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方能成頌
本期話題與電視劇有關,《歡樂頌》。這名字就很歡樂。
一般人看到姹紫嫣紅開滿屏幕,教育者看到家庭教育的身影在閃動。五個風華正茂的女子,五種不一樣生命狀態(tài),其實全都發(fā)蒙于她們成長的環(huán)境。湖面長荷花、湖邊長蘆葦、沙漠就長仙人掌。——當我們的孩子像仙人掌的時候,我們也許需要扭頭看看,我們是不是給他們提供了好大一片戈壁灘。
家庭教育是立人之原土,歡樂才能演奏一曲教育的頌歌。
【孩子要一個怎樣的父母】
哪怕只是一聲問候
監(jiān)利新教育14級9班 鄭國棟
父母在外打拼,孩子在家學習,這在大多數(shù)人看來是一件非常正常的現(xiàn)象?墒,你是否知道,家庭環(huán)境會對絕大多數(shù)孩子的性格特點,待人方式,處事習慣有很大程度的影響,甚至會改變他們的未來。眾所周知,父母的愛是孩子成長必不可少的養(yǎng)料,沒有它,孩子就會變?yōu)橐豢脼l臨枯萎的樹,失去它應有的生機。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出生在一個富裕家庭的男孩,從小由保姆照顧,父母在外工作。他提出的所有要求,保姆全都滿足他;他每次犯錯,保姆全都無條件原諒他,且安慰他;他遇到的所有問題,保姆全都幫他解決。這樣,當他進入學校之時,他總是和同學吵鬧打架,總是與老師頂嘴,總是不做或不自己完成作業(yè)。他的父母知道這件事后,決定回來親自照顧他。他們對他嚴厲,他們監(jiān)督他的一言一行,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他的習慣早已像蛀入樹心的蛀蟲,無法剔除,無法更改。隨著他年齡的增長,他的父母越來越奈何不了他,他也漸漸成為了一個人人厭惡的“野孩子”。
教育的早晚重要嗎?
同時還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留守家庭的孩子,他的父母常年在外,他從小由他的爺爺照顧他。他的爺爺待他非常嚴厲,動不動就打他罵他。一旦他考試不及格,一旦他玩耍時把衣服弄臟,一旦他與其他人打鬧,他就會遭到一陣毒打。這使他的情緒越來越低落,越來越膽小怕事,不敢與他人交往。這樣,他逐漸被他周圍的人遺忘。
教育的方式重要嗎?
我與他們以及大千孩子一樣,為留守兒童。我們很少得到父母的關愛,同時我們也需要我們父母的關愛。我們不時在等待,等待你們的歸來;我們一直在努力學習,期待你們回來時能看到成績優(yōu)異的我們。
但是我們同時也需要你們的關懷!
如果你們還愛你們的孩子,就關心一下我們吧,哪怕只是一聲問候。
你們明白嗎,出門在外的父親母親們?工作,孩子,哪個重要?
【打屁股的正確姿勢】
靜聽花開
淮安曙光初中部 凌雷
老話常說:“只愁生不愁養(yǎng)”?刹皇牵哭D眼間,兒子就已經五歲了。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他由那個呀呀學語、亦步亦趨的小嬰孩,漸漸地有了“獨立”的思想、“反叛”的意識。每天早上會因究竟要穿哪條褲子上幼兒園與我的母親爭執(zhí)半天。喜歡模仿大人,尤其喜歡模仿幼兒園老師的語氣,一旦我們沒有遂他的意,他便會小嘴一噘,氣鼓鼓地說:“你們不聽話,不給你們小貼畫了!”
如今的教育是真正的從娃娃抓起,別看他才上幼兒園?勺鳂I(yè)卻不少,每天都變著花樣的來,閱讀、數(shù)學、畫畫、手工……平日里,我忙于工作,鮮少過問他的“功課”。某天,下班回家早,見兒子正乖乖地坐在書桌前忙碌著。剛想夸他兩句,可湊近一看,我不禁皺起了眉頭。他正在書上“涂鴉”——名副其實的“涂鴉”。右手握成一個小拳頭,死死的掐著一根油畫棒的“脖子”。由于握筆姿勢不對,油畫棒受力不均,所以幾乎所有的顏色都涂到了畫框之外,顯得那樣的支離破碎。我趕緊告訴小家伙,他的握筆方式錯了,并親身示范應該如何握筆。他呆呆地看了兩眼后,依然不得要領。于是,我又將他的小手擺弄了一番?梢坏⿹Q筆,他又不知應該怎樣安放那五個手指頭了。我耐心地捉住他的手再次教他,可這回他沒給面子,不僅兩只眼睛滴溜溜地轉向了別處,還一個勁地打斷我,東拉西扯,問著些漫無邊際的問題。我瞬間便失去了耐心,怒目圓瞪,正欲發(fā)火,他一見形勢不對,“吱溜”一下便跑走了。氣得我滿屋子追他,要打他的屁股?梢活D胖揍之后,他非但沒有“痛改前非”,反而得了“握筆恐懼癥”。之后每當我教他“標準的”握筆姿勢時,他便開啟了“萌蠢”的模式,兩眼發(fā)呆,估計我說的話一句都沒聽到心里去。
如此一番,我深感挫敗,也開始反思起自己的教育方式了。之所以出現(xiàn)這樣的局面,無非是因為在教育孩子時,我缺乏足夠的耐心,將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希望孩子能夠“言聽計從”,并且能夠“立竿見影”、“一蹴而就”的達到自己期望的結果,而忽略了他自身的實際。當孩子在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遇到困難時,我最應該做的難道不是放慢腳步,讓孩子跟上我的步子;蹲下身子,用孩子的視角看看他面對的難題嗎?
由此更引人深思的是五歲的孩子就已經有了反抗意識,與兇巴巴的媽媽對抗到底,更何況十幾歲的初中生呢?他們是不是更需要我們耐心的教育與引導呢?很多時候我們都在感慨現(xiàn)在的孩子太難教了,太“冥頑不靈”了,果真如此嗎?還是現(xiàn)在正在從事教育工作的我們越來越浮躁,越來越急功近利了呢?現(xiàn)代人的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快”閱讀、“快餐”文化……這樣的名詞我們也不再感到新鮮。然而無論如何,教育不應變?yōu)?ldquo;快餐”化,一個人的成長變化應該是潛移默化的過程,因此我們應該擁有“靜聽花開”的耐心,放松心情,精心灌溉,適時的捉蟲、鋤草,當有一天這朵小花悄然綻放,芬芳四溢時,那該是多么的令人欣喜!
【家長怎么教育自己】
孩子背后的家庭教育
淮安曙光初中部 翟天平
電視劇《歡樂頌》的熱播,劇情引發(fā)了人們的熱烈討論,劇中5個女孩背后的家庭教育也應該引起我們的思考。我們能成為什么樣的人都是由自己的性格和行為決定的,性格由從小的經歷和環(huán)境塑造。在人格塑造中,家庭以其血緣的聯(lián)系對我們產生著潛移默化而又深根蒂固的影響。
作為班主任,在學生犯錯且屢教不改的時候,我會選擇聯(lián)系家長,可很多時候我聽到的都是這樣的答案:“我家孩子在家不這樣。凰W的時候特別好,現(xiàn)在到你們中學怎么這樣了”“這孩子在家我們家長怎么說就是不聽,老師多麻煩你了”“這孩子學習就是不自覺,特別懶”“這孩子做事情馬虎、不專心”“這孩子做事情磨蹭,我們家長都急死了”等等。每每這個時候我都有種悲哀的感覺,現(xiàn)在這樣的父母很多,他們將孩子的不好的習慣怪罪到學校身上,怪罪到教師身上,怪罪到孩子自己身上,唯獨沒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實孩子身上的多數(shù)習慣,無論是好習慣還是不好的習慣都是父母在有意無中意培養(yǎng)出來的。
記得看過這樣一篇文章《家長要知道,孩子這些方面老師真心教不了!》里面提到了幾個方面:比如讀書的興趣;學習和生活習慣;孩子細節(jié)上的管理;看小說、上網、玩手機的習慣。這些方面也許不夠全面,但卻是在告訴我們一個事實:父母在孩子的成長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孩子需要一個好老師更需要一個好父母。
我想父母如果能做到以下幾點或許對孩子更有利:
1、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進入好的學校,交良師益友,做高大上的工作。這當然沒有問題,問題是很多孩子從小就被告知,你不能和那誰誰一起玩,他成績太差了;你要和你們班成績最好的人多接觸;你要頭懸梁錐刺股考上某某重點學校等等。這樣的教育極容易給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歧視、焦慮、孤單等問題。父母們,孩子學會學習很重要,但學會做人、做事更重要,畢竟這個社會競爭到最后是人品的比拼。
2、多和孩子談心。心理學研究表明:學齡前、童年期、青春期,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溝通與陪伴,父親母親都不能缺位。否則,不利于其人格的形成與完善。所以,父母們,無論你的工作多么忙綠,請和孩子多談談心吧。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是看得見的溫暖和呵護。
3、給孩子樹立榜樣。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師,俗話說言傳身教,父母對于孩子的教育除了“言傳”外,更要注意“身教”。父母的言行是孩子無聲的老師,對孩子有著強大的潛移默化作用。在孩子面前,父母從思想品德到生活細節(jié),都沒有小事。要教育孩子尊重他人,父母自己就必須先尊重孩子;要求孩子積極進取、勇敢拼搏,父母也要率先示范。一對時時事事嚴格要求自己的父母,孩子怎會放縱自己,胡作非為。
優(yōu)秀的孩子多是優(yōu)質教育的結果,問題孩子多是問題家庭的產物。孩子的問題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問題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問題的最大制造者,同時也是孩子改正錯誤與缺點的最大障礙。所以想讓孩子更加優(yōu)秀,家長需要思考,應該給孩子怎樣的家庭教育。
用心傳遞對孩子的愛
淮安曙光小學部 李維丹
前段時間無意間在微信中看到一段視頻講的是一位沒有知識的泰國媽媽教育孩子的故事,看完后不禁心中有些許感觸。如果在中國,發(fā)生這樣的情況我們的家長會怎么辦?
情境再現(xiàn):小女孩和媽媽兩人相依為命,靠媽媽賣水果維持生計,母女兩生活很拮據(jù)。但是媽媽一直勤奮樂觀的面對生活,以自己的行動告訴孩子,只要努力生活并沒有很糟糕。有一次中午天氣非常炎熱,很多同齡的孩子都圍坐在一起開心的吃著冰棍,小女生也很想吃,但是乖巧的她只是看一看然后默默的低下了頭。這一切媽媽都看在眼里,看看自己的儲蓄罐她決定用自己家的水果給孩子做一支水果冰棍。她把菠蘿切成塊,與水一起放在冰箱里第二天成了一支菠蘿冰。
“這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冰棍”小女孩開心的說。
她突發(fā)奇想也許我應該做更多并把它賣出去。于是她就與媽媽分享了她的想法,得到的母親的支持后她說干就干。但是一天下來她一支冰棍也沒有賣出去,傷心極了,耷拉著腦袋回家,媽媽猜到了發(fā)生了什么,只是說:“孩子不要放棄,明天你先到菜場仔細的看看別人是怎么賣東西的,然后我們再試一試。”
第二天一早小女孩就來到菜場仔細觀察大家是怎么吆喝怎么宣傳的,她有了想法,回到家拿出卡紙和油畫棒,畫了幅精美的宣傳畫貼在自己冰棍盒上,并在賣時大聲的吆喝,不一會大家都注意到她。就這樣她的生意越來越好。
長大后的她考上了名校,獲得多次獎學金,成為了非常優(yōu)秀的人才。
這位母親沒有文化,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給孩子很好的生活,但是她卻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孩子財富是可以創(chuàng)造的,生活是可以通過自己改變的。
其實我們的父母想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樣的人,天天掛在嘴邊是沒有用的,一定要自己做出榜樣讓孩子模仿學習。
父母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也會影響孩子的生活態(tài)度。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一味地對工作抱怨,而不知道去改變生活環(huán)境和狀態(tài),給孩子留下的印象就只能是悲劇的:無法改變外界,只能喋喋不休地抱怨。
如果父母總是給孩子灌輸一些消極的信息,孩子不可能獲得積極的東西。倘若父母對毫無新意的行為方式非常滿意,不去積極地改善生活、規(guī)劃未來,他的這一生活態(tài)度肯定也會被孩子繼承。
父母必須時刻謹記:孩子就是父母的再現(xiàn)。教育孩子從來不是一件輕松的事,不是動動嘴巴就行的,需要付出無數(shù)的犧牲和持續(xù)的努力才能教育好孩子。
從《歡樂頌》看孩子背后的家庭教育
永嘉翔宇小學 徐若佩
電視劇《歡樂頌》向我們展示了5位性格迥異,個性鮮明的女孩:家庭安全感缺失、情感障礙的安迪;情商低、精神不自立、依賴性強的邱瑩瑩;虛榮、做事寡斷、格局有限的樊勝美;沒有愛好、不會打扮、但是很努力的關雎爾;獨立自信、擁有無限可能的曲筱綃。劇中的5位女孩的家庭關系,就是形成她們性格、進而影響人生軌跡的重要因素,希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度過怎樣的一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父母的言傳身教。
我們能成為什么樣的人都是由自己的性格和行為決定的,性格由從小的經歷和環(huán)境塑造。在人格塑造中,家庭以其血緣的聯(lián)系產生著潛移默化而又深根蒂固的影響。曾有心理研究發(fā)現(xiàn),在人生最基礎的成長階段受到的心理創(chuàng)傷是很難彌補的。所以家庭應該盡可能多的給孩子提供安全感,這樣才能養(yǎng)成健康的人格。
家庭教育是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一個孩子應先有健康的身心,才能有健康人格,繼而才能發(fā)展成為高素質人才。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很多孩子誤入歧途的主要原因。不管父母有多高成就,有多大的事業(yè),但是家庭教育本身不能缺,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富貴與貧賤,家庭教育理念與方式,基本上決定了孩子的將來,在這期間,父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橫豎都是這個理。即使孩子將來想拼命擺脫這種困境,走上自己想去的道路,也需要幾十年的時間。那么,我們父母能做些什么呢?
首先,認清自己和孩子。只有清楚看見自己的優(yōu)缺點,才能對癥下藥?辞搴⒆拥娜毕荩瑥恼、側面進行糾正和完善。明確自己能給孩子什么,不能給孩子什么,什么東西需要他自己去爭取。切忌瞎鼓勵孩子,你給他一水池的雞湯,他可能還給你幾張零分試卷!
其次,重視孩子精神教育。簡單了說,就是不要對孩子只談物質的獎勵,要讓孩子擁有內涵!父母能做的,除了在身后做她堅強的后盾,就是從小在精神上給他養(yǎng)料,讓他做一個樂觀、堅強的人,培養(yǎng)他的人格和精神,也許這樣,才能幫助他無論陷入何種境地,都能做到最優(yōu)的選擇。你能想象,當有一天,孩子在物質條件上一無所有,他該怎么生存下去?沒有堅強的意志力、抗挫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他怎么生存?
再者,減少攀比、從眾。在國內,不攀比、不從眾的家長少之又少。父母應該追求的是孩子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進入好的學校,學習正面有力量的知識,交善良優(yōu)質的朋友,做適合的工作。最怕因為你的惡性攀比,給孩子造成焦慮、華而不實、孤單等不健康心理。
更重要的是,陪伴孩子,減少孩子的孤單。父母的陪伴少了,孩子容易胡思亂想:是不是爸媽不愛我了?是不是工作比自己重要?是不是成績太差被嫌棄了?孩子孤單了,就不擅長與人相處,下意識將自己和小伙伴隔離起來,然后形成惡性循環(huán)。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是看得見的溫暖和呵護。
最后,用我最欣賞的龍應臺寫給兒子安德烈的一段話,送給所有的家長朋友們——“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共勉之。
【家長怎么引導長輩】
如何正確對待家庭教育中的隔代教育
淮安曙光初中部 吳麗娟
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人們工作生活的腳步也越來越快,如今的年輕父母們上班的上班,經商的經商,打工的打工,怎一個忙字了得。在這樣的形勢下,把自己的子女托付給父輩看管教育已經成了很多年輕父母們的選擇。
的確,這樣的選擇對年輕父母們來說是省了時間與精力,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了一些煩心的問題。父輩們在教育子女的同時,會使用一些過時的教育方式,灌輸一些不科學的甚至錯誤的教學內容,面前這樣的情況,年輕的父母們陷入了兩難的尷尬境地,如進行勸說阻止,很可能得不到父輩們的理解,傷害之間的感情;如放任不管,又擔心會影響子女今后的發(fā)展。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決這一問題。
1.正確全面地看待父輩們的教育方式與內容。首先我們年輕父母們要明確父輩們的出發(fā)點也都是為了我們子女好,他們在教育子女們方面的實踐經驗,比我們更加豐富,他們能把我們教育成人,說明他們的教育方式與內容有它的合理性和可操行性,這就要求我們年輕父母不能完全的否定、排斥父輩們的教育方式與內容。
2.如果遇到父輩們在教育過程中出現(xiàn)一些不符合新形勢教育子女要求的情況,我們要以平常的心態(tài)去看待,畢竟父輩們生活的時代與現(xiàn)在的情況不一樣,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正常。我們不宜在孩子或家人面前進行生硬的拒絕與阻止,這樣很容易會引起父輩們的對立情緒,而不利于問題的解決,我們年輕父母們可以在事后,找合適的機會單獨與父輩們進行交流,交流要先肯定父輩們在教育子女方面的貢獻,忌用一些偏激的情緒化的語言,然后,慢慢地過渡到分析其在教育方式與內容上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以及有可能產生的危害,然后再以探究請教的口吻與父輩們共同商量解決問題的改進措施,父輩們一定會樂于接受,主動改進,這樣既解決了問題又避免了家庭矛盾的產生。
3.多向父輩們介紹一些新時代形勢下新的教育方式與內容。這樣可以引發(fā)父輩們在了解新理念的基礎上,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與內容,從而促使他們自發(fā)地對自己的教育方式與內容做一些調整與修改,找到真正有利于孩子們身心健康發(fā)展的教育手段與方法。
4.我們年輕父母們要清楚,真正完善好隔代教育的方式與內容是一個長期的動態(tài)的過程。因為父輩們的教育思想的形成時間較長、觀念較牢,要想短時間內讓他們做大幅度的改動,難度很大,這就需要我們年輕父母們要有耐心,舍得花時間與父輩們進行長期的交流與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