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一只烏龜“爬”上了教師的后背
【事件回放】
一天,我正在上數(shù)學課,轉(zhuǎn)身板書時全班同學突然哄堂大笑。正在我納悶的時候,坐在前排的一位學生從我背上揭下了一幅烏龜圖——我立即明白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剎那間,我氣得渾身發(fā)抖,臉色蒼白?吹轿覛獾眠@樣,全班同學止住了笑聲,目光齊刷刷地投向了陳佳磊。又是這個陳佳磊!三天前的一堂自習課上,陳佳磊坐在位置上弄出了響聲,我嚴肅地給出了警告:“誰再弄出動靜就出去!”然而,他又幾次故意搞出了動靜。當時我沒控制住自己,一把將他拉出了座位,罰他站到了角落里。接下來幾天,這孩子老是和我鬧別扭。同學們?nèi)级⒅摇T趺崔k?這小子非得要和我過不去呀…… 當學生“叛逆”的時候,我們教師怎么辦?
【成因分析】
淮安外國語學校 吳壽健:很多時候,學生的抵觸情緒,就是對老師的“思想簡單”和“行為霸權”一種畸形抗爭。案例中正因為老師的處理不當,便有了學生“叛逆”的行為發(fā)生,以致于在課堂上故意搞出動靜。這一刻,作為一個老師已經(jīng)忽視了學生的尊嚴,在其他學生的眼里老師也就無形中失去了地位,在學生心目中的“人格魅力”大打折扣,老師也將自己推向了孤立。如此方法,如此處理,如此下去,可能還會有第二個、第三個陳佳磊出現(xiàn)。那樣師生關系將處于僵持狀態(tài),教育的磁場將不復存在。
寶應實驗小學 陸坊慶:常聽教師埋怨“現(xiàn)在的孩子不好管,你讓他向東,他偏向西,難教!”試問:你們知道他們?yōu)槭裁匆?ldquo;叛逆”嗎?當學生叛逆時,你又是如何處理的呢? 通過這則案例,我們不難看出,陳佳磊同學是一個是非觀念、自我意識很強的學生。面對他偶然的一次不合適宜的行為,教師根本沒有給他改正的機會,只選擇了一種簡單、粗暴、壓迫型的批評方式,從而造成了一連串的逆反行為。陳佳磊連續(xù)的“叛逆”行為,實際就是對教師批評的抗議。假使當時說的不是“誰再弄出動靜就出去”,而是巧妙地緩沖處理一下,相信后面的事情就不會發(fā)生。因此,教師先要放下教師的“威嚴”,認真地排查自身的錯誤,向?qū)W生坦言。對于一個是非觀念很強的學生來說,他也會很快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當教師再去告訴他要學會用合理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見后,這樣事情便會迎刃而解。
寶應中學 李玉佩:教育機智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一種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師面臨意外情況時,能夠迅速而正確地做出判斷,并因勢利導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實質(zhì)就是教師觀察的敏銳性、思維的深刻性和靈活性、意志的果斷性等在教育工作中有機結(jié)合的表現(xiàn),是教師優(yōu)良心理品質(zhì)和高超教育技能的概括,也是教師機敏地影響學生的教育藝術。
從上面的個案來看,執(zhí)教老師缺乏的不僅是迅速反應、果斷轉(zhuǎn)移的教育機智,甚至連基本的教師專業(yè)化素養(yǎng)都沒有具備。“人之初,性本善。”教師的專業(yè)化素養(yǎng)要求教育從業(yè)人員凡事都用教育的眼光、整體和諧的眼光看待教育性活動。當課堂上出現(xiàn)了出人意料的、無法預見的情境后,作為專業(yè)人員,教師首先應該想到“自制”,先穩(wěn)住自己和對方當事人的情緒。第二步似乎可以“果斷地”利用“遷移法”了——既然課堂里一時解決不了,不妨移到課后再說——只要老師作一點讓步,課一定是可以繼續(xù)下去的?梢詳嘌裕瑹o論學生怎么淘氣,畢竟他們心底里對老師還有敬畏之心的,課后只要老師能多點寬容體諒,更豁達大度一些,更公平民主一些,什么事情都能圓滿解決。
想提醒的是,發(fā)生在班級這個公共場所的事件,最終都要回到這里解決——私下里當事雙方溝通再順暢,也有必要把達成的和解結(jié)果向班級有個交待。
寶應實驗初中初三(9)班 江濤:我們有時會看見某位同學與老師之間相互發(fā)生爭執(zhí),明明是這個同學的過錯,可為了要面子,便不管是對是錯,不問青紅皂白就與老師辯論起來,事情過后,還以為自己這種叛逆行為很有個性,殊不知他自己所犯的錯誤已經(jīng)十分嚴重了。其實這些同學并不只是和老師作對,在家庭里家長隨便說幾句,他們也會不管三七二十一,與家長大吵起來,但是如果冷靜下來以后往往很后悔。
【應對策略】
淮安外國語學校 林以廣:西方諺語說,教得不當比不教還壞。教育是一門藝術,每一個毛孔都能綻放出藝術的花朵。教育,沒有激情,就沒有創(chuàng)造,就沒有和諧的師生關系,就沒有愉悅的學習心境,所以我常提醒自己:給自己一個好心情,給學生一個好心情。即使是批評,也同樣要有“心計”。有一天上完課我叫學生做作業(yè),有兩個“調(diào)皮蛋”喊:“沒拿到作業(yè)紙。”作業(yè)紙一般不輕易少的,但又不值得去理論,于是我說:“去我的辦公室找找。”兩個人一個接著一個準備離座出去“透風”,這時我就說了:“兩張作業(yè)紙一個人扛就行了,哪里用得著兩個人去抬呀?”同學們笑了,他們也笑了。
寶應實驗小學 陸坊慶:面對全班同學的笑聲,齊刷刷的目光,假如是我,我會先控制一下激動的情緒,然后說:“好可愛的烏龜呀,是誰畫的呀?”“烏龜好啊,延年益壽嘛。陳佳磊同學把它放在老師的身上,一定是希望老師能像烏龜一樣健康長壽。老師衷心地感謝你!”先用一句幽默的話語避開話題,緩和一下緊張的氣氛,讓課堂繼續(xù)進行下去。下課后,可以通過真誠的溝通來化解孩子心頭的不快。
淮安外國語學校 吳壽健:幽默是一門藝術,在教育過程中如果我們不失時機的運用,能起到黏合劑的作用。在案例提供的情境下,我們完全可以說一些幽默的話題來緩解一下氣氛,諸如“今天上課還有一位同學給我們伴奏呢!”也可調(diào)侃一下,“陳佳磊同學的凳子是不是壞了,下課請班長幫助他一起到總務處修理一下。”;還可以借助“冷處理”給他創(chuàng)設一個自我教育糾錯的機會;更可以把溝通交流放在課后進行等等。而案例中的老師是以權威強勢壓學生,并嚴肅給予警告“誰再弄出動靜就出去”。這樣一來,師生關系便立即置于對立緊張狀態(tài),學生的“叛逆”行為也自然而生。
寶應實驗小學 張新明:案例中說“剎那間,我氣得渾身發(fā)抖,臉色蒼白”,理智告訴我們,教師首先要穩(wěn)定自己的情緒,別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因為我們深知“怒火可能會遮住我的雙眼”,只會把事情弄得更糟。心靜下來,事情就好辦多了。既然我知道這位學生和我過不去,苦苦思索該怎么辦,那不如先冷處理吧。我對全班同學說:“作為數(shù)學老師,我常常和你們一起解決各種各樣的難題。今天,有一個同學把這幅畫貼在我的背后,給我出了一道難題,我還真不知道該怎么辦呀!我也希望大家課后幫我想想,怎樣解決這個難題。當然解鈴還需系鈴人,這道題是由某個同學自己來解是最合適不過了。”然后上課更投入,讓課堂效果比平時更好。在下課后不了了之是不恰當?shù),簡單粗暴或是告訴家長也是不可取的。事情弄成這樣,總得好好解決。首先必不可少的是反思:為什么陳佳磊會跟我產(chǎn)生情緒上的對立呢?在此前對他的教育上有沒有值得反省的地方。他在行為習慣和心理上有什么不足呢?這時候最應該做的就是準確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避免倉促處理造成不必要的碰壁。不妨直接找到那孩子把自己的想法開誠布公地跟他談一談,看能不能說服他。然后再總結(jié)一下自己可能做得不恰當?shù)牡胤,是不是沒有特別顧及他的自尊心。詢問他對自己有什么意見,心里是怎么想的。過程中,在清楚指出他的錯誤的同時,也要給他辯白的機會。有了老師的反思、寬容和誠意,努力往往能得到真誠的回報。別忘記了,班級里別的同學還在等待結(jié)果,兩人協(xié)商之后,在班級里善意地把經(jīng)過和結(jié)果告訴同學們也是必須的。
寶應實驗初中 葛春燕:由于青少年的叛逆心理的特殊性,如果教育工作中一味的批評和指責,將很可能適得其反。那么作為教育工作者究竟應該怎么辦呢?我想是否可以嘗試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加強思想教育,提高學生思想認識水平。教師在教育工作中要有意識的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思想及言行上的錯誤,引導學生認識自我,了解青春期青少年的心理特點,要讓學生了解到他們的叛逆思想是他們成熟的標志,但同時有很大的盲目性,同時也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的盲目叛逆行為可能帶來的危害。平時也可以讓學生閱讀一些相關研究中學生叛逆思想的文章,然后老師和學生們大家可以一起進行交流討論。從而有意識的讓學生對叛逆思想有了較深入的了解,認識到以前自己的盲目叛逆行為對同學及老師造成了傷害,自己可以主動向相關老師及同學道歉。
多采取平等民主的教育方式。平等民主的教育方式是消除叛逆心理的主要手段。教師在教育學生的時候要充分尊重他們,多以平等、友好的態(tài)度與他們談心,決不能專制獨裁。學生犯錯誤時,要引導他們認識錯誤的原因,指導他們吸取經(jīng)驗教訓,不要給他們太多的責備。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學生的榜樣,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這樣才能更有說服力。在學生心服的基礎上,教師要走近學生,做他們的朋友。舉行集體活動時,更要放下架子,主動融入學生中去,與學生一起共娛共樂,展示另一個不一樣的你,從而讓學生在心里情感上產(chǎn)生與你交流親近的欲望。
網(wǎng)友7451800:有時我也會遇到這種情況,也總結(jié)了點經(jīng)驗:1、冷處理。學生搞惡作劇的目的也許就是引起學生們的哄笑,老師的憤怒。你不去理他,他自然失去了興趣。2、課下談心。內(nèi)容要想好,首先指出這種惡作劇不好,對自己不尊重,對別人也不尊重。然后詢問情況,分析經(jīng)過結(jié)果。3、以后的時間,要重視對這種學生的重視和關心。
【理論發(fā)微】
淮安外國語學校 吳壽。航逃词菒坌,而這種愛首先是要從學生本體出發(fā),并能被學生從內(nèi)心深處接受。警告、罰站的方式,是一種嚴肅的愛。但是這樣的教育方式是老師一廂情愿的,卻不能為學生所接受,所以也就起不到應有的教育效果。由此看來,陳佳磊的“叛逆”的始作俑者正是老師自己。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正確對待學生犯錯誤,以寬容和愛心去尊重學生,引導學生,影響學生,感化學生。同時,老師應該努力在教育中機智地處理一些突發(fā)性事件,既讓學生認識自己的錯誤,又能給學生一個面子和臺階,從而讓他們在輿論、道德等合力下,完成教育的過程。
寶應實驗初中 葛春燕:學生為什么會產(chǎn)生叛逆心理呢?我們知道,青少年的成長過程,是一個社會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兩個明顯的變化。一個是內(nèi)化社會各種思想意識和道德規(guī)范,社會屬性得到了較大的增強,使青少年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另一個是逐步成為具有獨立人格特征的人。隨著這兩種變化的發(fā)展,由于青少年的認識水平和愿望,常常會與成人的要求和社會規(guī)范的約束發(fā)生矛盾和沖突,因而導致叛逆心理的產(chǎn)生。叛逆心理是中學生成長過程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是該年齡階段青少年的一個突出的心理特點。在這個年齡階段青少年生理變化最快最多,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反對成人把自己當“小孩”。為了表現(xiàn)自己的“非凡”,就對任何事物都持批判態(tài)度。正是由于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忽視了自己的獨立存在,才產(chǎn)生了叛逆心理,易引起少年的狂躁與不安。從而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的平等地位。
寶應實驗小學 陸坊慶:逆反心理包含諸如自我意識強、勇敢、好勝心強、有闖勁、能求異、能創(chuàng)新等積極的心理品質(zhì)。這些品質(zhì)不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迫切追求的嗎?因此,我們對于學生的“叛逆”行為,要進行認真地分析,積極地引導,讓“叛逆”的正效應得到充分地發(fā)揮。對于學生的一些“不講理”“惡意”的叛逆,要進行堅決地“懲罰”。這里所說的“懲罰”絕不等于“體罰”,而是蘊涵著智慧與愛的懲罰。不是“棍棒型”、“恐嚇型”、“揭短型”、“冷嘲熱諷型”的低級懲罰,而是“詼諧幽默式”、“旁敲側(cè)擊式”、“故事啟發(fā)式”的藝術懲罰。讓低級的、損害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懲罰遠離我們的教育,讓充滿藝術的、有益學生身心健康的懲罰與教育共成長。針對“陳佳磊”這樣一個“是非觀念很強”“個性很強”的學生,我們可以讓其成為班級的“言行監(jiān)督員”或“紀律委員”,督促學生的言行舉止,在管理他人的同時,他也在時時檢討自己的言行。這樣一件雙贏的事,又何樂而不為呢?
淮安曙光雙語學校 王松:在整個行為的研究過程中,我始終堅信真正的主體意識只有自己形成,才能真正解決問題。這個認知體系必須要學生自己去構(gòu)建,而老師只能是創(chuàng)造機會,提供資料,從而促使他的認識形成。這不僅僅是建立在建構(gòu)主義理論的基礎上的一種行為和意識,更是符合他們這個年齡階段心理特征的合理做法,這也是這個案例探究價值之所在。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常常發(fā)現(xiàn)很多的教育者是因為做了太多的無效努力,他才會怨恨教育,才會很討厭教育。其實,教育是一門需要深入研究的科學,只有真正的學會認識教育、研究教育,關注到教育中的主體,那么每一個教育者都會發(fā)現(xiàn),其實教育的天空真的很美,做教育者真的很幸福!
教育在線網(wǎng)友 干國祥:師生關系,如果已經(jīng)存在“弱肉強食”,那么教師就無論如何不能后退,只能向前。“理想的我與你”的師生關系,建立在不同的語境里,卻并不適合解決具體的類似事件。所以,在處理此事時,必須清楚一點:成為強者,讓學生知道老師是不好欺侮的,做了錯事,是需要接受處罰的。這是原則,但是方法,卻要努力做得通融,盡可能地幽默一些,不著痕跡一些。只是從這個故事的敘述邏輯來看,很難找到這個問題學生的真正問題所在:因為一個敢于在老師背上貼烏龜?shù)膶W生,是不可能服從因為出了一點聲音而被拉到角落里的處罰的——拉到角落里的后果是他會在哪里“演出”,這中間會有許多故事發(fā)生。缺失的敘述里,埋藏著敘述者的癥結(jié),也隱藏著問題的真正所在處。至于方法,要是我,非常簡單:將烏龜圖貼在墻上,先側(cè)頭欣賞之。然后和學生討論“烏龜”的學問,即講述我的《假如兔子不中途睡覺》一文或者上一堂干版《龜兔賽跑》,即明白烏龜?shù)闹腔奂吧嬷。最后的引證是:壽者龜與忍者龜。根據(jù)學生水平,此課可深可淺,卻無論如何上他們改變對烏龜?shù)目捶āH缓蠼枭使P,將這幅烏龜圖改變得漂亮一些。同時表示:感謝此同學贈送一幅含義深刻的畫,為此,回贈一個鞠躬。但是,送的方式不當,希望以后有禮物正面來贈送。因為是上課贈送,所以,必須接受處罰,下課到辦公室里來,等候發(fā)落。最后聲明,為紀念此課,此圖將作為一個標志貼在教室里,愿意加盟“忍者龜學習聯(lián)盟”的同學,請在此畫簽名為紀念……
寶應實驗初中 包春華:近日讀到《首腦與小孩》一文。文中說,有一天英國前首相威爾遜為了推行其政策,在一個廣場上舉行公開演說。當時廣場上聚集了數(shù)千人。突然從聽眾中扔來一個雞蛋,正好打中他的臉。安全人員馬上下去搜尋鬧事者,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扔雞蛋的是一個小孩。威爾遜得知之后,先是指示屬下放走小孩,后來馬上又叫住了小孩,并當眾叫助手記錄下小孩的名字、家里的電話與地址。臺下聽眾猜想威爾遜是不是要處罰孩子,于是開始騷亂起來。這時威爾遜要求會場安靜,并對大家說:“我的人生哲學是要在對方的錯誤中,去發(fā)現(xiàn)我的責任。方才那位小朋友用雞蛋打我,這種行為是很不禮貌的。雖然他的行為不對,但是身為一國首相,我有責任為國家儲備人才。那位小朋友從下面那么遠的地方,能夠?qū)㈦u蛋扔得這么準,證明他可能是一個很好的人才,所以我要將他的名字記下來,以便讓體育大臣注意栽培他,使其將來能成為我國的棒球選手,為國效力。”威爾遜的一席話,把聽眾逗樂了。
讀到這里,我情不自禁地為英國前首相威爾遜叫好。威爾遜的做法不僅讓不愉快的事情隨風而逝,將壞事化為好事,幫助自己擺脫尷尬的境地,而且還讓民眾看到了首相有一顆仁慈、寬厚、博愛之心,有一分熱忱、坦蕩、無私之情。孩子的這種“叛逆”現(xiàn)象,在我們教育學生的過程中也時常出現(xiàn)。“讓他東、他偏西,叫他打狗他罵雞”,個別像陳佳磊這樣的學生甚至當眾“頂撞”老師或者搞“惡作劇”。當學生“叛逆”教師的時候,一些教師認為自己的“師道尊嚴”受到了侵犯,學生“叛逆”教師,這是大逆不道的。他們或大聲指責,數(shù)落學生的種種不是;或大動肝火,嚴厲批評,學生不掉眼淚決不罷休;或體罰、變相體罰,讓學生認錯低頭;或一紙“告狀書”告到家長處,讓家長使用“家法”……由于對“師道尊嚴”的過分弘揚和渲染,使部分教師下意識里把自己擺在了一個“強權”的地位,帶給學生的則是強大的敬畏意識和心理暗示。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在高壓、威嚇之下一點點淡去,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在大一統(tǒng)的思維模式下變成奢侈品。
學生作為成長中的個體,如同世間萬物一樣,勢必要經(jīng)歷一個艱難的過程。 隨著學生年齡的增大,社會交往范圍的擴大,信息渠道來源的多樣,學生個性意識、獨立意識、成人意識漸趨強烈。面對老師的教育,他們有意無意的回避、反感甚至背離,喜歡抱著懷疑及審思的態(tài)度重新估量一切,他們稚嫩單純的內(nèi)心世界趨向復雜,心中的矛盾和困惑增多。“叛逆”在思維形式上屬于求異思維,是學生標新立異,希望引起別人注意的表現(xiàn)。叛逆心理每個學生都會有,只是多少的問題。正因為如此,我們每一位教師應該象英國前首相威爾遜那樣,以平和、客觀、公正的心態(tài)去正視、理解、寬容、接納我們學生的每一次“叛逆”,而沒有必要無限地上綱上線。因為我們學生的思想還不成熟、認識還不深刻、知識還不完善、閱歷還不豐富、判斷還不全面……這些先天性的“還不”就決定了學生不可避免錯誤;況且,學生的“叛逆”也是學生自己走向成熟、追求成熟的印記;是學生自己渴望正確、探求真理的標志;是學生自己求索人生、完善生命的足跡。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尊嚴是人類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兒童前進的潛在力量。”兒童的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對它“要小心得像對待玫瑰花上顫動的露珠”一樣。“不是錘的敲打,而是水的撫摩,才使鵝卵石這般光滑剔透”。面對學生的“叛逆”,教師應該“躬自厚而薄責于人”,要善于從學生的“叛逆”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他們自尊、自強、獨立的要求和勇于抗爭的品質(zhì),肯定他們的閃光點,使學生如沐春風,這不是姑息遷就“叛逆”的學生,而是以無窮的魅力和有素的教養(yǎng)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寬容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智慧。教師寬容地對待“叛逆”的學生,意味著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心胸更加開闊、情操更加高尚。教師對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寬容,才能進行有效的教育。教師摒棄了陳腐的“師道尊嚴”,摒棄了那種高高在上的權威姿態(tài),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采取對話的方式與學生進行積極的交流、溝通。這樣,教師與學生的心靈才能彼此敞開、彼此接納,教育就有了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