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陽光灑遍每寸心田
2004年4月總第26期
成長是個多變的過程。前些時日為社會矚目的馬加爵案件,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值得關(guān)注與深思的個案:小學時學習成績非常優(yōu)秀,初中時曾獲全國物理競賽二等獎,高中時卻開始經(jīng)常違反校規(guī)校紀,大學時僅因和舍友發(fā)生了口角便連殺四人,其人生經(jīng)歷和行為邏輯委實叫人匪夷所思。任何事情的發(fā)生,總有它的前因后果。直面馬家爵現(xiàn)象,我們應(yīng)該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珍愛自己,從容生活
【學生視線】
淮安外國語學校 孫沛文:“性格決定命運”。馬加爵的墮落與悲劇正源于他的性格。孩提時代“他唯一的興趣就是一個人孤獨地坐著,他很少出去玩,通常和我(她媽媽)在一起”;高中時他曾經(jīng)離校無端離校出走;大學時他曾經(jīng)與別人更是格格不入,動輒翻臉……性格的畸形與變異導致了他常戴“有色眼鏡”看世界,世界也因此在他鎖閉的內(nèi)心和扭曲的心態(tài)中變了形。我們作為21世紀的青年應(yīng)該從他的人生經(jīng)歷中得到啟發(fā)和教訓。生活是美的,我們應(yīng)該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注重內(nèi)質(zhì)的完善,“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每一個應(yīng)該努力去走向人群,學會做一個與世界共融的和諧的人。
寶應(yīng)實驗初中 生青青:我們生活在一個不斷前進的社會,承受的壓力與期望自然沉重,然而我們應(yīng)該思考,是否除成績外,還有別的值得珍惜的東西?親情、友情……你是否想過,當你得到宣泄時,你難道沒有聽到別人隱隱的哭泣?責任的意識、平和的心態(tài),嚴于律已,寬以待人,相信擁有這些,你會受益無窮。
為了一件小事,而使五個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家破人亡,悲劇的發(fā)生讓我們再一次看到了人性的缺陷。
路很長,在前進的路上,我們千萬不要再重蹈覆轍!
寶應(yīng)實驗初中 王佳佳:馬加爵罪有應(yīng)得,被判處了死刑。然而最無辜的人——他的父母,將為他背負多少恥辱!他們辛辛苦苦培育了他,到最后卻得到了他們這樣一個承受不起的結(jié)果,他們的心一定碎了!可以想像,多少個日夜,他的父母在為他擔心、牽掛,多少個周末,他們在田埂間焦急的等待,可憐天下父母心!而他們等來了什么,一個沾滿血腥的殺人犯,這是一個多么沉痛的打擊。他的父母只能對著蒼天大喊:“我們怎會生出這樣的兒子!”
同學們,放寬心胸,海闊天空,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心存狹隘。天下每個父母都不希望這樣的悲劇發(fā)生在自己的兒女身上,社會也不希望再有第二個馬加爵!
寶應(yīng)實驗初中 薛碧:與人交流是很重要的,不同的人就自然會有兩種不同的思想,兩種不同的思想,會在交流中取長補短,不使自己走向極端,就像一條黑暗的小路,越走越黑,而交流便使這條小路多出了一個岔道,選擇另一條路,越走越光明,路的盡頭是海闊天空,這便是交流的好處。
愿我們敞開心扉多與別人交流,在交流中完善自我。
寶應(yīng)實驗初中 陳晗:曾經(jīng)那么好的學生卻淪為殺人犯!同樣的一個人,為什么會發(fā)生如此之大的變化!
我想,可能主要還是由于馬加爵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到了大學,在更加寬松的環(huán)境下,他沒有了約束,導致了越陷越深,最終不能自拔。要強調(diào)的是他庸俗的情趣,馬加爵是只“夜貓”,他白天不與人交往,晚上卻一人上網(wǎng)聊天,看暴力錄像,以至進入不良網(wǎng)站,通宵達旦,學業(yè)無成,自甘墮落,使得性情孤僻,容易暴躁。
我們是祖國明天的太陽,祖國將來需要我們來建設(shè),我們應(yīng)時刻教育自己:不成才也必須成人,做一個有愛心,自強、自信,無愧于天,無愧于心的人。
淮安外國語學校 張欣桐:在文革期間,有位年輕的音樂家下放到農(nóng)村干重活。開始她每天以淚洗面,痛不欲生,后來她漸漸變了,幾年的苦難沒有給她留下任何痕跡。人們問她為什么,她笑著說:“很簡單,因為我每次割稻都是按4/4拍割的。”
女音樂家之所以能拯救她自己,正是因為她學會了自愛。珍愛自己,不是要對自己溺愛放縱,而是在困難面前不自暴自棄;在選擇面前不魯莽退縮;在失敗面前不怨天尤人。學會珍愛自己,陰霾的天空才會變的晴朗,曲折的道路才風云變幻變得妙趣橫生。
學會忘記過去的痛苦,正視前方,這是珍愛自己;學會在魚翅與熊掌不可兼得時放棄,這是珍愛自己;學會寬容別人的過錯而不斤斤計較,這是珍愛自己……
學會珍愛自己,這絕不是自私,而是為自己找一條正確的道路,為自己在風雨中撐起一把傘。沒有淋過雨的人,不會知道撐傘的好處,同樣“學”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學會后就受益非淺。
學會珍愛自己,才會珍愛生活。眼前的一切才會變得絢麗多彩。
【教師感言】
培養(yǎng)愛的使者
寶應(yīng)實驗初中 胡愛民
近年來,一些青少年學生存在的人格扭曲、道德淡漠,缺少責任感現(xiàn)象,向全社會敲響了警鐘。從浙江金華的中學生徐力殺母到北京的14歲男孩殘忍殺害同學的妹妹,從江蘇徐州的違紀學生瘋狂地砍死校長的四位親人到云大學生馬加爵殘殺同室四友、江陰陳志鋼殺害以前的兩個同學。種種現(xiàn)象,不能不令我們反思:是什么原因使他們走上犯罪的道路?
長期以來,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在應(yīng)試教育的步步緊逼下走入了誤區(qū),學習成績的好壞成為衡量教師和學生的唯一標準,在教育的過程中,只注重對學生知識的灌輸,忽視了對學生情感、意志、行為的培養(yǎng),再加上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對學生的影響,使得部分同學產(chǎn)生了一切“以我為中心”的思想。而這種思想說到底就是愛的缺失。
我們的教育目的是使學生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愛祖國、愛人民、愛世界、愛人類……一個富有愛心的人。作為教育者來說,做愛的使者,讓愛灑向每一個學生的心田,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wù)。
第一:教育者要喚醒學生愛的意識。
生活中處處皆有愛,只要你用心去發(fā)現(xiàn)、去感受。當你出生后,父母的疼愛;當你走進學校后,老師的仁愛,同學的友愛;當你遇到困難時,朋友的關(guān)愛……人的生活離不開愛。
要讓學生學會愛,首先應(yīng)理解什么是愛。愛是崇高的人生境界。一個具有愛心的人,他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祖國,對人生充滿信心。愛是理解和信任,因為理解和信任是建立感情的基礎(chǔ)。在集體生活、學習中,同學們應(yīng)學會理解他人;在交往中,應(yīng)用愛心交換愛心,用信任交換信任。當同學遇到挫折、情緒低落時,會有人去開導他、親近他;當同學遇到困難時,會有人伸出援助之手;當同學犯錯誤時,大家會拉他一把。
愛是高尚的行動。因為它是無私的,無條件的,不求回報的奉獻,它教會學生去關(guān)心、幫助他人。
第二:教育者要以愛育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者的個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財富是一種能激發(fā)每個受教育者檢點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因此,教育者應(yīng)首先有愛心。只能“用愛去交換愛”(馬克思語),愛的教育才能成功。
在師生交往中,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既當嚴父,又當慈母。在學習上、品格上嚴格要求,生活上熱心關(guān)懷,當好學生的知心朋友。這樣就能使學生以情感和行動不斷接受教師的期望信息,并把教師的期望內(nèi)化為自身需要,不斷鞭策自己,努力使期望的目標得以實現(xiàn)。
第三:教育者還應(yīng)培養(yǎng)學生擁有一顆寬容之心。
寬容也是一種愛。愛是一條河,寬容是架在河上的一座橋。羅素曾言:個人的存在應(yīng)該像一條河——開始很小,局限在狹小的河的兩岸,洶涌奔騰,經(jīng)過巨石,越過瀑布;漸漸地,河面變寬,兩岸后撤,水流平緩,最后溶入到雄渾浩博的大海之中。這需要我們每個人擁有寬容之心。
青年學生初出茅廬,往往鋒芒畢露,咄咄逼人,這更需要他們以寬容精神來行事,需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
首先要教育學生學會尊重他人。只有學會尊重他人,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只有相互尊重,才能互相寬容和諒解。其次要在各種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觀念。在活動和交往中培養(yǎng)學生集體主義精神,引導他們?yōu)榧w爭榮譽,為他人服務(wù),是克服學生身上唯我獨尊,任性專橫,不能善待他人的一種有效途徑。此外要教育學生樹立遠大目標,認識人生的價值。在平時的交往過程中,我們要采用有效方法,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理想、認識有關(guān)人生的一系列重要問題,使他們逐漸形成科學的、辯證的、深刻的、廣闊的思考能力和分辨能力。
第四:鍛煉學生的自控能力
自控也是一種愛。拿破侖說過:“我們唯一能控制的便是我們的頭腦,如果我們不控制它的話,別的力量就會來左右它了……”高爾基也說過:“哪怕是對自己小小的克制,也會使人變得更加堅強。”當前的青少年學生,他們有自己的思維,但是由于閱歷少,經(jīng)驗不足,使他們在看問題的時候容易出現(xiàn)偏激的情況,容易放松自己,遷就自己,不能抵制社會上某些不健康的誘惑。由此可見,學會自控,培養(yǎng)自控能力對于學生特別是那些生活方面的弱勢群體來說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能使人克制自己的欲望,嚴格服從正確的理性指導,自覺地去做該做的事,抵制不該做的事
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控能力,平時應(yīng)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在其喜歡的活動中培養(yǎng);二是對于其自控行為及時給予獎勵;三是激發(fā)學生的活動動機。
今天,我們做愛的使者,將愛播灑向則每一位學生的心田,明天學生將回報社會的將是更廣博的情。
我們愿做愛的使者!
校園網(wǎng)絡(luò)網(wǎng)友發(fā)言精粹
社會是個什么東西?社會是個虛無的概念,無血也無肉的東西,真實的是你怎么看這個世界,這個社會本來人與人之間就是處于平等與不平等之間的一種動態(tài)平衡,也可以說現(xiàn)在的中國,不平等是絕對的。但這并不代表我們是農(nóng)民的孩子就沒有機會,至少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上了大學。我們出身貧寒,身邊的一切會不斷地刺激著我們努力向上走,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先什么準備?學會忍耐!忍耐在你與我身上發(fā)生的一切不幸與不會,忍受別人的白眼與嘲笑,而且笑對這一切,學會理解生活。只有這樣,才不至于讓自己的心靈受扭曲!說白了這個世界這么多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言之痛,太多的人承受的東西比你多的多,你在這里抱怨什么?我們每個人都不止一次受過委屈與恥辱,這有什么?難道這不應(yīng)該成為我們激起我們奮發(fā)向上的動力嗎?這是人生對我們的磨練與考驗,要想戰(zhàn)勝命運,成為命運的主人,就不要怨天尤人,而反過來激勵自己,自強不息!
所以你馬家爵只是一個懦弱的人,天下比你窮的人多的是,自古至今的英雄沒有幾個不是自身寒門的,為什么?因為貧窮,那激發(fā)他們的斗志,一般人所沒有的斗志!
【編者按】
馬加爵現(xiàn)象不僅值得教育界的反思,也值得整個社會反思,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反思。當然,不同的人們會有不同的反思結(jié)果,但沒有一個人會認為馬加爵殺人是應(yīng)該的。但是馬加爵殺了人,而且是4個人,而且是4個自己的同學!聯(lián)系當前接二連三發(fā)生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如此反常的社會現(xiàn)象難道不值得我們每一個社會成員反省嗎?
2004年4月24日,馬加爵已經(jīng)被判處死刑——這個案件本身已經(jīng)畫上了句號,但是它所顯現(xiàn)的問題遠沒有被解決。
【道德箴言】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有便佞,損矣。”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