庭堅,眷戀黃花人空瘦的李清照,鑄字為箭的張孝祥,壯歲旌旗擁萬夫的辛棄疾,精忠報國,還我河山的岳飛……
蘇軾,在官場上沉浮起落,盡管命運多舛,卻從不自怨自艾。在狼狽和失意中找到了淡定和從容,在慌亂和迷茫中保存一份瀟灑;实鄣幕栌,奸佞小人的讒言,仕途的曲折,人世的苦痛,然而在他的詩歌里,我們讀到的是詩人的豁達,人格的高貴。在他的筆下,有“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的孤獨,也有“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自我調(diào)侃;有“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zāi)無難到公卿”的恬淡,也有“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灑脫;有“一肚子不合時宜”的幽默,也有“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的通透……
另一位詞人辛棄疾既是一位叱咤風(fēng)云的武將,也是一位文采奕奕的詩人。他一心報國,用武力抵抗金兵的南下,用超凡的才智與朝內(nèi)的奸臣周旋,又用唯美的文字寫下愛國的情思,點亮一個黑暗的時代,逬出悲憤沉雄的火花。朝廷需要他時,他“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英姿勃發(fā),所向無畏。朝廷貶謫他時,他享受“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的恬淡田園生活。失意找不到出口時,他“醉里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當(dāng)他生命垂危時,他又追尋“眾里尋他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尋而不得。詩人苦苦追求的不是高官厚祿,出將入相,也不是歸隱山林、享人間野趣,而是一生精忠報國的夢呀!
讀詩詞,感受到古人的壯烈激懷,激發(fā)愛國之志;讀詩詞,享受文字的曼妙瑰麗,播下文學(xué)的種子;讀詩詞,體味詩人的人生磨難,令我消除當(dāng)下的人生困惑。
【書香縷縷】
喜歡站在屋里對著這一片桃花,吟著不知名的小詞,桃花樹下,流水溪旁,飄落的桃花逐水而流,碧淺深紅。桃花染香衣袖,花間醉寒煙翠,一切都剛剛好。
——淮安外國語19級9班 胡欣妍
“問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這是打開書映入我眼簾的第一句。長安客,長安客,一朝覽盡長安景,看盡長安城中情。這座朱門青瓦的都城,我們只是她的過客。
——漣水濱河初中部19級8班 韓涵
星星只是隕石,讓它熠熠生輝的不是黑夜,而是它自己的萬丈光芒。在《黑執(zhí)事》中夏爾有一句話:“就算全部的棋子被奪走,棋盤上只剩下了王,我也絕對不會投降。”沒有什么是值得你放棄、失意的,生而為人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能把握自己,改變自己。
——監(jiān)利新教育19級27班 王雨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