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角度看生活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換個角度看生活,你會舔掉苦的外衣,品咂出糖心來。本期佳作推薦:《味蕾上的故鄉(xiāng)》、《遲發(fā)的花木也有春天》、《弄堂尋詩》。
【人間有味】
味蕾上的故鄉(xiāng)(節(jié)選)
溫州翔宇初中部 史振東
又是三月三,溫州的薺菜已經(jīng)蒼老得只剩下光禿禿的花梗和鋸狀的葉片了。薺菜在荊州叫做地米菜,我曾問過母親這菜名的由來,母親說大致是因為它的花瓣很小很小,又開得密密麻麻,就像一顆顆白色的小米粒,花梗仿佛就是從地里直接伸長出來的。
母親一直堅信地米菜有治療頭痛的特效。小時候,每到這個時節(jié),母親總會從野外挖一些新鮮的地米菜來煮雞蛋。母親將連著根系的地米菜小心翼翼地淘洗干凈,放置在爐火上細(xì)火慢焰地熬煮。從一瓦罐涼水,到綠幽幽的湯劑洶涌地翻滾之間,我不知揭開蓋子去探看了多少回。母親擔(dān)心我會弄翻瓦罐,便一遍遍地呵斥著我?赡赣H一走開,我又躡手躡腳地湊過去,吹開騰騰熱氣看雞蛋跳舞。雞蛋煮熟了,母親故意只允許我吃一個,倘若我想再吃上一個,母親便說:“可以啊!你有頭痛的毛病,那你就必須聽話,好好地喝上一碗煮雞蛋的地米菜湯劑!”碗是大湯碗,有時狠狠地喝上一大口,腮幫都撐得鼓鼓的,想趁母親不防時偷偷地去吐掉,可是湯劑里放了好多好多的紅糖,藥草味中的清甜實在是誘人,我終究還是舍不得,忍了一小會兒,還是“咕咚、咕咚”地喝了下去。
我打小就體弱多病,家里的雞蛋幾乎都是被我吃掉了的,就連端午的寡雞蛋也是我的專屬。有一年,家里的一只孵蛋的老母雞可能是受到了什么驚嚇,丟下了一大窩快出殼的雞蛋不理不問了。母親在惋惜之余,竟帶著一絲喜悅地對我說:“聽老人們講,‘寡雞蛋’是一道很靈驗的土單方,這樣也好,燒來給你吃,正好給你治治這氣喘的病根。”做飯的時候,母親將“寡雞蛋”用打濕透了的紙片包裹得嚴(yán)嚴(yán)實實的,然后埋在土灶的火炭堆底下燜烤。飯熟了,母親便用火鉗在灶里輕盈地一撥,黑乎乎的雞蛋便一個個就像長了腳似的,從灶口乖乖地跳將出來。我磕開一小片蛋殼,臭豆腐的味道和著一股濃烈的糊氣撲面而來,而且我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發(fā)現(xiàn)了里面竟是一只蜷曲著的小雞仔,毛絨絨的,早已成了型。那段日子,我拿著一根長樹枝不知瘋狂地追攆著那只母雞打罵了多少回,直怪罪它惹得我吃了好幾天的“寡雞蛋”呢!
上周在給學(xué)生上琦君的《春酒》時,我竟順口講述了母親所釀制的不一樣的春酒。每年臘月二十四,母親總會為春節(jié)釀制一大盆春酒。她總是選擇顆粒呈細(xì)長形的上等糯米,在清水中一遍又一遍地淘洗成白玉色,再用木桶蒸至一炷香的時間便開鍋。我也學(xué)著母親的樣子,在木桶里擰上一小團(tuán),在嘴里嚼一嚼,感覺一下火候是否到位。米粒要硬硬的,而且又剛好熟透。煮熟的糯米倒在簸箕里,要等到自然變涼,和上酒曲粉,細(xì)細(xì)地捏成一粒粒的,然后才可以嚴(yán)嚴(yán)實實地裝在一個木制的面盆里發(fā)酵。裝盆時,母親總是穩(wěn)穩(wěn)妥妥地,一層層鋪撒,一層層拍實,最后還在正中央留下一個圓圓的洞口。看上去,木盆里裝的就是一塊光澤隱現(xiàn)的玉璧。春酒捂在一床小棉被里,就放置在我床鋪上靠墻壁的角落。大年三十的清早,母親便拿著一雙筷子和一個勺子,她輕輕地揭開小棉被,濃濃的酒香便彌漫了我整個的床鋪。我從被窩里猛地爬出來,看見母親將筷子插在酒盆中間的小洞口里輕輕一攪動,整個春酒就在木盆里輕盈地旋轉(zhuǎn)起來,穰是穰,酒水是酒水。母親用勺子舀上一小點兒送到我嘴里,等著我說一聲“真甜”,她也是滿臉醉甜醉甜的了。
如今,自己就像一只任由往來風(fēng)的紙鳶,一朝辭此地,四海遂為家,早也不覺身是客了。故鄉(xiāng)是和母親一起變老的。后來,母親真的不在了,故鄉(xiāng)與我,好像彼此都了無牽絆了。確實,時過境遷,某些溫暖的地方,我已經(jīng)回不去了;某段純美的年華,我也回不去了。與其說故鄉(xiāng)在遠(yuǎn)方,還不如說它就在我沉默的味蕾上。而當(dāng)舌尖上母親給予的味道漸漸殆盡,故鄉(xiāng)還會留給我一些什么樣的念想呢?
弄堂尋詩
淮安外國語13級4班 董嘉慧
王安憶的《長恨歌》曾試著把弄堂寫作一個睡眼惺忪、不修邊幅的女子。在懶洋洋蒙蒙亮的清晨提著大紅色的暖水壺去老虎灶邊打水。
自此那條綿長的擠進(jìn)了“72家房客”的窄道被剝奪了一切詩意的權(quán)利——市井與儈俗、小富即安式的吝嗇與不思上進(jìn)灌注了人們對它所有的偏見。竟未曾有人換個角度看待陳舊生活后的溫馨。
細(xì)雨濛濛的清晨,我信步閑逛在朱瓦紅漆的石庫門邊,試從閑碎喧嘩的弄堂生活中撿拾幾絲美的氣息……
房梁上的漆瓦已繪了好些年頭,破敗得露出木頭的原色。雨水點滴滑落,如時針走過鐘表,盤上的刻度,沉默掩埋于人海,記錄下每一套人們共度的春秋。老人們拄著龍頭大拐杖,在房檐下顫巍巍地走,竹篾傘蒼老得長出了皺紋,他們是否時常聯(lián)想起“青瓦長憶舊時雨,朱傘深巷無故人”的感傷?
女人們用胳肢夾著鍋鏟,立在屋檐下的灶臺邊做菜,一把青青的菜苗,一勺黃澄澄的料酒,一塊白嫩的菱角扔進(jìn)鍋里一翻騰,一股蒸蒸騰騰的熱氣冒上來,與雨氣一道模糊了視線,朦朦朧朧的,只有一陣香味飄過來,幾聲曲折幽長的呼喚:“小囡拿個盤來……”
樂顛顛的小孩子推門跑出來,粗瓷的釉,大朵的青花明晃晃,褂子上的油漬也顯眼地掛著,小眼巴巴地望著鍋里,菱角是白胖子,袒胸露懷地笑。白發(fā)的阿婆望見了打門前走過,咧開沒了牙的嘴笑,肩膀上掛了一攤梔子花,素白的,香了一路。
換個角度看弄堂,這一切甜著膩著,是童年里最好的那口糖,在記憶里歷久彌新不依不饒。弄堂甜得像做了個“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的夢,拋卻了簡陋而貧窮的生活,緊巴巴的斤斤計較,溫馨而親切。
僅僅換個角度,金宇澄在《繁花》的末尾寫道“六月,走過一條有藥香的弄堂;夢里,纏繞著薄荷微涼的香氣。”沒有車如流水馬如龍的夢,換一個古老的結(jié),纏起的,也是幸福的香氣吧!
【卉木萋萋】
遲發(fā)的花木也有春天
淮安外國語 林以廣
紀(jì)念館東湖邊上有一條很有些名氣的櫻花路。我很喜歡這里,喜歡這里的清靜,也喜歡這里的熱鬧。
印象中,這里一年四季總有翠色在目。用不著刻意抬頭,就能看到路旁高大而參差的花木郁郁蔥蔥。櫻花開放時節(jié),爛漫的櫻花溢彩流光,碧綠的垂柳姿態(tài)婆娑。這里不只有櫻花,有垂柳,有松柏、香樟,還有許多我叫不上名字的花木。來這兒棲息的鳥兒,也漸漸多了起來,有灰喜鵲,有白頭翁,更有好多我同樣叫不上名字的。其中有一種鳥兒的歌兒唱得很好聽,記得它的一句歌詞好像淮北方言“急不得也哥哥”那樣的腔調(diào)。清靜的時候,我不知道它們?nèi)チ四睦;熱鬧的時候,我更不知道它們爭論了些什么。
今年的春天似乎來得有點兒晚。坐在四樓的辦公室里,天天看那操場邊上,總算把那青色的煙靄盼成了黛色長墻?僧(dāng)我迫不及待地來到近前,發(fā)現(xiàn)有一種叫不上名字的樹,竟還沒有一絲兒發(fā)榮滋長的跡象。有人說它們已經(jīng)死了,是給墻外臭水溝里的臭水給熏死的。其中有一棵樹的枯枝上,還纏繞著一只斷了線的風(fēng)箏,更增添了幾分衰朽之氣,與勃發(fā)的生機(jī)真是格格不入了。
于是,有人抱怨:這樣的枯樹,砍了算了。留著它們,不是有礙觀瞻嗎?
然而就在昨天,當(dāng)我又走在操場邊上的時候,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那一種我始終不知道名字的樹,竟然活了,活得那樣地愜意!噢,不!它們根本就沒有死!你瞧,那一片片新綠,在晨起的清暉里正閃著油亮的光,在微風(fēng)中招搖,就像是一臺大戲,終于輪到它們的節(jié)目,剛登上舞臺,正跟觀眾打著招呼呢。
我忽而想起了去年朋友送我的那兩盆桂花。
因為是移栽的,過一段時間,朋友就打電話問我桂花開了沒有。我跟她調(diào)侃說:“一個是情竇初開,一個是故作糊涂。”又過了一段時間,依然如是。直到今年開春,妻子把一盆盆花草盡數(shù)搬到陽臺,換盆的換盆,剪枝的剪枝。見那一盆桂花仍然裝聾作啞的樣子,一氣給它剃了個平頂頭,越發(fā)地像個丑八怪了。上周末,我到陽臺上去拔蔥,驚奇地看見,那丑八怪,竟然吐翠了!我仿佛一下子聞到了它的馨香,我在心里直念阿彌陀佛:你要再不弄出點兒動靜來,怕是要連盆給扔了。
白居易有詩:“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是呢,因為品種、時令、土壤等諸多因素的不同,花木自有它們不一樣的春天。
徜徉在校園的操場跑道上,望著一墻之隔的櫻花路,望著那火紅的櫻花,婆娑的垂柳和那至今叫不上名字的花木們,我就在想:一個個孩子不就是一棵棵花木嗎?發(fā)榮滋長自當(dāng)各有其時啊!有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太心急了些呢?
把傘抬高一點
溫州翔宇高中部15級1班 何婷婷
起床鈴準(zhǔn)時響起。打開窗戶一看,嘖,又是一個下雨天。撐著傘走在路上,眼前是姿態(tài)各異的人們用著五花八門的傘,被剝奪去一大片視界,我能看見的只有前面人被淋濕的褲腿。
好像是從那一頁琴譜上不小心掉落的音符一般,那幾片金黃色的銀杏葉就那樣緊緊擁抱著大地,我腳邊的,被淋濕的大地。我的心被這突如其來的美麗所撞擊。秋日的事物總是顯出一種與生俱來的素雅高貴。
我把傘抬高了一點。
我看見路邊站著整齊又凌亂的銀杏樹,好像因為我看向它們,更劇烈地哆嗦起來,顫顫巍巍地和我打招呼。上帝投下無數(shù)把長刺,冰冷的、柔軟的,勢不可擋。生命的慰藉順著年輪一點一點滲透進(jìn)枝干,順著樹的皺紋四處攀爬。樹,一定很冷吧。
被卡車吵鬧地從很遠(yuǎn)的地方運到這里,受人擺布,背井離鄉(xiāng),去裝飾冰冷的鋼筋水泥砌成的新建筑。在路邊寂寞地守著,在雨里安靜地沐浴。讓我為你把傘抬高一點吧,讓我好好看看你漂亮的身子,還有那飄逸的發(fā)絲。讓我為你把傘抬高一點吧,讓你也進(jìn)來躲躲雨,站了那么久一定很累吧?喝杯姜湯暖暖身子。你可千萬不能倒下啊,一定要健康地活下去,不要生病。
真希望有一天我能夠長大,變得足夠強(qiáng)大,羽翼豐滿,我會給你一個大大的擁抱,當(dāng)然也會撫摸這片大地上每一滴血液。真是辛苦你們啦?墒俏矣窒耄也挥玫鹊侥且惶,即使我還沒有茁壯的能量,我也可以與這世界上的每一處生靈低聲細(xì)語,淺唱輕吟。
我把傘抬高一點,再抬高一點,讓小草進(jìn)來,讓湖里的月亮進(jìn)來,讓遙遠(yuǎn)的星云也進(jìn)來,然后用我心里安放著的太陽去照耀它們。我的大傘一定會包裹住這一切的。
有多少人想過把傘抬高一點呢?把視線擴(kuò)展,從柏油路上移開,去看頭頂沉默著遮蔽風(fēng)雨的銀杏。去看看吧,去看看吧,替我囑咐它們千萬不要生病啊。
【浮世清歡】
小鎮(zhèn)清晨
淮安外國語14級1班 魏思怡
小鎮(zhèn)的清晨熱鬧又安寧,路兩邊菜販子的叫賣聲此起彼伏,中間還摻雜著忙碌的鳴笛聲,定要爭個高下似的。一聲渺遠(yuǎn)卻嘹亮的雞啼聲中,熟睡的小鎮(zhèn)打了個哈欠,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漸漸蘇醒過來。
每個早晨,我都會被它們?nèi)缂s地叫醒,一開始覺得那些都是噪聲,小鎮(zhèn)的早晨本就該是萬籟俱靜的,可漸漸的又覺得像是象征著新的開始的福音了。
醒來之后,抬頭望了望掛在墻上的小鐘,嗯,今天比往常早了十分鐘呢。有條不紊地疊被,洗漱,整理書本。隨便抓了片面包就朝嘴里塞,而后小心翼翼地開門又輕輕地關(guān)上,忙不迭往樓下跑去。
“囡囡啊,是你嗎?”是阿婆的聲音,我忙應(yīng)了聲:“嗯,阿婆,是我!”“哦,快下來,阿婆給你好東西來。”我到樓底時,看見阿婆依舊在燒她的炭爐,阿婆用蒲扇輕輕一扇,那煙啊就“倏”地一下冒出來,在空中繞出曼妙的弧線,再繞著旁邊一棵桂花樹盤虬了幾圈,就散去了。“阿婆知道你今天要考試呢,給你煮了雞蛋又熱了牛奶,喏,快拿著!”說完又變戲法似地拿出了白煮蛋和牛奶。“額,阿婆你怎知道我今天要考試的?”“嘿,阿婆知道的事還多著呢,以后慢慢講給你聽,現(xiàn)在你要做的啊,就是快點上學(xué)校,好好考試去。”額,看不出來,阿婆還是很傲嬌的呵。接過阿婆遞來的食物又看了看那老人,她咧開嘴笑起來,愈發(fā)像一朵明媚的花,笑得連褲腳、袖口、肘彎都皺了。“小心啊,別嗆著了。”阿婆拿著蒲扇輕輕一揮,那煙霧啊,就散盡了。我在清新的空氣中繼續(xù)前進(jìn)。
燒餅攤前,老人忙得像個陀螺似的,可他還是看到我了,邊招手邊讓我過去。“哎,來了。丫頭啊,今天要考試了,劉爺給你準(zhǔn)備了‘考試必中燒餅’,快拿著趁熱吃。”接過已經(jīng)備好的燒餅,我剛要掏錢,劉爺叫住了我:“打住,劉爺不收錢。”說完之后轉(zhuǎn)身回去做燒餅去了,突然感覺一股暖流從手上滲到骨子里去了。
上學(xué)路上,我細(xì)細(xì)嚼著他們給我的早點,卻又哽在喉里,舍不得咽下……
考場上,一束陽光斜斜地打在我的桌上,有幾縷透過杯子在桌上顯出如花一般的光影,我忍不住觸碰了一下,一剎那,一朵清馥的花兒在我心底綻放,帶著動人心魄的美。
那聲音,牽動我心
淮安曙光初中部13級13班 王婷婷
印象中,每到春天,老家必是野花幽香,芳草鮮美。桃花朵朵粉,梨花樹樹白。清澈的小溪永不停歇地奔跑著,還一路唱著歌兒呢。
鶯啼陣陣,蜂舞聲聲,這樣的清晨,我必是在一陣熟悉的“咕嚕咕嚕聲”中醒來。迷迷糊糊地睜開雙眼,下了床直往廚房奔去。掀開鍋蓋,糧食的清香撲鼻而來。瞧,那晶瑩剔透的白米粒裹挾著鮮艷的綠豆、紅豆,不斷翻滾著,和著“咕嚕咕嚕”聲,似乎在跳著舞。那鮮艷的豆衣漂亮極了,盛上一碗粥,吃上一口,滿心間都是幸福的滋味。
這粥是奶奶親自熬的。每天天不亮,奶奶就早早起床忙碌開來。先是撿豆,奶奶用粗糙的手撥弄著每一顆豆,一遍又一遍,生怕有一顆壞豆影響口感。然后浸豆,浸的時間不能太長,味道會變;也不能太短,不易煮爛。再是洗米,每件事她都做得一絲不茍。氣溫略低的早晨,身著單薄衣服的她,常常是滿頭大汗。她先用大火煮沸,再改用文火慢慢熬燉,待到汁濃豆?fàn)時,“咕嚕咕嚕”的聲音,像一首歡快的樂曲,又像不溫不火的私語。這聲音就像鬧鐘一樣準(zhǔn)時,催我起床,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
后來,奶奶年紀(jì)大了,父母實在不忍心讓她這樣操勞,便用壓力鍋代替了普通的鐵鍋。高壓鍋煮粥的聲音,趾高氣揚,虛張聲勢,唯恐別人不知,而熬出的粥卻寡淡無味,絕沒有草火燒鍋熬出的味道令人唇齒生津。我曾也學(xué)著她用鐵鍋煮粥,不知是因為心急,還是功夫不到家,聲音悶悶的,總聽不到那歡快的咕嚕咕嚕聲。
這“咕嚕咕嚕”聲勝過無數(shù)的美樂,陪伴著我整個童年,令我陶醉。
光陰的故事
監(jiān)利新教育15級22班 盛典
我的爺爺是個蠻有情趣的人,也很疼我。不知是在哪年,爺爺跟我說起他的宏圖大志:想寫一本自傳,將平凡的一生作個梳理,也給后人留份念想。爺爺學(xué)歷不高,對他的這個立傳計劃,我將信將疑,雖然知道爺爺喜歡動手鉆研,電腦玩得也很炫,可動起筆寫上厚厚一本書,爺爺行嗎?
今年清明節(jié)前,爺爺高興地送我一本書,我接過一看,是他的自傳《水上春秋》,裝裱精致厚實。隨著我的翻閱,一部跨越新舊時代、風(fēng)雨六十載的歷史序幕徐然展開。第一次,我感覺與爺爺?shù)男撵`如此貼近。這流逝的光陰,放映著爺爺爽朗的笑、辛勞的汗、處事的真、做人的誠。
1948年春,爺爺出生在一個水上人家。小時候身體虛弱,太爺爺想了很多辦法,請菩薩爹爹、取賤名字、吃百家飯,四處求方訪醫(yī),常憂患能否養(yǎng)大成人。一次機(jī)緣,有個好心人介紹了一位師父讓爺爺做學(xué)徒,跟著學(xué)功夫,不僅讓爺爺從此告別病殃,還學(xué)會了一門氣功絕活。聽小姨們說,爺爺年輕時,每逢三五好友高興時喜歡表演喉嚨頂斷筷子,幾根筷子運氣一擊就斷。每次我好奇心萌發(fā)時,總纏著叫爺爺表演,也許是年齡大了,爺爺總推說不行,擔(dān)心他身體我也沒勉強(qiáng),就讓這成為一段傳奇吧!
爺爺從小生活在船上,船就是他的家。每天和著晨曦而起、隨著江河而行、傍著日落而棲,碧水藍(lán)天間,從流飄蕩。我很羨慕這份工作,更因它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四處旅行、增長見識。
爺爺?shù)奈幕瘷谟涗浀氖浅踔形幕,字卻寫得很工整有力。寫自傳的過程中,爺爺買了大量的書籍學(xué)習(xí),在網(wǎng)上線下請教別人,從2009年開始整理,全身心撲到資料的收集、整理、編輯中,并自學(xué)五筆輸入,獨立將稿件打印編排成冊。從完全不懂文筆韻律到每一章的標(biāo)題八字對偶、順口押韻,常常為一個字、一句話、一段文反復(fù)推敲、數(shù)易其稿、不知疲倦,最后累得頸椎突出,因此病了好幾年?梢哉f爺爺?shù)淖詡,字里行間都意切心誠。
我愿在這故事里,就像兒時一樣,趴在床頭靜靜聽爺爺講他時光里的故事!
【天籟小筑】
不多久,就聽見不遠(yuǎn)處祖母喚我們回家的聲音。祖父笑著收拾收音機(jī),說:“不敢讓老婆子久等。”我牽著祖父的手往回走,老遠(yuǎn)就看見祖母在院門口靜候我們的笑容。太陽漸漸躍出云群,露出和藹的笑容。我想,我也是一束光,照亮親情。
——淮安曙光初中部14級10班 牛佳宜
那是我第一次見到馬。暖暖的陽光洋洋灑灑,棕色的馬匹溫順地站在那里,影子投在大地上,清晰可見。最美的,是那雙清澈的眼,透著無限的溫順和慈祥,這是一匹老馬。我與它對視,沉淪于它那片柔水似的眼眸中。凝視著,不禁想起了,曾經(jīng),也有一雙如靜水般的眸子凝視著我。在那片深情中,有一段歲月靜禪的美好時光。
——淮安外國語15級12班 柏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