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淡墨痕
“驚風飄白日,光景西馳流”,在感嘆時光的一去不復返時,可以通過讀書,欣賞已然不再的風景,前往不曾涉足的世界;可以通過讀書,豐盈自己的內(nèi)心,改變生命的寬度和境界。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情到深處】
萬般情感緣于“孝”——讀《祭十二郎文》
監(jiān)利中學 周志勇
監(jiān)利中學 周志勇
讀《出師表》而不落淚者,視為不忠;讀《陳情表》而不流淚者,視為不孝;讀韓愈《祭十二郎文》而不哀痛者,其人必不友!都朗晌摹窔v來有“祭文中千年絕調(diào)”之美譽。十二郎的死,使作者悲痛欲絕。身世的不幸、家族的凄涼、父母的早逝、兄嫂的撫養(yǎng),與侄子在一起的種種情景以及自己的衰病,子孫的幼小,這一切一齊涌上心頭,匯成一股情感的激流,使作者悲感萬端,情不能已。這里面有懷念,有感激,有悔恨,有哀傷,有內(nèi)疚,有期望。字字關(guān)情,句句含淚。這諸多情感的癥結(jié)皆由一字引發(fā),即“孝”。
從韓愈追敘家事與身世中,我們明顯地意識到韓氏一脈人丁不旺。韓氏家族的命運完全寄托在了韓愈和十二郎這“兩世一身”之上。讓人在悲其不幸時,更能從家族延續(xù)的角度理解作者凄楚的情感以及肩負的萬鈞重擔。
韓愈求取功名,就其表象而言,是為了“求斗升之祿”。在希冀題名金榜,報效“大家”之志的背后,隱藏著的正是對“小家”的回報之情。長年在外,與十二郎聚少離多,這并非是作者不顧家,而是那時他還無力顧家。即便如此,在他二十九歲仕途仍不穩(wěn)固時,他還是想將十二郎及其家人接來,這其中既有感兄嫂撫養(yǎng)之恩,也有一個長輩對晚輩的關(guān)愛之情,更有兒孫承歡膝下、寒暄盡孝之愿。尤其是“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fā)蒼蒼,而齒動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就更讓我們明白:承繼家族興旺大業(yè)的使命將責無旁貸地落到十二郎身上。然而,十二郎卻在年輕力壯之時早逝,聯(lián)想到自己及家族叔伯兄弟的命運與遭遇,作者不由地產(chǎn)生了神明之念。韓氏家族中的男兒為何均在壯年之際早逝?這真是天誠難測,神誠難明,理不可推,壽不可知啊!天命無常使作者從心底升起陣陣寒意。振興家族的希望似乎隨著十二郎的逝去而頃刻間變得更為迷茫而不可預知。此時“毛血日益衰,志氣日益微”的韓愈實在無法獨自承受失侄之悲與振興家族的雙重壓力,幾近精神崩潰的邊緣,想隨十二郎一同離去。然而如果棄世而去,則更是對家族的不孝。當他目睹幼小的兒孫時,悲從中來,“汝之子始十歲,吾之子始五歲,少而強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按照古代的忌諱,這樣的話是很不吉利的,但也唯其如此正可看出作者悲痛至極。悲十二郎早逝,留下幼小尚需撫養(yǎng);痛家族不幸,承繼之人的命運實難預知;更是一種惶恐,惶恐多病的自己是否在有生之年能將子孫撫育成立,延續(xù)香火。
“吾行負神明”“不孝不慈”字里行間,深含自責之意,也深覺有愧于家族,對不起兄嫂,也對不起十二郎之情。痛定思痛,作者冷靜而理智地決定承擔起教養(yǎng)子孫,振興家業(yè)的重擔。此時的作者似乎已經(jīng)決定把個人的功名置于其后。畢竟自己在宦海上的沉浮導致了與十二郎的聚少離多,而且似乎也并未能給家族帶來興盛之態(tài)。正是由于執(zhí)著于功名,使得自己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親人,才有今日剜心之悲。
“彼蒼者天”,“曷其有極”,大悲大痛之后是大徹大悟,是成熟,更是“孝”之體現(xiàn)。
從韓愈追敘家事與身世中,我們明顯地意識到韓氏一脈人丁不旺。韓氏家族的命運完全寄托在了韓愈和十二郎這“兩世一身”之上。讓人在悲其不幸時,更能從家族延續(xù)的角度理解作者凄楚的情感以及肩負的萬鈞重擔。
韓愈求取功名,就其表象而言,是為了“求斗升之祿”。在希冀題名金榜,報效“大家”之志的背后,隱藏著的正是對“小家”的回報之情。長年在外,與十二郎聚少離多,這并非是作者不顧家,而是那時他還無力顧家。即便如此,在他二十九歲仕途仍不穩(wěn)固時,他還是想將十二郎及其家人接來,這其中既有感兄嫂撫養(yǎng)之恩,也有一個長輩對晚輩的關(guān)愛之情,更有兒孫承歡膝下、寒暄盡孝之愿。尤其是“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fā)蒼蒼,而齒動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就更讓我們明白:承繼家族興旺大業(yè)的使命將責無旁貸地落到十二郎身上。然而,十二郎卻在年輕力壯之時早逝,聯(lián)想到自己及家族叔伯兄弟的命運與遭遇,作者不由地產(chǎn)生了神明之念。韓氏家族中的男兒為何均在壯年之際早逝?這真是天誠難測,神誠難明,理不可推,壽不可知啊!天命無常使作者從心底升起陣陣寒意。振興家族的希望似乎隨著十二郎的逝去而頃刻間變得更為迷茫而不可預知。此時“毛血日益衰,志氣日益微”的韓愈實在無法獨自承受失侄之悲與振興家族的雙重壓力,幾近精神崩潰的邊緣,想隨十二郎一同離去。然而如果棄世而去,則更是對家族的不孝。當他目睹幼小的兒孫時,悲從中來,“汝之子始十歲,吾之子始五歲,少而強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按照古代的忌諱,這樣的話是很不吉利的,但也唯其如此正可看出作者悲痛至極。悲十二郎早逝,留下幼小尚需撫養(yǎng);痛家族不幸,承繼之人的命運實難預知;更是一種惶恐,惶恐多病的自己是否在有生之年能將子孫撫育成立,延續(xù)香火。
“吾行負神明”“不孝不慈”字里行間,深含自責之意,也深覺有愧于家族,對不起兄嫂,也對不起十二郎之情。痛定思痛,作者冷靜而理智地決定承擔起教養(yǎng)子孫,振興家業(yè)的重擔。此時的作者似乎已經(jīng)決定把個人的功名置于其后。畢竟自己在宦海上的沉浮導致了與十二郎的聚少離多,而且似乎也并未能給家族帶來興盛之態(tài)。正是由于執(zhí)著于功名,使得自己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親人,才有今日剜心之悲。
“彼蒼者天”,“曷其有極”,大悲大痛之后是大徹大悟,是成熟,更是“孝”之體現(xiàn)。
夜色溫柔
淮安外國語 秋水
淮安外國語 秋水
每天最快樂的事情,莫過于夜深人靜時,在燈下執(zhí)一卷書,安靜地閱讀。讓粗糙的心靈回歸細膩,讓枯澀的情感盈滿感動。白日的喧囂、疲憊不再,仿佛這個時候的夜色,只屬于自己。
回首來時路,當初選擇當老師,是因為我喜歡孩子,熱愛讀書,也非常樂意和這些朝氣蓬勃的生命一起分享讀書的喜悅,一起分擔成長中生命拔節(jié)的疼痛。似乎每個階段都有偏愛的作家。從金庸到路遙,從夏洛蒂到托爾斯泰,從尼采到叔本華,從龍應(yīng)臺到柴靜,每一次閱讀,都是在尋找自己,也是在告別過去。
人生最使我難過的,是看到朝氣蓬勃的人當了幾年老師以后,臉上有了嚴冷的表情。是看到當年風采逼人的同學有了張市儈的臉,失去了當年的純真。與書相伴,便不會失去寬諒喜悅的心情,不會失去對遠方的憧憬。
“一個人需要隱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過一生,這佛光閃閃的高原,三步兩步便是天堂,卻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過重,而走不動”。看倉央嘉措的詩,領(lǐng)悟到生命不必急躁,不需惶恐,可以如一朵盛開的夏蓮,亭亭玉立,不憂不懼。心中的安寧徐徐降臨,就像這個溫柔的夜。
抬眼望去,一路的燈都笑了。是那種粉紅的柔和的光,從鈴蘭花形的乳白色燈里暈出來,讓人滿心歡喜。
【清露晨流】
回首來時路,當初選擇當老師,是因為我喜歡孩子,熱愛讀書,也非常樂意和這些朝氣蓬勃的生命一起分享讀書的喜悅,一起分擔成長中生命拔節(jié)的疼痛。似乎每個階段都有偏愛的作家。從金庸到路遙,從夏洛蒂到托爾斯泰,從尼采到叔本華,從龍應(yīng)臺到柴靜,每一次閱讀,都是在尋找自己,也是在告別過去。
人生最使我難過的,是看到朝氣蓬勃的人當了幾年老師以后,臉上有了嚴冷的表情。是看到當年風采逼人的同學有了張市儈的臉,失去了當年的純真。與書相伴,便不會失去寬諒喜悅的心情,不會失去對遠方的憧憬。
“一個人需要隱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過一生,這佛光閃閃的高原,三步兩步便是天堂,卻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過重,而走不動”。看倉央嘉措的詩,領(lǐng)悟到生命不必急躁,不需惶恐,可以如一朵盛開的夏蓮,亭亭玉立,不憂不懼。心中的安寧徐徐降臨,就像這個溫柔的夜。
抬眼望去,一路的燈都笑了。是那種粉紅的柔和的光,從鈴蘭花形的乳白色燈里暈出來,讓人滿心歡喜。
【清露晨流】
蘇子之戀
監(jiān)利新教育 徐國喜
監(jiān)利新教育 徐國喜
愛蘇軾的詞!蘇軾的詞突破了詞必香軟的樊籬,凡能寫進詩文中的內(nèi)容,他都可以用詞來表達。生活有多大,他的詞就有多大!
看他的《行香子》寫得多么閑適:“清夜無塵,月色如銀。……幾時歸去,做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看他的《卜算子》寫得何等凄婉含蓄:“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看他的《賀新郎》寫得何等逼真雋永:“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兩簌簌。”看他的《江城子》寫得何等清麗空靈:“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shù)峰青。”看他的《浣溪沙》寫得何等奇逸豪邁:“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看他的《八聲甘州》寫得何等蕩氣回腸:“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
更愛蘇軾這個人!愛他“不隨”之精神。在宋朝,文人往往是“隨”的多,但蘇軾卻能堅持自己獨立的精神,有自由的思想,有自己的是非標準,不隨權(quán)勢變化。他起先反對王安石變法的某些措施,后又反對司馬光全盤否定王安石的做法。結(jié)果兩邊不討好,于是被排斥、被貶謫的命運也成必然。即使是這樣,蘇軾仍然用清晰的語言表達他的獨立精神:“我本麋鹿性,諒非伏轅姿。”所謂“君子和而不同”,這在現(xiàn)代社會依然是多么可貴呀!
愛蘇軾豁達的性格。蘇東坡一生大起大落,受盡挫折與苦難,但他終于走了過來。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曠達豪邁的性格。正因如此,他可以調(diào)整心態(tài),充分享受大自然的恩賜。他在《赤壁賦》中說:“取之無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正因如此,到了嶺南他會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正因如此,到了海南他會說:“他年誰作輿地志,海南萬里真吾鄉(xiāng)。”
更愛蘇軾的重情重義。蘇軾重夫妻情;每次讀他悼念亡妻的《江城子》,總會感動得落淚:“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蘇軾重兄弟情,中秋之夜,他懷念弟弟而寫的《水調(diào)歌頭》膾炙人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與屈原比,蘇軾多了一分自我,少了幾分愚忠;與陶淵明比,蘇軾多了一分經(jīng)歷,少了幾分寒閑;與李白比,蘇軾多了一分責任,少了幾分狂漫;與杜甫比,蘇軾多了一分大度,少了幾分怨言……愛蘇軾。
看他的《行香子》寫得多么閑適:“清夜無塵,月色如銀。……幾時歸去,做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看他的《卜算子》寫得何等凄婉含蓄:“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看他的《賀新郎》寫得何等逼真雋永:“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兩簌簌。”看他的《江城子》寫得何等清麗空靈:“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shù)峰青。”看他的《浣溪沙》寫得何等奇逸豪邁:“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看他的《八聲甘州》寫得何等蕩氣回腸:“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
更愛蘇軾這個人!愛他“不隨”之精神。在宋朝,文人往往是“隨”的多,但蘇軾卻能堅持自己獨立的精神,有自由的思想,有自己的是非標準,不隨權(quán)勢變化。他起先反對王安石變法的某些措施,后又反對司馬光全盤否定王安石的做法。結(jié)果兩邊不討好,于是被排斥、被貶謫的命運也成必然。即使是這樣,蘇軾仍然用清晰的語言表達他的獨立精神:“我本麋鹿性,諒非伏轅姿。”所謂“君子和而不同”,這在現(xiàn)代社會依然是多么可貴呀!
愛蘇軾豁達的性格。蘇東坡一生大起大落,受盡挫折與苦難,但他終于走了過來。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曠達豪邁的性格。正因如此,他可以調(diào)整心態(tài),充分享受大自然的恩賜。他在《赤壁賦》中說:“取之無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正因如此,到了嶺南他會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正因如此,到了海南他會說:“他年誰作輿地志,海南萬里真吾鄉(xiāng)。”
更愛蘇軾的重情重義。蘇軾重夫妻情;每次讀他悼念亡妻的《江城子》,總會感動得落淚:“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蘇軾重兄弟情,中秋之夜,他懷念弟弟而寫的《水調(diào)歌頭》膾炙人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與屈原比,蘇軾多了一分自我,少了幾分愚忠;與陶淵明比,蘇軾多了一分經(jīng)歷,少了幾分寒閑;與李白比,蘇軾多了一分責任,少了幾分狂漫;與杜甫比,蘇軾多了一分大度,少了幾分怨言……愛蘇軾。
追逐那細微的悲傷
監(jiān)利新教育10級8班 吳雨曄
監(jiān)利新教育10級8班 吳雨曄
你,獨上西樓,孤望月如鉤,即便是月冷風清鎖清秋,亦不回頭。回望江山,李煜,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我愿為你打開心中的鐵鎖,我愿為你撫去心弦上的塵埃,我愿為你高奏一曲《廣陵散》。簾外的雨不合時宜地下起,大把大把的在傷口上撒鹽,你卻無法走出深深的庭院。忘不掉的車水馬龍,忘不掉的夜夜歡歌,忘不掉的無限江山,忘不掉的天上人間。
煮一壺香茗,你輕倚竹門,眼波里流轉(zhuǎn)著無盡的憂傷。黛玉,我曾多少次與你夢中暢談,我曾多少次與你舉杯共飲,我曾多少次與你蘭亭相會,我又曾多少次為你拭淚勸慰。如今,你又何曾受得了寄人籬下的感傷。眾人不理解,他們說你太尖酸,太刻薄?伤麄冇趾卧靼啄愕目鄲瀰?可憐你飽讀詩書,卻身處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社會。可憐你與寶玉心心相印,卻不能共結(jié)良緣。杜鵑啼血,染紅了一片天際。“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泥淖陷渠溝”。
“ 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柳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后主遺風”,霪雨霏霏中,走在被時光潤濕的田間小路上,我覓到了你,清照。你那人比黃花瘦的身姿讓人憐惜不已?茨“誤入藕花深處”, 看你“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看你嫁得如意郎君,“賭書消得潑茶香”,看你南渡后望斷天邊飛鴻,到黃昏,聽雨滴梧桐。轉(zhuǎn)眼國破家亡,怎一個愁字了得?
歷史的長河自天上而來,奔流到海亦不復回。東風還又,艱難回首,沉默不語的是身臨其境的人,掩面而泣的是轉(zhuǎn)瞬即逝的時光……
煮一壺香茗,你輕倚竹門,眼波里流轉(zhuǎn)著無盡的憂傷。黛玉,我曾多少次與你夢中暢談,我曾多少次與你舉杯共飲,我曾多少次與你蘭亭相會,我又曾多少次為你拭淚勸慰。如今,你又何曾受得了寄人籬下的感傷。眾人不理解,他們說你太尖酸,太刻薄?伤麄冇趾卧靼啄愕目鄲瀰?可憐你飽讀詩書,卻身處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社會。可憐你與寶玉心心相印,卻不能共結(jié)良緣。杜鵑啼血,染紅了一片天際。“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泥淖陷渠溝”。
“ 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柳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后主遺風”,霪雨霏霏中,走在被時光潤濕的田間小路上,我覓到了你,清照。你那人比黃花瘦的身姿讓人憐惜不已?茨“誤入藕花深處”, 看你“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看你嫁得如意郎君,“賭書消得潑茶香”,看你南渡后望斷天邊飛鴻,到黃昏,聽雨滴梧桐。轉(zhuǎn)眼國破家亡,怎一個愁字了得?
歷史的長河自天上而來,奔流到海亦不復回。東風還又,艱難回首,沉默不語的是身臨其境的人,掩面而泣的是轉(zhuǎn)瞬即逝的時光……
我眼中的葬花人
監(jiān)利新教育10級7班 馮青云
監(jiān)利新教育10級7班 馮青云
花瓣兒隨風紛飛,擱淺在泥土上一層又一層,怎卻不見那葬花人?
——題記
漫步書海,我漸漸地開始感嘆木蘭替父從軍、馳騁沙場的英勇;漸漸地開始敬佩穆桂英掛帥、英姿颯爽的豪氣;漸漸地開始驚嘆武則天一統(tǒng)大唐,開創(chuàng)奇跡的膽識。比起這些,《紅樓夢》中黛玉的孤標傲世,多愁善感更使我癡迷不已,心生憐愛。
曹雪芹曾說:“女人是水做的。”那么黛玉也一定是他心中最妙的女子。柔和悲相織相交成一曲哀歌。自小體弱多病,多愁善感的她,清秀美麗、才華橫溢。在人員冗雜的賈府中,她如同一株瀟湘竹,清高自許,孤芳自賞,不顧世俗的眼光,在混雜的世道中依然如故,傲放著獨特的芳華。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黛玉在埋香冢葬桃花時所吟的葬花詞,何嘗不是對自己一生的淡淡描述呢?她如落花一般,消釋了紅顏。她深知“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所以毅然選擇“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的方式,“一抔凈掩風流”。她自是明了自己其實不如落花,落花有選擇綻放的方式,但她沒有?吹谨煊裨陲L雨之夜淚盡而亡,我無語,流下點點清淚。
有人說:“絳珠仙子在上世欠了寶玉幾滴瓊漿玉露,這世便要演繹一段纏綿緋側(cè)而悲傷的感情。”其實,這是不是真實,我不知。但我能領(lǐng)悟一個柔弱女子心中的真情。如果她沒有“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執(zhí)著,如果她沒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堅定,怎會有“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的失望惆悵?也不會在冷冷清清的瀟湘館中含恨歸天,留下一行行哀傷的詩句。
黛玉,一個纏滿悲傷,裝滿清淚的女子;一個才華橫溢,多愁傷感的女子;一個生性多疑,孤高自傲的女子。其實,不管是怎樣的黛玉,都是我心頭上絕美的風景。
【新桐初引】
曹雪芹曾說:“女人是水做的。”那么黛玉也一定是他心中最妙的女子。柔和悲相織相交成一曲哀歌。自小體弱多病,多愁善感的她,清秀美麗、才華橫溢。在人員冗雜的賈府中,她如同一株瀟湘竹,清高自許,孤芳自賞,不顧世俗的眼光,在混雜的世道中依然如故,傲放著獨特的芳華。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黛玉在埋香冢葬桃花時所吟的葬花詞,何嘗不是對自己一生的淡淡描述呢?她如落花一般,消釋了紅顏。她深知“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所以毅然選擇“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的方式,“一抔凈掩風流”。她自是明了自己其實不如落花,落花有選擇綻放的方式,但她沒有?吹谨煊裨陲L雨之夜淚盡而亡,我無語,流下點點清淚。
有人說:“絳珠仙子在上世欠了寶玉幾滴瓊漿玉露,這世便要演繹一段纏綿緋側(cè)而悲傷的感情。”其實,這是不是真實,我不知。但我能領(lǐng)悟一個柔弱女子心中的真情。如果她沒有“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執(zhí)著,如果她沒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堅定,怎會有“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的失望惆悵?也不會在冷冷清清的瀟湘館中含恨歸天,留下一行行哀傷的詩句。
黛玉,一個纏滿悲傷,裝滿清淚的女子;一個才華橫溢,多愁傷感的女子;一個生性多疑,孤高自傲的女子。其實,不管是怎樣的黛玉,都是我心頭上絕美的風景。
【新桐初引】
童年的小王子
監(jiān)利新教育12級22班 朱逸然
監(jiān)利新教育12級22班 朱逸然
《小王子》是我在九歲時看的一本書,這本書使我知道了童年的可貴。
翻開第一頁,它便吸引住了我的眼球——那是一幅全彩的圖畫,上面畫著一頂棕色的帽子?傻饶阕屑氁豢矗诿遍艿倪吷祥L了一對眼睛,似乎一條蛇正在消化一頭大的野獸。果然,我的猜想是對的。作者在圖旁注釋著:的確是一條蛇吞食了一頭野獸。我十分開心,仿佛與作者有了共同的語言一般。
這本書上的插圖十分多,雖然很簡單,但充滿著想象力,這也促使著我將這本書看完的欲望更加濃烈。它講述了小王子在各個星球上探險的故事,以及小王子所擁有的一朵花。
在童年時,我從頭到尾都是抱著一顆快樂、富有想象力的心去看這本書的。至于結(jié)局時小王子為什么會消失,我想,可能只是簡簡單單消失了罷。
當我第二次看這本書時,我有了另外一份感受,F(xiàn)在看這本書的我,已經(jīng)十二歲了。
當我再次翻開這本書的第一頁時,我感到十分悲傷。這幅全彩的圖畫上,赫然畫著一頂棕色的帽子。再看看作者的注解:的確是一條蛇吞食了一頭野獸。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努力說服自己那是一條蛇在吃獵物,可我的大腦卻一次又一次告訴我——“笨蛋!那只是一頂帽子罷了,真滑稽!”這種糾結(jié)感使我十分痛苦。因為我已經(jīng)意識到自己丟失了人生中一筆重要的財富!此時的我也明白了小王子消失的真正意義。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愛冒險,愛想象的小王子,這也就是那份美好的童真。一旦你丟失了那份快樂,“小王子”也會隨之消失,再也回不來了。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們都會一件件卸掉童年時的“寶物”,踏上長大的“征程”,來換取人生的“成就”。
至少,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知道我已踏上了這漫長的征程?墒,我仍在每交一個新朋友時,會緩緩翻開那本書,指著那幅插圖,問:看看這像什么?
翻開第一頁,它便吸引住了我的眼球——那是一幅全彩的圖畫,上面畫著一頂棕色的帽子?傻饶阕屑氁豢矗诿遍艿倪吷祥L了一對眼睛,似乎一條蛇正在消化一頭大的野獸。果然,我的猜想是對的。作者在圖旁注釋著:的確是一條蛇吞食了一頭野獸。我十分開心,仿佛與作者有了共同的語言一般。
這本書上的插圖十分多,雖然很簡單,但充滿著想象力,這也促使著我將這本書看完的欲望更加濃烈。它講述了小王子在各個星球上探險的故事,以及小王子所擁有的一朵花。
在童年時,我從頭到尾都是抱著一顆快樂、富有想象力的心去看這本書的。至于結(jié)局時小王子為什么會消失,我想,可能只是簡簡單單消失了罷。
當我第二次看這本書時,我有了另外一份感受,F(xiàn)在看這本書的我,已經(jīng)十二歲了。
當我再次翻開這本書的第一頁時,我感到十分悲傷。這幅全彩的圖畫上,赫然畫著一頂棕色的帽子。再看看作者的注解:的確是一條蛇吞食了一頭野獸。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努力說服自己那是一條蛇在吃獵物,可我的大腦卻一次又一次告訴我——“笨蛋!那只是一頂帽子罷了,真滑稽!”這種糾結(jié)感使我十分痛苦。因為我已經(jīng)意識到自己丟失了人生中一筆重要的財富!此時的我也明白了小王子消失的真正意義。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愛冒險,愛想象的小王子,這也就是那份美好的童真。一旦你丟失了那份快樂,“小王子”也會隨之消失,再也回不來了。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們都會一件件卸掉童年時的“寶物”,踏上長大的“征程”,來換取人生的“成就”。
至少,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知道我已踏上了這漫長的征程?墒,我仍在每交一個新朋友時,會緩緩翻開那本書,指著那幅插圖,問:看看這像什么?
慧因國之夢
監(jiān)利新教育12級19班 廖一鳴
監(jiān)利新教育12級19班 廖一鳴
寒假里,我讀了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的《格列佛游記》。小說以辛辣的諷刺與幽默、離奇的想象與夸張,描述了酷愛航海冒險的格列佛四處周游世界,經(jīng)歷了大大小小驚險而有趣的奇遇。
游記中的大人國、小人國的離奇故事深深吸引了我。在小人國,所有的事物都十分微小。小人國的居民把格列佛當成了敵人,拼命向他攻擊。格列佛不但沒有記仇,還友好地對待他們。后來,格列佛和他們友好相處,過著有趣的生活。
格列佛來到了大人國,這里的景物和小人國恰好相反,都巨大無比。格列佛在這里顯得太小了,經(jīng)常遇到危險,可每次他都能化險為夷。在這里,格列佛過著驚險有趣的生活。
而在這本書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格列佛訪問了荒島上的慧因國,結(jié)識了仁慈、誠實和友善的慧因。在慧因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眼,人們不懂什么叫“懷疑”、什么是“不信任”,在他們的國度里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垡驀俏覀兯非蠛拖蛲睦硐刖车兀谶@里你不需顧慮別人說話的真假。而在現(xiàn)實中,有人用花言巧語騙取別人的血汗錢、有人拐賣兒童謀取暴利、有人甚至為了金錢揮霍青春。難怪我們的老師、長輩從小就教育我們要提高警惕,不要上當受騙。當我遇到有困難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時,我遲疑;當有人替我解圍時,我不敢接受。這些都讓我內(nèi)心感到痛苦、矛盾,無所適從。既妨礙了我去“愛”別人,同時也錯過了別人的“愛”,這難道不是一種悲哀嗎?
讀了《格列佛游記》這本書后,我在佩服格列佛的智慧、勇氣和冒險的精神之余,更期盼著有一天我們的社會也像慧因國一樣,多一點真誠,多一片陽光。
游記中的大人國、小人國的離奇故事深深吸引了我。在小人國,所有的事物都十分微小。小人國的居民把格列佛當成了敵人,拼命向他攻擊。格列佛不但沒有記仇,還友好地對待他們。后來,格列佛和他們友好相處,過著有趣的生活。
格列佛來到了大人國,這里的景物和小人國恰好相反,都巨大無比。格列佛在這里顯得太小了,經(jīng)常遇到危險,可每次他都能化險為夷。在這里,格列佛過著驚險有趣的生活。
而在這本書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格列佛訪問了荒島上的慧因國,結(jié)識了仁慈、誠實和友善的慧因。在慧因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眼,人們不懂什么叫“懷疑”、什么是“不信任”,在他們的國度里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垡驀俏覀兯非蠛拖蛲睦硐刖车兀谶@里你不需顧慮別人說話的真假。而在現(xiàn)實中,有人用花言巧語騙取別人的血汗錢、有人拐賣兒童謀取暴利、有人甚至為了金錢揮霍青春。難怪我們的老師、長輩從小就教育我們要提高警惕,不要上當受騙。當我遇到有困難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時,我遲疑;當有人替我解圍時,我不敢接受。這些都讓我內(nèi)心感到痛苦、矛盾,無所適從。既妨礙了我去“愛”別人,同時也錯過了別人的“愛”,這難道不是一種悲哀嗎?
讀了《格列佛游記》這本書后,我在佩服格列佛的智慧、勇氣和冒險的精神之余,更期盼著有一天我們的社會也像慧因國一樣,多一點真誠,多一片陽光。
一路有你
監(jiān)利新教育12級19班 周歌菲
監(jiān)利新教育12級19班 周歌菲
從小到大,爸爸最愛做的事情就是帶我去買書,我成長的每一步都有書相伴。
小時候,我只會看些漫畫書。色彩繽紛的圖畫,但文字卻少得可憐。這確實是“看”書,因為根本不需要用大腦去思考。我瞪著圓溜溜的眼睛,似懂非懂地看著那充滿童趣的繪本。
到了小學三四年級,識字多了,開始不滿足于幼稚的漫畫書,爸爸也開始引導我讀文學類的書籍。我擁有了成套的縮微版的名著,比如圖畫版的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上海美術(shù)出版社精選的《聊齋》小人書等等。在這些書里,我初識了鼎鼎大名的名著人物。不過說來也奇怪,雖然他們都是文學畫廊里的瑰寶,但我卻與他們交情甚淺。也許是我與他們相隔久遠,也許是小人書流失掉了原著的精華吧。爸爸為我買來了原著,我渴望將來的某一天,我能與故友再度重逢,盡賞文學的精妙。
到小學高年級了,漸漸由“書選我”變成“我選書”。爸爸經(jīng)常帶我去逛書店,有時候也上圖書網(wǎng)站看看暢銷書。開始憑自己的興趣買書,這時我才真正喜歡上了書籍。我喜歡安房直子清澈夢幻的感覺,黑柳徹子樸素幽默的文筆,曹文軒細膩優(yōu)美的鄉(xiāng)土風情,楊紅櫻生動活潑的故事……這里的世界精彩極了,每讀到一個人物,仿佛他就在你身邊,是你似曾相識的一個好朋友;每讀到一個故事,我都十分陶醉,心弦被它緊緊抓住,真恨不得跳進書中,與主人公同呼吸共命運。當我讀完一本書時,好像一場精彩的話劇落幕,一部好看的電影完結(jié),我總會有戀戀不舍的心情。但當我再發(fā)現(xiàn)一本好書時,我又會沉醉其中了,仿佛與一位好友剛剛分別,又有一位新的好朋友等你認識。
現(xiàn)在,我臥室的小小書柜上,已經(jīng)堆滿了書,一排排,一摞摞,像我成長的一個個腳印。那些兒時讀過的書,我也舍不得扔掉。等我長大了,我一定會買一個大書櫥,買很多很多的好書,讓這些好朋友,一步步陪伴我走向遠方……
【浪花朵朵】
不輕言放棄,不輕易被擊倒,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時光,這樣才不會辜負了上帝賜予我們的明亮眼睛和一切美好的東西,不要等到失去的時候才追悔莫及,才會無限留戀,才覺得光明的寶貴。她讓我懂得了珍惜。
小時候,我只會看些漫畫書。色彩繽紛的圖畫,但文字卻少得可憐。這確實是“看”書,因為根本不需要用大腦去思考。我瞪著圓溜溜的眼睛,似懂非懂地看著那充滿童趣的繪本。
到了小學三四年級,識字多了,開始不滿足于幼稚的漫畫書,爸爸也開始引導我讀文學類的書籍。我擁有了成套的縮微版的名著,比如圖畫版的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上海美術(shù)出版社精選的《聊齋》小人書等等。在這些書里,我初識了鼎鼎大名的名著人物。不過說來也奇怪,雖然他們都是文學畫廊里的瑰寶,但我卻與他們交情甚淺。也許是我與他們相隔久遠,也許是小人書流失掉了原著的精華吧。爸爸為我買來了原著,我渴望將來的某一天,我能與故友再度重逢,盡賞文學的精妙。
到小學高年級了,漸漸由“書選我”變成“我選書”。爸爸經(jīng)常帶我去逛書店,有時候也上圖書網(wǎng)站看看暢銷書。開始憑自己的興趣買書,這時我才真正喜歡上了書籍。我喜歡安房直子清澈夢幻的感覺,黑柳徹子樸素幽默的文筆,曹文軒細膩優(yōu)美的鄉(xiāng)土風情,楊紅櫻生動活潑的故事……這里的世界精彩極了,每讀到一個人物,仿佛他就在你身邊,是你似曾相識的一個好朋友;每讀到一個故事,我都十分陶醉,心弦被它緊緊抓住,真恨不得跳進書中,與主人公同呼吸共命運。當我讀完一本書時,好像一場精彩的話劇落幕,一部好看的電影完結(jié),我總會有戀戀不舍的心情。但當我再發(fā)現(xiàn)一本好書時,我又會沉醉其中了,仿佛與一位好友剛剛分別,又有一位新的好朋友等你認識。
現(xiàn)在,我臥室的小小書柜上,已經(jīng)堆滿了書,一排排,一摞摞,像我成長的一個個腳印。那些兒時讀過的書,我也舍不得扔掉。等我長大了,我一定會買一個大書櫥,買很多很多的好書,讓這些好朋友,一步步陪伴我走向遠方……
【浪花朵朵】
不輕言放棄,不輕易被擊倒,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時光,這樣才不會辜負了上帝賜予我們的明亮眼睛和一切美好的東西,不要等到失去的時候才追悔莫及,才會無限留戀,才覺得光明的寶貴。她讓我懂得了珍惜。
——監(jiān)利新教育11級25班 方夢淇
我愛花的香味,愛飯菜的香味,愛媽媽身上的香水氣味,但我更愛書的香味,因為它比其它香味更添一種書墨味,一種才氣味。讓我在心神上,思想上得到滿足。
——監(jiān)利新教育11級26班 楊雨晨
一位有責任的文化人的基本修養(yǎng)是有骨氣,說真話,不獻媚,不阿諛。
——監(jiān)利新教育11級30班 朱唯一
離別總是很悲傷,晚風拂柳,斜暉脈脈,楊花蕭蕭,窗影殘,笛聲寒,梧桐樹三更雨,由此留下了多少名垂千古的詩句?似乎人一旦站在離別面前,總是很容易傷感,就連天地間萬物也跟著傷感起來。
——監(jiān)利新教育11級27班 唐慧
讀到艾絲美拉達和她的的小羊佳麗在街上跳舞時,我的嘴角笑了,在我的腦海里出現(xiàn)了她正在歡樂地跳著的畫面,婀娜的身段,優(yōu)美的舞姿,那時的她一定很快樂吧!
——監(jiān)利新教育12級10班 江葉葉
詩人猶如世上一朵小小的花,她顏色不深,香氣清淡。她甜甜柔柔的夢,總是被驚醒,而詩人總是那樣的孤獨、無助。
——監(jiān)利新教育12級8班 程惠爽
童年時,我同“白雪公主”玩耍;與“魯賓遜”冒險;和“孫悟空”去西天取經(jīng)……書給了我一個快樂的童年。現(xiàn)在,我和“三毛”一起環(huán)游世界,和“小英子”一起過北京生活,和“冰心”一起感受母愛……書伴隨我一路走來。
——監(jiān)利新教育11級26班 黃雨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