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貴有疑
(第五十五期)
古往今來,有人埋頭死讀書,熬白了頭發(fā),卻毫無建樹。但也有人讀書有疑甚至主動質(zhì)疑,深入研究,從而獲得成功。宋代著名學者陸九淵曾說:“為學患無疑,疑則進。”讀書既要有大膽懷疑的精神,又要有尋根究底的勇氣和意志,更要有科學認真嚴謹踏實的態(tài)度。如此才能真有收獲。
【讀書典故】
1、清代經(jīng)學家閻若璩20歲讀《尚書古文二十五篇》時,懷疑它不是晉代梅頤所作,決心考證個明白。他的好友、妻子都勸他:“就算尚書古文是梅頤偽作的,但從晉代以來,已經(jīng)一千多年了,又怎能搞清楚呢?”閻若璩并沒有動搖,他決心刨根究底,揭開這個千古之迷。經(jīng)過夜以繼日的艱苦探索、辨析,他終于完成了一本很有份量、很有價值的《古文尚書疏證》,以確鑿的證據(jù)揭穿了偽古文之迷,轟動了當時的學術(shù)界。
2、德國地質(zhì)學家李;舴,是傳統(tǒng)地質(zhì)學派中對中國影響最大的權(quán)威之一。他曾寫下一部共有五冊被視為研究中國海岸線正確理論的著作《中國》。但是年輕的地質(zhì)學家陳國達對此表示懷疑,他大膽向李希霍芬挑戰(zhàn)。當時,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和打擊都很大,陳國達卻始終不渝地堅持他的觀點,勇敢地走自己的路,終于在質(zhì)疑過程中建立起一個系統(tǒng)完整的地殼構(gòu)造演化新理論——“地洼學說”。
3、數(shù)學家華羅庚在休息之余愛讀唐詩。他不光是讀,還常提出疑問。唐朝詩人盧綸有一首《塞下曲》:“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他讀這首詩時,心中覺得納悶:群雁在北方下大雪時早已南歸了,即使偶有飛雁,月黑又如何看得清呢?于是就做五言詩質(zhì)疑:“北方大雪時,雁群早南歸。月黑天高處,怎得見雁飛!”此詩一發(fā)表,立刻被許多報刊轉(zhuǎn)載。過了不久,又有一些人提出反質(zhì)疑。他們認為盧綸的詩是對的,而華羅庚的質(zhì)疑是錯的。理由是,唐朝時,許多邊塞詩人都寫過大雪天有飛雁的詩句。如高適寫的“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少頎的“野云萬里無城廓,雨雪紛紛連大漠。大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這樣的反質(zhì)疑有根據(jù),也能使人信服。不難看出,正確的質(zhì)疑離不開豐富廣博的知識。
【師生述疑】
有疑便有益
監(jiān)利新教育實驗學校06級5班 高揚
我們不可能什么都懂,不懂就要問。有疑惑,就要虛心請教,專心聽取,耐心分析。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北方人到南方訪友,因沒吃過菱角,吃飯時就并殼一起吃下,當別人告訴他應去殼吃時,他竟說:“我懂,帶殼吃是為了清火。”當別人問他北方是否也種菱角,他毫不含糊地回答:“前山后山到處都是呀!” 這類不懂裝懂之徒,自是可悲!墩撜Z》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至今,仍有人為了所謂的面子而“強不知以為知”。只是他們不知道,當自己被看破之后,面子則比以前更無光。學貴在有疑,更貴在能自行解疑。
有疑,釋疑,心里那股高興的勁兒大概難以言喻。當那個熟透的蘋果落在牛頓頭上,若他只是將蘋果吃了,萬有引力如何能被發(fā)現(xiàn)?當哥白尼發(fā)現(xiàn)“地心說”的紕漏時,若他只是不求甚解,現(xiàn)在的天文學如何走出“地心說”陰影?有疑,并尋求解決方法的過程,是一個有益的過程。
為葛朗臺等“守財奴”討點說法
監(jiān)利中學 萬仁芳
如何衡量一個人的社會價值,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社會太復雜,標準也就不可能統(tǒng)一,而最客觀的標準大概就是看誰賺的錢多,這一點是由市場經(jīng)濟的性質(zhì)所決定的。在經(jīng)濟社會中人的一切活動幾乎都是交換,而交換的目的就是牟利。孔子說:“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因此,富是符合人的活動規(guī)則和目的的。所謂“為富不仁”,那是“不義而富且貴”之致富的過程,與富本身無關(guān)。同時,只有“富”,才能“仁”。富雖然與“仁”“慈”“孝”這些道德無關(guān),但這些道德卻要借它來表現(xiàn),例如,拿出錢財來資助他人,這個行為就是“仁”,父母給女子衣食,這個行為就是“慈”,子女供父母酒食,這個行為就是“孝”。人們的這些善行義舉付諸實際的時候,財富就轉(zhuǎn)化成了道德。因此,賺錢牟利,致富發(fā)財不僅是物質(zhì)的,而且是精神的。
那么,對葛朗臺們?nèi)绾卧u價呢?于社會價值而言,他們是有貢獻的。他們遺留給社會巨大的財富,這巨大的財富又可以假他人之手而轉(zhuǎn)化為道德。雖然這不是他們的主觀愿望,但畢竟已形成客觀的事實。正因為對社會的貢獻不是他們的主觀愿望,才顯得他們?nèi)烁竦牟恍肌S谌说膬r值而言,他們是值得同情的。如果說,把財富散向社會是“仁”,用向親人是“慈”和“孝”,那么,像楊朱那樣“貴己”而享受也可以算是一種“智”。像葛朗臺等人是極有條件做到乃仁乃慈乃智的,但是他們卻落得不仁不慈不智!端臅分姓f:“仁者以財發(fā)身,不仁者以身發(fā)財”,有了“財”卻不去“發(fā)身”,并且虐待自己,拿自己的身體去節(jié)省每一文銅板,既沒有享受宗教式的狂歡,又沒有享受世俗的歡樂,實在是活得太不值了。
不過,葛朗臺不圖揚名,不貪享受,一生鶉衣百結(jié),唯恐“甚愛必大費”而不敢愛我所愛,即使是臨終時也交代他人“把一切照顧得好好的”,少點一莖燈草,這樣苦苦地讓那財富的雪球滾動著,他留下一千七百萬的家私,不最終也將成為社會的財產(chǎn)嗎。從這個角度上來看,葛朗臺他們的身上倒也有一種無意識的自我犧牲精神,譏笑他們是“守財奴”,是“吝嗇鬼”,未免有點失厚道之心了
“重”字考究
淮安外國語學校06級12班 張恒
一天下午,天氣悶熱,爸爸媽媽都出去了,只有我一個人在家、讀著一本有關(guān)古詩文的書。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當我讀到杜甫的《春夜喜雨》的這一句時停住了。因為在“花重錦官城”的“重”字上標著“chóng”,但姐姐教我時卻念“zhòng”。這個字到底是念“chóng”呢,還是念“zhòng”?姐姐已經(jīng)上高中了,按理說她應該不會錯,但書上明明白白地寫著“chóng”。正當我苦苦思索時,眼睛無意看到了那本《新華字典》。我心想:何不拿過來查一查。想到這兒,我便將字典拿過來,翻到“chóng”,我發(fā)現(xiàn)“重”讀“chóng”時,有“重復”的意思,而念“zhòng”時有“數(shù)量多”、“分量大”等意思。“花重錦官城”中的“重”應該是夜間下了一場春雨,花枝沾滿雨水,故曰重,也就是說,這個“重”應念“zhòng”,書上的注音是錯誤的!
這次經(jīng)歷不僅使我知道了“重”的讀音,更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讀書貴有疑。
課文質(zhì)疑
監(jiān)利新教育實驗學校06級10班 李煉淳
我在學習法國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課》時,產(chǎn)生了這樣的疑問:一個人的變化應該有一個過程,可是小弗郎士僅僅通過最后一堂法語課,對學習、對老師、對祖國的思想感情就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太突然的變化好像不符合生活的真實。小弗郎士原本就是一個貪玩、不愛學習的孩子啊。
于是我?guī)е@個問題在課文中尋找相關(guān)促使人物轉(zhuǎn)變的因素,出乎意料,平時讀書馬虎的我竟找到了不少理由:小弗郎士雖然貪玩,但仍能管住自己;他能關(guān)心鎮(zhèn)上發(fā)生的大事;知道布告牌上侵略者發(fā)布的都是壞消息;遲到后知道“臉多么紅,心多么慌”……自己解決了自己的疑問,這不僅使我更加理解了課文,還讓我以后讀書更細心了。
不要迷信書本
淮安外國語學校06級12班 呂志達
科舉考試“八股文”就是讓考生各個只埋頭鉆研四書五經(jīng),對圣賢經(jīng)典不能懷疑,做官后大都成為皇帝的忠實奴仆。難怪有顧炎武說這種方法“等于焚書”,“而敗壞人才有甚于咸陽之郊”呢!
我曾經(jīng)看過一本介紹中國科學家沈括的書,書上說沈括喜歡讀書,但他并不迷信書本,他看過一本書說“車蕖”是車輪的外圈,但他對這個解釋不盡贊同,在他一次下河時,抓到一個奇怪的貝類,當?shù)剞r(nóng)民告訴他,這就稱“車蕖”。他才知道,書果然錯了。這便是“讀書貴有疑”的歷史見證,怪不得有人雖有藏書萬卷,也未必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孟子云:“盡信書,不如無書”,事實上這位先知已總結(jié)出這條金科玉律,供給后人借鑒。
讀書無疑,則囫圇吞棗,那該如何去掉書中的“棗核”呢?讀書要有疑質(zhì)疑,努力釋疑。請記住“疑則有進,讀書患無疑。”
讀書貴有疑
淮安外國語學校 06級12班 陸逸夫
宋人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明人陳獻章說:前輩謂學者有疑,小疑則小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疑能打破迷信.盲目地迷信書本,這是讀書的一忌.孟子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因此,要打破對書本的迷信,避免陷入盲目性,就要在讀書時大膽見疑.書本上的東西,不一定都是無可非議的.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在讀《禹貢》一書時對書中“岷山導江”的說法提出了疑問.后來,他通過實地考察,終于得出了金山江是長江上源的新結(jié)論,比史上的傳統(tǒng)說法進了一步.
疑能增進興趣.讀書如能以疑見讀,其味無窮.大科學家愛因斯坦一生對讀書始終興趣十足,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總是帶著疑問讀書.疑,常常是獲得真知的先導,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著名科學家李四光有句明言:不懷疑不能見真理.這句話頗為深刻.一般來說,大膽見疑與科學釋疑往往是連在一起的,問題是在懷疑中提出的,又必然會在深入研究中解決,而問題的解決,便是獲得真知灼見的開始.著名數(shù)學家華羅庚之所以能在數(shù)學領(lǐng)域里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優(yōu)異成果,正是由于他對書本上現(xiàn)成的公式、定理和結(jié)論,能夠大膽見疑,科學釋疑,他攀登數(shù)學高峰的第一步也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讀書貴有疑,可貴之處,就是解放思想,獨立思考,敢于大膽地探索和追求.但是,提倡讀書有疑,并非是不從客觀實際出發(fā),違背科學原理的胡猜亂疑.要疑的正確,疑的有長進,還要善于疑。否則,當疑時不疑,不當疑時又亂疑,那非但得不到任何知識和長進,還會把思想引上歪路,這決不是我們應取的學習態(tài)度.
我看關(guān)公
監(jiān)利中學05級10班 周珵
我們歷史上有一位忠義經(jīng)典的豪杰形象——關(guān)羽。頂天立地、神勇過人、一身正氣、義氣沖天——這也是我曾經(jīng)對關(guān)羽的印象。這種定格使我讀《三國》時有意無意地放大了關(guān)羽的許多優(yōu)點,而忽視了其性格缺陷。
首先暴露的是它性格致命弱點——傲氣逼人,桀驁不遜。當孫權(quán)派使者向關(guān)羽提親時,關(guān)羽非但不應允,還大聲辱罵道:“吾虎女肯嫁犬子乎?”對于敵人無可厚非,可對于自己的盟友竟也如此!當劉備封他為前將軍,黃忠為右將軍時,他勃然大怒:“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還當場不肯接受印綬?癜寥绱耍
其次,關(guān)羽其人確實容易忽悠。他一生被人忽悠無數(shù)次,最終也敗在忽悠他的呂蒙手下。曹操是第一個將他捧上榮譽高閣的。這個“青梅煮酒論英雄”時,對董卓、袁紹完全不屑一顧的曹孟德,對其卻是封官加爵,在其“過五關(guān)、斬六將”后仍不氣惱,黃金白銀,送其前行。這使得原來傲氣十足的關(guān)羽如入九里云霄,飄飄然不知所往。正是緣于這種基礎(chǔ),在呂蒙裝病、裝可憐時才得以成功地忽悠了關(guān)羽。更可笑的是,在呂蒙率白衣渡江,一舉奪回被蜀所占的荊州時,關(guān)羽還不屑地嚷道“敵人訛言,不足為慮。”最終剛愎自用、大意輕敵使其踏上敗亡之路。
當然,重評關(guān)公其人,并非是為了詆毀、推翻他在眾人心目中忠義的代表形象,而是為了更全面、更深邃地讀懂他!
【網(wǎng)文拾英】
《讀書質(zhì)疑歌》
讀書足使智慧豐,交談常令心靈透。
讀書欲精不貪厚,用心欲專不二求。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早讀書。
讀書身健即為福,種樹開花亦是緣。
不為不知生愧怨,應為不學而羞慚。
讀書才恨知識淺,觀海方知天地寬。
書囊當滿千萬卷,人品當守第一流。
一室圖書自典雅,百家文史堪享受。
學林探路貴涉遠,無人跡處有奇觀。
無情歲月增中減,有味詩書苦后甜。
讀書切忌只瀏覽,涵泳工夫興味長。
讀書好處心先覺,立雪深時道已傳。
玉不晶瑩不為寶,人無學識世不尊。
學須安靜可凝思,思須專致可一心。
知識無涯須勤學,青春有限貴惜陰。
日月兩輪天地眼,讀書萬卷圣賢心。
奇書貪錄如增產(chǎn),佳木分培當樹人。
勤讀書刊觀世界,好將身手繡乾坤。
書山哪有易行路,學海從無后退波。
書到疑時須逆志,事當難處但平心。
好書不厭百回讀,深鉆細研意自新。
斧利不怕牛皮韌,多思何懼學問深。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剖盡頑石方得玉,淘盡泥沙始見金。
任事者必以實學,謹言人每有奇文。
恒心搭起通天梯,最愛書田不老陰。
論古不外才識學,博物能通天地人。
雨里深山雪里煙,看時容易畫時難。
看山似近走著遠,看戲容易做戲難。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
知識如海憑拼搏,讀書似山任登攀。
學無止境見宜廣,涉獵群書惟善從。
自學絕非權(quán)宜計,勤勉奉行宜終生。
一步難行千里路,步步可登萬里程。
謙虛遠慮成功母,驕傲無謀事怎成?
影不能倍曲為直,響不能掌獨為聲。
幾番磨煉方成器,十載耕耘自見功。
腳下行程千里遠,腹中書貯萬卷多。
一日讀書一日功,一日不讀一日空。
一日練藝一日功,一日不練手腳生。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勿用憂天天不墜,還須填海海能平。
高山踏出人行道,峭壁削成登天梯。
舍得下河知深淺,舍得爬山識高低。
窗外日光彈指過,席前花影坐間移。
人聽甜言易上當,馬蹄軟地易失蹄。
讀書無疑須有疑,有疑定要化無疑。
無疑原自有疑始,有疑方可達無疑。
——魯放《人生語燈》
【好書評介】
《朝花夕拾》是杯中酒
寶應實驗初中05級8班 張時雨
知道《朝花夕拾》是緣于老師偶然談到了這本書名的妙處,便對這書產(chǎn)生了向往。就好似一杯藏在隱蔽處的美酒,散發(fā)著清香,讓嗜酒的人神馳。后來,在一家小書店里發(fā)現(xiàn)了這本書,即刻便津津有味地看起來。后來一得空閑就去那家書店,每次看上一兩篇,這書就斷斷續(xù)續(xù)看完了。
說實話,剛看完《狗•貓•鼠》后就有些不想看了,因為沒看懂。仔細回憶,只覺得文中的小隱鼠遭到摧殘的經(jīng)歷著實讓人同情和憎恨,里面的貓也實在惡心。此外,沒悟出更多的道理來!栋㈤L與〈山海經(jīng)〉》和《二十四孝圖》是在同一次看的。覺得真的挺有意思:長媽媽善良,樸實而又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jié)”的性格,都讓兒時的魯迅先生充滿了尊敬和感激,作為小讀者的我,也對她十分歡喜!段宀䲡泛汀稄陌俨輬@到三味書屋》,這兩篇文章確實能引起所有孩子的共鳴。本來天真無憂的性格都在封建教育的壓迫下變得傷痕累累,原本自由廣闊的空間全被“封建”這道墻阻隔了,想到現(xiàn)在我們,如今的生活真該好好珍惜。
《朝花夕拾》一直藏在我的心里,今年寒假,有了壓歲錢,我便迫不及待地將那本已看完的《朝花夕拾》買了回來,將它輕放在床頭,時時刻刻嗅著它的清香……
讀《文化苦旅》有感
寶應實驗初中04級1班 陳序
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與其說是旅行,不如說是一種尋訪和追溯。他儼然是一位向?qū),一位不見蹤跡卻留下了厚實腳印和沉重文化思考的向?qū)。踏著他的腳印,循著他的思考,我也踏入了無邊無垠的文化時空。
我佇立于廢墟邊,望著斷垣殘壁,回想著它當年的雄偉,當年的輝煌,當年的氣吞萬里如虎;我跪拜在廟祠里,與曾經(jīng)獨領(lǐng)風騷千百年的文人墨客對視靜默,向已化為白骨的他們致敬;我眺望著孕育千年文明的長江黃河,看著奔騰不息的滾滾江水,淘盡英雄。余秋雨的視野跨越空間,綿亙千年,他從山居雜社中散發(fā)的幽幽書香,將我引入了格外廣闊的文化旅途。
《蘇菲的世界》一書簡介
這是一本風靡全球、超級暢銷的哲學奇書,被譽為“全世界最易讀懂的哲學書”、“一本關(guān)于哲學史的小說”、“20世紀百部經(jīng)典著作之一 ”,1994年獲“德國青少年文學獎”與“最優(yōu)秀作品獎”。由一個毫無知名度的北歐高中教師喬斯坦•賈德所寫作的這本西方哲學史,打破了學術(shù)話題不受歡迎的傳統(tǒng),讓哲學走出陰暗的象牙塔,成為最熱門的賣點。
《蘇菲的世界》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名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jīng)過,揭示了西方哲學發(fā)展的歷程。“一本關(guān)于哲學史的小說”,是《蘇菲的世界》一書的副標題,頗能點明該書的要點。這是一本小說,但也是一本有系統(tǒng)的涵蓋各哲學思潮的速食大雜燴。隨著小說人物在哲學傳統(tǒng)中尋求謎團的解答,讀者也跟著溫習了一遍西方哲學史。由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包括亞里士多德、笛卡兒、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并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引人入勝。評論家認為,對于那些從未讀過哲學課程的人而言,此書是最為合適的入門書,而對于那些以往讀過一些哲學而已忘得一干二凈的人士,也可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
《蘇菲的世界》這本書的經(jīng)久流傳,顯示了一個重要的社會指標,就是社會大眾渴望知識及缺乏安全感。在一本小說里,塞進整部西方哲學史,對追求速度的這一代而言,本身就極具魅力。除了追求知識的流行趨勢之外,一般人也多少覺察到當今教育上的缺失,我們的教育并未提供有關(guān)人生和其意義的必要知識,而這些答案正隱藏在哲學的奧秘里。現(xiàn)在,我們有機會一一來巡視,到底這些飽學之士,教了我們些什么。這本書的流行有其重要性,全書雖非學術(shù)性著作,但它是一本捍衛(wèi)哲學的書,正因為其大眾化,它也就代表了“大多數(shù)人的看法”。這本書不是在探討哲學上的某一特別思潮或歷史,而是嘗試對每一派別做概論式的介紹,并說明它在今日的地位,可以說是一本集“學術(shù)界一般看法的摘要錄”。因此,這本書表達了當今知識分子的立場。
假如《蘇菲的世界》代表著主流知識分子的哲學觀點,它所表達的也極引人注目。這本書對真實的哲學給予極崇高的評價:批判的、理性的和公正的評論;去除偏見、迷信和慣例;不做倉促和輕率的判斷,一意追求真理、知識、美善和道德。
在這本書里,其實賈德真正感興趣的是哲學,而不在邏輯學、數(shù)學或語言學,當故事重心轉(zhuǎn)移到馬克思、弗洛伊德、達爾文和宇宙論時,摩爾、羅素等人,根本連提都不提。有些話題,即使和哲學沒什么關(guān)系,卻一再出現(xiàn),很明顯,這是一本在政治立場上十分討好的書。一切當代時髦詞匯全部被囊括:生態(tài)學、女性主義、寬容、東方宗教、比較宗教、聯(lián)合國和新世界秩序等。這樣的寫法,或許是為了使哲學議題不和時代脫節(jié),或許是為了涵蓋更廣大的讀者群,不過,留給讀者的印象是這些議題似乎才是作者真正關(guān)心的。
因此,這不是“一本關(guān)于哲學史的小說”,而是一個當代擁護自然的人文主義者對哲學根源所做的選擇性的探討。在小說結(jié)尾,科學被認定是真理的裁判者;而唯物主義雖然教義不明確,卻絕對是人類的最佳選擇。這本書引導讀者獲至這樣的結(jié)論,但事實上并未提供理由。它給予讀者的印象只是這是歷代智慧累積的結(jié)果;當然,不同的歷史將會導致不同的結(jié)局。
該書自1991年出版發(fā)行之后,長期雄踞各國暢銷書排行榜第一位,世界上已有35個國家購買了該書的版權(quán)。一部《蘇菲的世界》就是一部深入淺出的人類哲學史,它不僅能喚醒人們內(nèi)心深處對生命的敬仰與贊嘆,對人生意義的關(guān)心與好奇,而且也為每一個人的成長——使生命從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進入覺悟之境,掛起了一盞明亮的桅燈……
該書是一個將學術(shù)作品通俗化的杰出范例,未曾修習哲學概論的人,可以把它作為一本最佳的入門讀物,而學習過此門課程但已忘卻大半的人,本書則是溫故而知新的得力之作。
—— 美國《新聞周刊》
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不僅文筆卓爾不群,同時有多年擔任哲學教師的經(jīng)歷,《蘇菲的世界》一書有助于使讀者以閱讀偵探小說般的心情游覽從柏拉圖以前一直到20世紀的世界哲學史,而絲毫不產(chǎn)生任何枯燥厭煩的感覺。
—— 著名作家與評論家馬德蘭•藍格爾
哲學不是萬靈丹,但是從來不去留意“愛好智慧”的重要與前人的心得,那么注定會陷于心靈封閉與終結(jié)。這或許是本書廣受歡迎的原因吧,為了使人從困惑到覺悟,本書提供了一盞明燈。
—— 哲學教授傅佩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