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法指導”系列之八
學生聽課能力的培養(yǎng)
(第六十六期)
聽課是學生課堂上獲取知識的第一道“關口”。學生的生活習性、身體狀況、知識基礎、動機傾向都會影響其聽課的效率;引導學生進入聽課的興奮狀態(tài),這是衡量教師有效教學的一種表征。課堂上,師生之間只有實現(xiàn)知識交流、思維碰撞、情感共鳴,才能演繹出聽課的默契,達成教學的目標。
【實踐展臺】
聽課“四要”
寶應實驗小學 王久洪
1、胸有成竹
在學習每一課前,必須做到認真地預習,也就是說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做到“胸有成竹”,不能“無的放矢”。在做預習時,在所要學習的內(nèi)容上做好相關的符號,哪些內(nèi)容是已懂的,哪些內(nèi)容是不懂的,在課堂上老師講解新知識的時候,哪些是需要重點關注的,這一切在課前心中要了如指掌。
2、舉一反三
在課堂中,老師在講解問題時,往往只就一兩個例題進行講解,然后就進行相關的練習鞏固,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做好課前預習,通常情況下對老師所講的知識能夠很好地掌握。這時,在頭腦中可以相應地將這些知識與以前所學過的舊知識相聯(lián)系,與同類型的題目相聯(lián)系,爭取能做到同類題目變換一個形式時能很快地作出正確的解答。
3、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一節(jié)課下來,正常情況下,知識信息量是很大的,一個人的頭腦是不可能完全將所學知識全部記住,這時就必須在課堂上及時做好課堂筆記,將老師所講的知識點逐一記錄,以便課后復習使用。做課堂筆記時,需要講究一定的方法。如在來不及記錄時要有所選擇,作重點記錄;盡量使用自己熟悉的記錄符號,一句話來不及記錄時可記下關鍵詞語;可以與前后同學或同桌互相配合,一個人記一部分,課后再進行整理。
4、溫故而知新
古人講“溫故而知新”。如何“溫故”?一是在課后休息時,可以閉上眼睛回憶老師所講的主要知識點;二是思考當天所學知識與以往知識的聯(lián)系;三是借用整理課堂筆記來對當天所學知識進行系統(tǒng)復習,以梳理知識體系,加深自己對新授知識的印象。
“精聽”和“巧記”
監(jiān)利總校新校區(qū) 鄧光泉
要提高聽課效率,關鍵要在“聽”與“記”上狠下功夫。
在“聽”方面,聚精會神、全神貫注,毋庸置疑是保證聽課效率的心理前提。然而,僅帶上耳朵睜大眼睛是萬萬不夠的,學生還需要有探究意識、期待心理。學生不僅要緊跟教師的授課進度,還要向教師質(zhì)疑,與教師進行思維碰撞,把握教師的授課思路,揣摩教師解決問題的方法。然而,學生面對的教師,生活閱歷、個性氣質(zhì)、知識結構天差地別,教學風格自然也是迥然相異:或按部就班、有條不紊;或機智靈活、隨機應變;或口若懸河、旁征博引。學生要積極主動地適應教師風格,把握教師授課的思路和核心,理清知識序列的頭緒,抓住了這個“牛鼻子”,方才不為教師的舉例、演繹和引申迷失聽課方向。
在“記”方面,毋庸諱言,筆記摘錄是聽課過程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好的筆記不僅能夠加深聽課印象、提高提課效率,而且為以后的知識復習提供了一個藍本和依據(jù)。常有學生抱怨:筆記書寫趕不上教師的授課節(jié)奏,產(chǎn)生了聽和記的矛盾:或因為“聽”而忘記了“記”,或因為“記”而耽誤了“聽”,或“聽”、“記”兼顧導致手忙腳亂,兩敗俱傷。如何解決這個矛盾,本人以為:如同“聽”一樣,學生要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對教師傳授的知識去粗取精、提干挈領。如同魯迅先生所說的“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學生要把握教師教學言語、課堂板書中的關鍵信息,譬如提綱性、觀點性的核心語句,以關鍵詞的形式記錄下來。實踐證明,那種“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加分析地全盤抄錄的筆記方式是大可不必的,所取得的學習效果也是適得其反的。
總之,聽課過程中的“聽”和“記”是辨證統(tǒng)一的,“精聽”是“巧記”的前提條件,“巧記”是精聽的堅實保證。正確處理聽課過程中的這一對矛盾,關鍵是要牢固樹立這樣一個“中心”,即教學過程中的學生應具備期待心理、探究意識、置疑思維,而這,才是研究性學習的“王道”。
體驗聽課的成功喜悅
監(jiān)利新教育實驗學校 張永政
1、課前準備——預設成功
同學們應根據(jù)上課進度、老師的安排、或者自己的學習計劃,在上新課前作好預習。即通過查找資料、工具書,疏通文章的生字、詞,讀順課文、明確文體,并做好相應筆記。如一篇議論文,在預習時就要試圖找出文章的中心論點、提出論點的方法、運用什么論據(jù)、有那些論證方法等。同時,課前要做好靜心準備,課間時不要做劇烈活動,如追逐、打鬧等,以免上課時還處在課間游戲的興奮之中。試想,心不寧靜,學習狀態(tài)不佳,你怎能獲得語文學習的成功感?
2、上課專心——體驗成功
在老師導入新課后,立即專心致志、聚精會神地聽課,做到目不斜視,耳不旁聽,把與學習無關的思想統(tǒng)統(tǒng)排除在大腦之外。同時,要多動腦筋,學會思考,把教師講的與自己預習的內(nèi)容進行比較、分析、積累;注意把握知識的來龍去脈,注意老師如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要學會記課堂筆記,記下能帶給你思考和啟示的東西,它們可能是老師授課過程中的某句話、某個觀點;記下你感到疑惑的地方;記下你對某個問題區(qū)別于老師的想法;記下聆聽中,萌發(fā)的問題,哪怕是有些古怪,先記下來,要珍愛自己的思想火花;記下你特別感興趣的某些細節(jié)。
3、課后練習——收獲成功
練習是對聽課好壞最直接的檢驗,也是獲得成功感的最好途徑。其手段是多樣的:聽寫生字、詞;背誦美句雅文、詩詞;默寫文言文;做現(xiàn)代文比較閱讀;寫聽課心得等等。注重課內(nèi)外銜接,把握語文的成功喜悅,然后更好地聽課,做到練與學的有機結合,相輔相成。
游戲般聽課
監(jiān)利總校一中校區(qū)05級15班 李芳玲
讓聽課成為一種享受,聽課效率自然也提高了。就像讓你坐在電腦前玩通宵的電腦游戲,誰也不會覺得眼睛熬不住吧!
聽課就是玩游戲,和思維玩邏輯游戲,和難題玩毅力游戲,和老師玩默契游戲,和自己玩定力游戲。人生百味,這百味也蘊含在高效率地聽課之中。把聽課比作燒一道菜,做到高效率地聽課,你就做出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試想在離高考的六十天內(nèi),你保證每天做到高效率聽課,那一桌的滿漢全席將是你高考勝利后最珍貴的贈禮,是人生百味之中最甘甜的一味。所以,做一個好廚師,做一個會聽課的人,營造一次百味人生,更待何時?
玩游戲首先得弄清游戲怎么玩,做到高效率聽課首先要弄清楚老師上課準備講什么,所以預習課文很重要。選擇性地去聽,有意識地去看,一步一步地落實,一點一點地吸收,不要嫌慢,玩游戲也得摸清楚每個按鍵的功能吧,要記住,慢功出細活,學習也需要“軟磨硬泡”。
玩游戲的過程當中,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在最驚險刺激的那部分,換句話表達,這最驚險刺激的部分就是你與游戲本身最合得來的部分,將同樣的道理放在聽課之中,你與教師的思維產(chǎn)生共鳴的時候,就是你聽課效率最高的時候。這是一種做題與思維過程當中形成的默契,它來自深度的思索,高度的集中注意力。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多做、多練、多想,少放棄、少去問、少找借,;仡櫋⒊7此、常加強。
游戲進入低谷,該宣告結束了,這時你最關心的是成績,我過了多少關、積分是多少等一連串的問號將是你開始下一次游戲的發(fā)動機,好勝心越強,發(fā)動機的功率越大,下一次的成效也就越明顯。一節(jié)課過了40分鐘,剩下的5分鐘就等著下課了。這時候,不能松懈,你也需要弄清這堂課下來,你能打多少分,別把及格的分數(shù)定在60分,在決戰(zhàn)高考的戰(zhàn)斗中,滿發(fā)就是你的及格分。為此,一堂課結束時要認真做總結。
像這樣高效率地聽課,無休止(也不過就60天)地循環(huán),把聽課當游戲,把游戲當信手拈來,把信手拈來當高考,高考也就勢在必得。
我是這樣聽課的
寶應實驗小學02級5班 王楊倩 張雪珂
我每次上課時都要求自己要認真聽講,努力記住老師所講的內(nèi)容,對于一些重要的知識點還要及時摘記。因此,我覺得上課時要備一個本子,以便記下教師所講的重要知識點,課后,還要去認真地梳理自己的思路。
上課之前,我要做好課前準備,把課本、筆都備好,課間不要追鬧,以積極的心態(tài)迎接老師的到來;老師講課過程中,要專心聽講,盡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參與課堂的學習活動,帶著問題聽課,把握住老師講課的思路,養(yǎng)成邊聽講、邊思考、邊總結、邊記憶的習慣,力爭當堂消化、鞏固知識,踴躍回答老師提問,不要只背結論,要及時弄清教師講課的條理,要大膽設疑,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善于多角度驗證答案;還要及時做好各種標記、批語,有選擇地記好筆記。
因此,我總結出三句話:要成才,學習態(tài)度最重要!分數(shù)高,作業(yè)質(zhì)量最重要!不掉隊,四十分鐘最關鍵!只要我們做到這些,那就一定會提高課堂聽課效率。
如何提高聽課效率
監(jiān)利總校一中校區(qū)05級13班 萬亞洲
對于學習中第一要務——聽課,我詢問過一些成績比較好的同學,將他們的經(jīng)驗和我的觀點歸納如下幾點:
1、課前要做充分準備,以最佳的狀態(tài)迎接每一堂課。其中,知識上的準備是尤為重要的,各個學科都有自己的知識體系,如果你哪節(jié)課沒認真聽講,就有可能跟不上老師的思路。上課前要回顧所學的知識,并盡可能的預習新的內(nèi)容,上課時便容易把舊的知識體系納入新的知識體系中去。
2、上課需專心聽課。容易走神,是我們中學生存在的一種通病,全神貫注的聽課,即高度集中注意力,充分調(diào)動多種感觀參與聽課,做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邊看邊聽,邊想邊寫,思維處于高度競技態(tài)度之中。當然一堂課45分鐘始終保持全神貫注是不可能的,優(yōu)秀的同學,既能隨著老師講課的波瀾前進,也能在必要時緩沖一下。
3、要大膽質(zhì)疑。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教授同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的同學談話時,特別強調(diào)這一點,他說:“最重要是創(chuàng)造力,是要能帶頭,而不是人家?guī)ь^你跟在后面走,這里關鍵是要學得活,面要寬。”有些同學由于膽怯和好面子,上課很少提出問題,也很少發(fā)言。有問題不提,你的思維能力將得不到發(fā)展,大膽質(zhì)疑能激活思維,提高聽課效率。
【它山之石】
掌握聽課的著力點
■王絡明
聽課是為了學到知識。但是,是不是知識聽懂了,就算課聽好了呢?應該說,聽懂是最起碼的要求。但是優(yōu)秀的中學生不應當只滿足于這一點,而應當給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就是在課堂上,不僅向老師學習具體的知識,還要學老師的科學思維,摸清老師講課的思路。
思路,是思考問題的具體線索。摸清老師講課的思路,是要把老師講課過程中運用的各種思維方法、思維形式、思維規(guī)律搞清楚。學習老師是如何進行周密的科學思考的,以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
1979年全國理科高考第一名的應自強同學就是一位善于理清老師講課思路的學生。他在中學時,物理課超前學習許多,學習成績優(yōu)異。經(jīng)過考查,學校認為他完全可以不用跟班上物理課。但是,應自強依舊堅持上物理課,在課堂上仍舊全神貫注地聽講。有人說,已經(jīng)懂了的課程再去聽,如同嚼蠟,一點味道也沒有。他卻說:“雖然老師要講的知識內(nèi)容大部分我早已掌握了,但是,老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方法我還沒有學到手。我聽物理課的目的是把自己的思維方法跟老師的思維方法作比較,找出我的差距,培養(yǎng)和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中學老師講課時,常常用到歸納法、演繹法、分類法、比較法、抽象概括法等思維方法;常常用到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等形式邏輯的思維規(guī)律和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量變質(zhì)變規(guī)律、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等辯證邏輯的思維規(guī)律。掌握了科學的思維規(guī)律和思維方法,也就掌握了最根本的學習方法。學習老師的思維方法,要求聽課的時候會“追”老師。
湖南省湘潭一中高中一年級學生郭震,15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在少年班學習了四年,又提前考取了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他的體會是:聽課要學會追老師,讓自己的思路追著老師的話轉。
郭震同學聽課總是全神貫注,他的思維就像一架“電子跟蹤器”,一刻也不離開老師的講話或板書。老師講到哪里,他就想到哪里。遇到聽不懂的地方,隨手記下來,以便課后再去問老師。他說:“珠子穿成串才好看,學知識也是這樣。課堂上,老師講課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有一環(huán)不注意,沒聽懂,就影響下一環(huán),那么課后花雙倍的時間也難以補上。所以,在課堂上思想要高度集中,讓自己的思路跟著老師的話轉。如果上課時不好好聽課,而把加倍的時間和精力用在課后復習、做作業(yè)上,使學習處于窮于應付的被動局面,那是直路不走走彎路,自找苦吃。”
正因為郭震善于聽課,他的學習效率就很高。他提前兩年從高中畢業(yè)跨進了大學校門,又提前一年大學畢業(yè)考上了研究生。這真是效率出時間,會聽課、聽好課,為郭震節(jié)省了三年的時間。
——來源于《搜狐教育》
【方法指津】
聽課的藝術
■周尊宇
“教師講解,學生靜聽。”這是陶行知先生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高度概括,其弊端自不待說。我們知道,學語言要培養(yǎng)“聽、說、讀、寫”四種基本能力。聽,排位第一,卻最不受重視。可我們的同學不少是充當了“錄音機”的角色,那是消極的聽,低級的聽。下面這些方法可能會使你的聽課積極起來。
1、印證性聽。諸如老師對舊課內(nèi)容復習性的重提,同學對這類內(nèi)容的復習性答問,以及新課中預習過的字、詞的形、音、義,作家生平,文體常識之類純知識性的內(nèi)容,無論是老師的介紹還是同學的答問,你的聽只求印證你的記憶是否被遺忘或被混雜,一般不用太多的思考,只是為了達到鞏固的目的,但并不被動。
2、求解性聽。即帶著問題來聽。在課前預習或課內(nèi)研讀中,常會遇到一時難以理解的問題,特別是有一定難度的課文。如讀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一般學生在預習中往往會碰到許多問題。如:“記念”與“紀念”,“正告”與“告訴”,“我也早覺得有”與“我正有”,“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不在沉默中爆發(fā),便在沉默中滅亡”等等。這類詞句很難理解。事先,你會有一點思考,也許根本沒有注意。由于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影響了你對全文的理解,因此須及時地打通這樣一個個思路障礙,才能讀懂全文。唯一的辦法便是跟著老師和同學的講解、討論來“聽”。這是最常規(guī)的聽。
3、求異性聽。這是一種拓展自己思路的聽,常表現(xiàn)為獨抒己見。正如老師解數(shù)學題,有時你會突發(fā)異想,這樣可解證,那樣是否也可以呢?也如魯迅這篇文章,“這是怎樣一個驚心動魄的偉大呵!”(還有隨后的“偉績”、“武功”等)老師說是劉和珍她們斗爭的偉大,可不可以是諷刺殺人者的“偉大”呢?等等。即跟著老師的思路聽時,不妨臨時遁入“旁門左道”,奇想一下。這種發(fā)散性思維也可在“聽”中訓練。
4、論辯性聽。在課堂討論或同學發(fā)言時,要仔細聽對方發(fā)言,但目的不在理解,而在發(fā)現(xiàn)對方發(fā)言中的失誤或邏輯上的混亂處,伺機質(zhì)疑發(fā)難,辨明正誤,駁倒對方,確證自己的觀點。聽時既應聽準對方觀點,還應記住論據(jù),乃至用詞造句的達意。
5、歸納性聽。即讀書法中的“鉤玄提要”。老師講讀課文,不會像他備課筆記中寫的那么清楚。因此,你應及時歸納出要點來,在書上或本子上作些歸納整理,也就是說,既應“聽”出要點來,又須聽出個整體輪廓來。
6、選擇性聽。有的教師好講,如連續(xù)聽下去,怕難堅持。你盡可在重點、難點處聽聽他的高論。其他時候,你可作歸納筆記,或入“旁門左道”冥思。當然,以印證性聽為宜,而不允許“浮想聯(lián)翩”,更不可想其他事情。
7、邊聽邊記。“不動筆墨不讀書。”既指“看”書,也指“聽”書(古人稱聽講經(jīng)書為“聽書”)。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學習的要點、心得、存疑的問題記一下很有必要.
——來源于《新浪教育》
【編輯言論】
學生聽課心理分析
■朱斌
聽課是學生課堂上獲取知識的第一道關口,著名教育家嚴濟慈說過:“聽課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基本方式,要想學得好,首先要提高聽課效率。”學生提高聽課效率,除了受教師的授課方式影響外,還與自身的聽課心理有著密切關系。
學生的聽課心理,是其特定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思維方式等綜合影響的結果。學生進入課堂聽課,其聽課狀態(tài)直接決定著課堂學習的效率,一般來說,學生中會出現(xiàn)四種聽課狀態(tài):游離狀態(tài)——學生聽課時眼睛一直盯著老師,但心早已飛出課堂,想些稀奇古怪的事,根本沒聽進老師講些什么;若即若離狀態(tài)——學生聽課時而認真,時而走神,對老師的講課內(nèi)容似懂非懂,隨自己的興趣左右,只顧干自己喜歡的事;饑渴狀態(tài)——學生聽課時被動地跟隨老師的教學進度,只希望老師告知結果或答案,不求甚解;興奮狀態(tài)——學生聽課時積極思考,踴躍發(fā)言,并獲得與教師的思維共鳴。許多課堂觀察表明,成績差的學生通常聽課時表現(xiàn)為游離或若即若離的狀態(tài),成績好的學生聽課時一般表現(xiàn)為饑渴或興奮狀態(tài)。
課堂上學生聽課狀態(tài)的差異,是多種因素造成的。從客觀上講,生活習慣、身體狀況、知識基礎等都會影響學生聽課的效率,如有的學生喜歡晚睡晚起,一天中晚上精神狀態(tài)最好,而白天上課時就容易打瞌睡;而有的學生養(yǎng)成了早睡早起的習慣,白天精神狀態(tài)最好,上課時容易集中精神,這種生活方式就比較符合課堂學習的需要。前晚遭遇失眠困擾、課前知識準備不足、課間偶發(fā)情緒糾纏等因素都會或多或少地影響到學生當日的聽課狀態(tài)。從主觀上講,學生對任課教師的喜愛程度、對課堂學習的價值認識都會影響其聽課的效率,如有的學生不喜歡某位教師,會從情感上排斥該教師的課堂教學,不認真聽課;另外,有些學生聽課時抱有錯誤的想法,認為上課聽不聽沒有關系,反正有書,課后可以自己看。這些想法會讓學生聽課時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聽課障礙,就不想聽了,結果浪費了上課的寶貴時間,增加了課下的學習負擔,這大概正是一部分學生學習負擔重的重要原因。
學生聽課進入興奮狀態(tài),這是師生共同追求的一種教學目標。對于學生來說,想使自己達到聽課興奮狀態(tài),首先要端著自身學習動機,認識到課堂聽課是一種有效獲取知識的方式,不要寄希望于“課下”,要通過提高課堂的利用率,來減輕課下的學習負擔,提高學習質(zhì)量。其次,課間不要從事太興奮的活動,盡量避免同學之間追趕、爭吵,或看小說,寫作業(yè),最好離開教室,到外面散散步,吸點新鮮空氣,也可以搞些輕微的體育活動,通過積極的休息,使大腦的疲勞及時消失。最后,在課堂上要積極思考老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大膽舉手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認真參加討論,有選擇地做筆記,注意老師講課的開頭、結尾和對一些重難點知識作出某些語氣或動作的提示。另外,不要在課上死鉆“牛角尖”,不懂的地方先記下來,接著往下聽講,課后再去鉆研,這樣可以保證聽課的連續(xù)性。對于教師來說,要讓學生進入聽課的興奮狀態(tài),需要經(jīng)常變換授課方式,增加新鮮內(nèi)容,活躍課堂氣氛,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引導學生一同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