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故事 傳遞智慧
(第六十五期)
小故事里,往往蘊涵著大智慧。直奔主題地說教,學生可能會筑起心理防線;潤物無聲地講故事,或許孩子不知不覺中就敞開了心門。會講故事的班主任,本身也是許多精彩教育故事的主角。
【繪本故事VS小學生】
捧著繪本 走向孩子
寶應(yīng)實驗小學 馬繼芬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一種教育現(xiàn)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覺到教育意圖,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這是“無痕教育”的真諦。孩子的成長需要教師的巧妙引導,教師可以利用講故事、閱讀繪本等形式給兒童打好一生的基礎(chǔ)。以下是筆者和孩子們一起閱讀繪本的嘗試:
一、開始:播下愿望的種子
愿望是行動的方向,能照亮孩子前進的路。新學期的開始,我把《小種子》帶給孩子們,也帶給我自己。“一粒很小的種子和伙伴們又開始了新的旅程,他們將要去哪里呢?”“他們一路上又會遭遇怎樣的考驗呢?”“他們能經(jīng)受住考驗嗎?他們能開出巨型花嗎?”……一連串的設(shè)問,一下子就把孩子們吸引住了,他們也變成了一粒粒小種子開始了新的旅程,和小種子一起穿越冰山,飛躍大海、沙漠,躲過鳥兒的啄食,游人的踩踏,終于生根、發(fā)芽了,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下,一天天努力長大,終于開花、結(jié)果了。
只要有愿望,并且具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就能開出巨型花來。讀完繪本,我讓孩子們閉上眼睛,為自己新學期打算,在日記本的扉頁鄭重寫下自己的承諾,寫下自己的愿望,并且常常來溫習,從中獲取力量。
二、過程:尋找圓滿的一角
繪本《失落的一角》是一則智慧寓言,幾根簡單而素凈的線條勾勒,寥寥數(shù)語的點綴和闡述,一個尋求的故事就從這里開始,一個完美或遺憾的故事就從這里開始。孩子們在故事中明白了,人一生也是一個尋找的過程,找到了失落的一角,又開始新的尋找,是不斷地完善自我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路途遙遠,有山峰,有沼澤,陰晴圓缺,但只要上路了,只要像犟龜一樣,就會遇到隆重的慶典。而真正充滿快樂的正是尋找的過程。在一個個這樣的故事中,孩子們開始了快樂的尋找,尋找屬于自己的“夢幻島”,并且一天天成長起來。
三、輪回:開始嶄新的起點
人的成長是一個輪回的故事,沒有結(jié)尾。一圈一圈,是一個個《點》。“瓦斯蒂畫了又畫,畫了又畫。一個黃點,一個綠點,一個紅點,一個藍點,一個紫色的點,小點,大點,一個點的氛圍……”我們要有欣賞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個點,翹起他們成長的杠桿。引導他們向上,向上,向著明亮那方。
讀了繪本《點》后,我?guī)е⒆觽円黄鸹仡欁哌^的路。在他們繪成的自己的“繪本”上,他們發(fā)現(xiàn)“軌跡”是螺旋式上升的,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有的雖然有點迂回,但是總體還是向上向前的。我們還通過書信或者班級專帖介紹的方式,向家長介紹一個個繪本,獲得家長的支持,引導孩子在一個個的起點上,積蓄力量,踏實堅定地走好每一步。
捧著繪本走向孩子,沒有說教,沒有灌輸,只有一個個可愛的、有趣的、或者是令人感動的故事,像是落上生宣的一點墨,漸漸暈染到孩子們的心中。最重要的是,閱讀繪本的孩子會更容易感到幸福,一本本優(yōu)秀的繪本就像快樂鳥銜來的一顆顆幸福的種子,會悄悄地將幸福埋藏在孩子的心中,隨著他們的成長一起慢慢地生根、發(fā)芽。
【智慧故事VS初中生】
小故事的力量
監(jiān)利新教育實驗學!±钕卜
你是班主任嗎?如果你比較忙,沒時間啃大部頭的名著。這樣吧,跟我在小故事之林徜徉,保證你收獲多多!
改變一個人命運的,有時只是一句問候。改變一個學生習慣和命運的,有時只需一個精彩的小故事!不信?且隨我來。
話說一個叫哈洛•阿伯特的人,在韋布城開了家雜貨店,可惜只收獲了一屁股債。估計奮斗7年時間可以還完債務(wù)。這天他像一只斗敗的公雞垂頭喪氣地走在街上,卻看見一個坐在安著滑輪的小木板上的殘疾人,正在用一雙手支著木棍走路,那人朝他很陽光地打了一個招呼:“早安先生,今天天氣真好!”缺少雙腿的人還可以如此自信快樂?哈洛•阿伯特禮貌地回應(yīng)了這位堅強的人,他猛然覺得自己真的好富有!他把那句陽光的問候改成了下面的一句話,寫在衛(wèi)生間的鏡子上(以便自己每天朗誦):“我悶悶不樂,因為我缺少一雙鞋,直到我在街上,見到有人缺了兩條腿。”
將這個故事講給你的學生聽吧!這故事足以讓莘莘學子保持很久的動力。
你在教一個令你頭痛的班級嗎?還想向校長辭掉班主任一職?看看這個真實的故事吧,保你耳目一新,醍醐灌頂!
開學后,一位班主任受命接手全校最亂的一個班,不用說,每天上課時無精打采,可一下課,男生們馬上沖向足球場,女生跟著尖叫起哄。這個班的成績長期是神龍擺尾——“倒一”。第一周隊列活動時,班主任出了一個題目:要求說出同桌的優(yōu)點,或是你對同學的最大好感之處。每位同學發(fā)言不超過45秒,保證全班同學都有表達自己情感的機會。經(jīng)過這次“找優(yōu)點”的活動,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藏在“全校最差的班”里原來還有好多感人的故事,第一次感受到“我的隔壁那位”原來還對我這么好。由此產(chǎn)生的“優(yōu)點效應(yīng)”最終改變了這個初三(4)班全體學生的命運。如今十多年過去了,每年該班的學生聚會,都會請當年這位“優(yōu)點效應(yīng)”的班主任參加,而且會不約而同地談到“找優(yōu)點”的往事。
班主任們當然知道,空洞的說教不受歡迎,索性多用一些小故事觸動你的學生吧,請記住:
給孩子講容忍的故事,孩子將來必能極富耐性;
給孩子講鼓勵的故事,孩子將來必能充滿自信;
給孩子講嘉許的故事,孩子將來必能愛人愛己;
給孩子講接納的故事,孩子將來必能心胸廣大;
給孩子講認同的故事,孩子將來必能掌握目標;
給孩子講分享的故事,孩子將來必能慷慨大方;
給孩子講誠實公平的故事,孩子將來必能維護正義真理
給孩子講安定的故事,孩子將來必能信任自己、信任他人;
給孩子講友善的故事,孩子將來必能對世界多一份關(guān)懷;
給孩子講祥和的故事,孩子將來必能有平和的心境。
講故事——更親切得體的教育
寶應(yīng)實驗初中 石書貴
講故事有助于班主任把嚴肅的批評變得親切得體。
一次物理考試,有幾個成績一向拔尖的同學因為驕傲考砸了。班主任就此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個大學生放假回到鄉(xiāng)下老家,為了說明他見解深刻,就在吃飯時大談?wù)軐W,還特意指著桌上的燒雞對爸爸說:‘哲學上講究具體與抽象,說得明確點,雞也有抽象的與具體的之分,比如這兒——這只盤子里的燒雞就是具體的,此外還有一只抽象的雞在。’老父親見他滔滔不絕,聽得挺煩,就立刻頂了他一句:那好!這只具體的雞我吃,你吃那只抽象的雞去!”聽到這,大家果然哈哈大笑,而這位班主任也就恰到好處地接著說:“大家笑了,說明大家知道驕傲不好,也知道該讓驕傲者吃點‘抽象的雞’!那么,這次物理考試,應(yīng)該讓誰吃‘抽象的雞’呢?大家猜猜?對了,就是那些驕傲輕敵的人,說得具體點,有幾位同學一向拔尖,可這次卻偏偏只考了七十幾分!因此我建議,‘具體的雞’,請謙虛者吃,‘抽象的雞’,就留給他們!”見大家聽了有默默微笑的,也有低頭深思的,這位班主任接著說:“不過,我也要補充一句,如果這幾位是因為謙虛才這么干的,那就另當別論,也請他們吃具體的雞!”于是哄的一聲,教室里又一次響起愉快的笑聲。雖然沒有老生常談的說教,但是班主任的話既對謙虛者進行了熱烈的表揚,也對驕傲者作了含蓄而又明確的批評!
有個班主任,發(fā)現(xiàn)他們班的女學生有點愛哭,就決定在班會上就此談點看法,他是這樣引出問題的。首先,在課堂上,他先問了個問題:“大家看過《紅樓夢》嗎?”大家立刻回答:“看過!”“知道林黛玉的故事嗎?”“知道。”接著,他看了看大家,挺神秘地說:“現(xiàn)在,我想悄悄地問一個男同學一個問題,也請他悄悄地回答我。”說著,這位班主任走到一位挺勇敢的男生跟前悄悄地問了兩句話,那男生笑笑,也悄悄地回答了兩句。然后,班主任笑瞇瞇地走向講臺,對大家說:“現(xiàn)在,我可以公開答案了。我問他的問題是‘你喜歡林妹妹嗎’,他的回答是‘不喜歡’;我又問了一句‘為什么不喜歡’,他的回答是‘因為林妹妹愛哭’。”聽了班主任的介紹,全班同學都快活地笑了起來,而這位班主任也就立即借題發(fā)揮,恰到好處地講起了哭意味著無奈、軟弱和缺乏信心等道理。這樣,林黛玉的故事和班主任幽默的提問恰到好處地引出了所要議論的課題,從而在學生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次“快樂的學習”
監(jiān)利新教育實驗學校 熊向華
經(jīng)過漫長飛雪的蟄伏,又經(jīng)快樂春節(jié)的洗禮,學生帶著興奮與疲憊回到了熟悉的校園,按部就班的學習生活又拉開了序幕。
課堂上,老師的講解、提問,似乎已提不起大家的興趣。班上的學習氣氛有如一池不驚的秋水,寧靜卻缺乏生機與活力。找?guī)讉同學交談,異口同聲:“一點也不快樂!”我陷入沉思……
“快樂的學習”一直是我們追求并踐行著的教學理念,為什么我們的學生一直不“快樂”呢?“快樂”難道如此難以尋求?終于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了為什么不“快樂”的根源!
“快樂”與“學習”,他們?nèi)绶旁谔炱絻啥说捻来a。當我們一味偏倚“快樂”時,“學習”就黯然失色了;失卻了根本,當然就不快樂了。原本“快樂”與“學習”之間就有一個“的”,作為學生,“學習”才是根本,“快樂”本身應(yīng)來自“學習”,應(yīng)從學習中挖掘深層次的快樂,這樣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怎樣讓學生明白這個道理呢?無獨有偶,一位好友給我發(fā)來一個帖子,上面的一個故事讓我茅塞頓開:
杯子與水的哲學
有一次,我們幾個分別了多年的同學相約去拜訪大學的老師。老師很高興,問我們生活得怎么樣 ?不料,一句話就勾出了大家的滿腹牢騷,大家紛紛訴說著生活的不如意:工作壓力大呀,生活煩惱多呀, 做生意的商戰(zhàn)失利呀,當官的仕途受阻呀……
彷佛大家都成了時代的棄兒。老師笑而不語,從廚房拿出一大堆杯子,擺在茶兒上,這些杯子各式各樣,形態(tài)各異,有瓷器的,有玻璃的,有塑料的,有的杯子看起來豪華而高貴,有的則顯得普通而簡陋。老師說:大家都是我的學生,我就不把你們當客人看了。你們要是渴了,就自己倒水喝吧。七嘴八舌,大家說得口干舌燥了,便紛紛拿了自己看中的杯子倒水喝。
等我們手里都端了一杯水時,老師又發(fā)言了。他指著茶幾上剩下的杯子說: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你們手里的杯子是最好看最別致的杯子,而像這些塑料杯沒有人選中它。當然,我們并不覺得奇怪,誰都希望自己拿著的是一只好看的杯子。老師說:這就是你們煩惱的根源。大家需要的是水,而非杯子,但我們有意無意地會去選擇漂亮的杯子 。這就如我們的生活……
如果生活是水的話,那么,工作、金錢、地位這些東西就是杯子,它們只是我們盛起生活之水的工具。
其實,杯子的好壞,并不影響水的品質(zhì)。
如果將心思花在杯子上,大家還有心情去品嘗水的苦甜嗎,這不就是自尋煩惱嗎 ?
班會課上,我將“快樂的學習”五個大字寫在黑板上,然后問大家:“這幾個字中,你最喜歡哪個詞?”很多同學不假思索,大聲回答“快樂”,臉上都洋溢著欣喜與愉悅;只有稀稀拉拉幾個同學,小聲說著“學習”。魚兒入網(wǎng)了。我打開電子卡片,請大家一起欣賞其中內(nèi)容。剛開始,同學們都覺得很好奇,漸漸地,一個個低下了頭,默而不語。我見火候已到,再次提問:“我們?yōu)槭裁床荒芸鞓返膶W習,大家找到答案了嗎?”同學們的手如雨后春筍般舉了起來……
【哲理故事VS高中生】
我會講故事
監(jiān)利總校新校區(qū) 楊美璋
一
剛?cè)敫咧,同學們經(jīng)過幾場考試,有些人連連失利,就感到很悲觀,學習也沒勁了?吹竭@種情況,我很著急。一天,在辦公室,我無意間瞥見了這樣一則故事:從前,有兩個秀才進京趕考,路上遇到了一支送葬的隊伍。其中一個頓時心煩意亂,心想:真是晦氣死了,這次考試肯定無望了。而另一個見到黑漆漆的棺材,卻笑逐顏開,心里念叨著:“棺材,棺材(官才),這次我肯定會高中的。”果然前一位名落孫山,后一位金榜題名。于是我將這則故事告訴了那些亟待心靈滋養(yǎng)的學生。我說:“良好的心境有利無弊。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心情好,陽光才明媚;心鏡好,人生才流暢。”于是我那些學生都積極了些,學習也有了動力,很快進入了正常的學習軌道。從那時起“努力拼搏,夢想在望”——班級寄語也就誕生了。
二
隨著學生的成績直線上升,有些同學因此開始變得驕傲了,他們覺得什么都不在話下,少了勤奮,多了懶惰。“天才出于勤奮,知識在于積累”,面對這種情況,我在一次以“勤奮”為主題的班會上,講了這樣一則故事:1905年3月14日,是愛因斯坦的生日。這一天,他的好朋友約他上咖啡館,并為他準備了向往已久的美味食品——伏爾加魚子。可是,在餐桌上,愛因斯坦只顧熱烈地批評著慣性定律,倒把特意為他準備的伏爾加魚子忘得一干二凈。當同伴問他吃了什么時,他一臉茫然,說:“不知道啊,那難道是魚子嗎?”我接著說:“愛因斯坦之所以成為舉世聞名的科學巨匠,是因為他對科學研究孜孜不倦,在勤奮專注的鉆研中,達到了忘我的境界,因而常常鬧出一些笑話。平常人做平常事也應(yīng)該專注勤奮,如果孜孜不倦的去做某事,哪怕它很小,只要你全力以赴,總會有不尋常的收獲。”
這一番話,令學生們感悟至深。那節(jié)班會每一個同學都掏心窩子說出了自己對勤奮的真實感受,同學們過了一個意味深長的班會。
三
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不但是在生活上,工作上,也在學習上。同學們互相競爭,常少了份熱情,多了點冷漠。為了正確引導學生競爭,我編了個故事:“有兩個兄弟各自帶著一只行李箱出遠門。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把兄弟倆都壓得喘不過氣來。他們只好左手累了換右手。忽然,大哥停了下來,在路邊買了一根扁擔,將兩個行李箱一左一右掛在肩膀上。他挑起兩個行李箱上路,反倒覺得輕松了很多。”說完之后,我感嘆:“故事中的弟弟是幸運的,但更加幸運的則是哥哥,因為他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幫助了自己。人生之旅難免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我們應(yīng)當知道,在前進的大道上,搬開別人腳下的絆腳石,有時恰恰是為自己鋪平了道路。所以,我們要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這句話融進了他們的血液里,一直伴隨著他們,從此以后,班里少了孤單的身影與無助的眼神。
情感是平靜的湖面,故事是微風,輕輕飄過,湖面就會泛起漣漪;情感是鋼鐵,故事是猛火,再硬也能將其融化;情感是冬天的寒雪,故事是春天,只要春天到來,再冷也能被驅(qū)除。
【故事技巧VS家長】
讓孩子喜歡聽家長講故事
■寧智會
對于剛做父母的家長,有一樣本領(lǐng)是必須的,那就是給你的寶貝講故事。孩子的第一個偶像如果是你,也許就因為你會講故事。
1、先會念故事再學講故事
我說的念故事,就是父母逐字逐句給孩子念書上的故事。比如我自認不善表演、講故事水平不夠好,但我態(tài)度很好,能先從不需技巧的念讀方式開始,為孩子講故事。當然,由于念的方式較呆板,所以常常不能讓兒子滿意。不過,我也不是呆“念”,我選來念讀的故事,一定是語句流暢的,否則不僅孩子聽得不耐煩,也無形中影響孩子的語言發(fā)展。所以我會選些經(jīng)典的故事來念。念段時間后,我就“升級”成講故事了,我能夠除了表達故事內(nèi)容外,還邊講邊進行角色模仿和表演,這我可是用了心的,平時我看動畫片就比較留意各類角色的聲音、情緒。
2、不同年齡段用不同方式講
我講故事不是抓過一本書就讀,而是根據(jù)兒子不同的成長階段,采用不同方式講。比如兒子還是嬰兒時,我沒有覺得他還很小,什么都聽不懂。這時,我常給他講很短的、句子重復的小故事,培養(yǎng)他對語言韻律的喜愛。例如我會抱著他“開飛機”,邊開邊講“大飛機,上藍天,呼地一下不見了”等。等兒子開始說話時,我從不用兒語,如“小狗狗吃飯飯、拿杯杯等”,講故事也一樣,我總是先會把他摟在懷里,邊講邊讓他看圖,他很容易理解且接受。現(xiàn)在兒子大了,我給他訂閱故事畫報,每天睡前給他講故事,還和他比賽講故事,不僅要讓他“吸收”,還要讓他“消化”,鍛煉他語言和表達能力。
3、選擇最好的時間講故事
以前我總認為臨睡前是最常規(guī)的講故事時間,因此,常被這種慣例束縛住。比如我恰恰在那個時候疲憊不堪,這時給孩子講故事就有種上刑的感覺,弄得孩子也不滿意。所以,我的經(jīng)驗是選擇最適合自己家的開講時間,可能在早餐后,也可能在晚飯前,只要自己和孩子感到放松和愉快就好。另外,給孩子講故事不妨聽從孩子的指揮,因為父母又不是廣播電臺,所以講什么、講多長、講幾遍不該是父母說了算,也得聽聽孩子的想法。比如,我常請孩子選書,哪怕那個故事他已經(jīng)連續(xù)聽了3天。而且,我從來都允許他在我講述的時候打斷我,提問題或發(fā)表評論。還有,在他表示累了或不想聽了的時候,我會依照他的意愿中止講述。因為我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在聽故事時獲得快樂。
4、起好頭和創(chuàng)造不同的結(jié)局
現(xiàn)在可是講究個性的年代,像“從前……”“今天,我給你講個關(guān)于……的故事”不能吸引我兒子了。我只好開始研究新鮮有創(chuàng)意的開頭,吸引他注意力,比如我會用提問式開頭、猜謎式開頭、一首詼諧兒歌也是講故事的好開始;和開頭相對,一些老掉牙的結(jié)局,孩子也不會滿意的,如“從此,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妖怪終于被打敗了……”我的經(jīng)驗是,要想成為講故事高手,故事書只是個基礎(chǔ),父母要和孩子可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創(chuàng)造,隨心所欲地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力。
5、戲劇化一些,孩子很喜歡
我認為講故事的方法比故事本身更重要,因此,給孩子講故事時,父母有時候要把“尊嚴”和“個人形象”拋到腦后。比如我就想方設(shè)法給故事里的每個角色安排不同的音色,有時,單憑聲音和語氣實在沒法區(qū)別,我就會捏著鼻孔、把食指塞進嘴里來產(chǎn)生特技效果,我想講故事的關(guān)鍵是把快樂傳達給孩子。因此,我想和廣大父母朋友共勉:放下長輩的身份,把自己當成孩子的伙伴,講到開心處,和孩子一起盡情地笑;講到緊張的地方,也要握緊拳頭,瑟瑟發(fā)抖,這樣才能和孩子取得共鳴,孩子一定也更愛聽你講故事。
6、不要忽略講故事時的提問
我的經(jīng)驗是,給孩子講故事要從容,不要像趕火車那樣著急,目不斜視、照本宣科。我一般會在需要的時候停下來,可沿著故事的情節(jié)線索,問孩子一些有趣的問題來強化故事的效果,比如我會問兒子:“你可以看出大灰狼化裝成的外婆和真外婆有什么不一樣嗎?”“青蛙自己想不想變成王子”等,引導孩子感受和理解。提問很重要,能鍛煉孩子的觀察力、想象力和推理能力,同時也使他聽故事時特別專心。
——來源于《教育管理新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