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造教師的幸福人生
(第四十期)
【編者按】
教師的幸福是關(guān)涉到學校發(fā)展的一個核心話題,其幸福指數(shù)的高低突顯出教師生存狀態(tài)的好壞。教育服務(wù)時代,工作遭遇越來越多的挑戰(zhàn),職業(yè)面臨激烈的生存競爭,教師的幸福歸宿在哪兒,究竟還有沒有,這讓教師們?nèi)諠u迷茫。應(yīng)該如何認識并創(chuàng)造我們的“幸福人生”,本期沙龍版嘉賓正在講述——
【觀點集錦】
◆幸福是一只淘氣的小鳥,苦苦尋覓她時,殊不知她就悄悄棲落在你肩頭;
◆教師的幸福是一種來自其課堂實踐的創(chuàng)造性的情感體驗,這種情感體驗是否豐富,取決于教師的課堂空間的拓展范圍和其對教育的理解程度;
◆校長要為教師的幸福人生創(chuàng)造四個條件:不錯的飯碗、展示的舞臺、生長的空間與和諧的環(huán)境;
◆教師的幸福人生需要我們用幸福的汗水甚至是淚水來滋潤。身影疲憊,額頭蒼老,當一切成為往事的時候,倘若我們能夠坦然地迎接自己教育過的每一位學生的笑臉,那才是教師幸福的最高境界!
之一:“幸福”是什么
楊樹民(寶應(yīng)中學歷史教員):“幸福是什么?” 通常人們會理解成“幸運,有福氣”,先讓我們來考據(jù)一下“幸福”二字。許慎編撰的《說文解字》說:“吉而免兇也。謂之幸。”段玉裁解釋為:"吉者,善也;兇者,惡也,得免于惡,是為幸。”如果我們繼續(xù)拆解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幸福的“幸”和辛苦的“辛”是互相聯(lián)系的。按古文字解讀,“十”在漢字里是兩把刀交叉,是指一種痛苦,一種常人難以忍受的苦難。“立”于“十”之上為“辛”,已經(jīng)很是不忍了,可還要在“辛”字上再加上"十",這才是“幸”字!由此可見古人就認為做人難,做一個大寫的人更難,那自然是要比別人多多辛苦遭罪的。而如果人既能腳踏地上的“十”又頭頂天下的“十”,在時空的春夏秋冬、東西南北中去拼搏奮斗,這可謂之幸福的人,由此表明,“幸”的本意不是“幸運”,而是指一個人能夠在非常惡劣的環(huán)境下做到化不幸為有幸,化辛苦為幸福,那才是最大的幸。“福”應(yīng)該是好理解的,保佑的意思。古人對“福”的要求一點不高,只是祈求上蒼能給予“一人一口田”,所謂豐衣足食謂之為“福”。把幸福兩字合起來解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只有在逆境中成長磨練的人,只有肩扛重擔的人才能擁有快樂與滿足,只有付出辛勞的人才會有更大的幸福。
林以廣(淮安外國語學校語文教員):多少打拼一生的人才明白:榮辱得失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心境,是你對待榮辱得失的那份恬淡的心境。幸福其實只是一種心境,貴為天子未必就比賤若乞丐適意。所以,幸福與否,全在于我,全在于心?吹斯γ摗s華富貴,你也就有了一顆寧靜的心,有了一份立身處世的從容。
成用軍(寶應(yīng)中學語文教員):幸福是一種獨特的內(nèi)心感受,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一種體悟。幸福是內(nèi)心深處的一壇陳酒,由里及表,向周身蔓延出濃郁香味,幸福是心靈方舟停靠時的踏實感、歸屬感和愉悅感,幸福是一只淘氣的小鳥,當你苦苦地尋覓或守望她時,殊不知她就悄悄棲落在你肩頭,只是由于你的左顧右盼而忽視了她的存在,人們往往過分追逐未知的飄渺的幸福,而對波瀾不驚的平淡生活中的幸福視而不見。
劉俊林(寶應(yīng)中學語文教員):幸?梢允且环N平淡,能享受平淡的人便是享受著幸福的人,人生之中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固然是一種幸福,但這種幸福并不僅僅是剎那的快感、瞬間的精神刺激,它應(yīng)化為一種獲得成功后的情感積淀,儲存于我們記憶的深處;幸福源于一種心態(tài),幸福是一種無形的、意味深長的東西,只要我們擁有純潔的性靈、安定的心境、開朗的心情、悠閑的良心,就可以在自己的內(nèi)心里感知到幸福;幸福是一種信仰,按照美國心理學家米哈利·克塞克的說法,最深層次的幸福意味著生活在一種“沉醉”的狀態(tài)中,而信仰正是為我們提供了這種沉醉的狀態(tài),人一旦有了信仰,他的幸福將超越生和死的意義而達到它的極致;幸福需要一種環(huán)境,它與客觀環(huán)境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對于絕大多數(shù)教師而言,衡量是否幸福的標準往往倒不僅僅是薪水的多少,他們更在乎是否擁有一個和諧的、有利于個人發(fā)展和身心健康的教育環(huán)境。
顧毓宏(寶應(yīng)中學教科室主任):談?wù)撊说男腋kx不開對人的本質(zhì)的理解。馬克思說:“人在本質(zhì)上是自由的,自由使人之為人,有別于其他動物”?梢赃@樣說,幸福的人生一定是自由的人生,要創(chuàng)造幸福的人生,就必須擺脫各種羈絆和束縛,獲得真正的自由。
呂正軍(集團辦公室主任):叔本華在《人生的智慧》一書中寫道,“使我們幸;虿恍腋5,并非客觀事件,而是那些事件給予我們的影響,和我們對它的看法。”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真正的幸福之源就在我們自身,我們幸福的程度在于我們決心要多少幸福。讓我們有一顆幸福著的心情,望見太陽,感覺生命給予的幸福;看到秋天,感覺耕作給予的幸福;望見學生的成功,感覺博愛給予的幸福……正確地認識幸福,積極地感受幸福,不斷提高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的能力是享受幸福的前提。
之二:如何理解“教師的幸福”
鈕勤章(寶應(yīng)中學語文教員):我以為,教師的真正意義的幸福最終必須回歸到自己的教育幸福上來!這可以是學生取得進步后的一張張稚氣的笑臉的回報,可以是學生一句簡單的問候,也可以是學生畢業(yè)后的一張薄薄的賀卡與一次簡單的造訪。提到教育幸福,肯定有朋友會反問我:這年頭還談什么教育幸福?是的,我們的教育步伐的確邁得很沉重,滴著孩子的淚水與教師的汗水,教育的方向到底會指向哪里,我與在座的朋友一樣依舊困惑著,但是,我們不能因為迷霧而否認道路的存在,因為烏云而懷疑陽光的燦爛!路,無論如何是有的,有路就有方向,盡管我們目前的方向還不清晰,所以,我更愿意相信這是一個行動的時代,“做了再說”,是撥動無數(shù)實干教育工作者沉睡而迷惘靈魂的最有力量的號角。
朱斌(集團校報編輯):教育知識以兩種方式增進我們教師的幸福:第一,它給我們教師開辟了享樂幸福的新源泉;其次,它給我們教師提供選擇一切其它樂趣的線索。教師的幸福是一種來自其課堂實踐的創(chuàng)造性情感體驗,這種情感體驗豐富與否取決于教師的課堂空間的拓展范圍和其對教育的理解程度。如果一個教師沒有能力拓展自己的課堂空間,僅局限于班級課堂,而無法走進省市級課堂及更為寬廣的社會課堂,那他勢必無法獲得豐富的課堂經(jīng)歷,這就會降低教育幸福實現(xiàn)的指數(shù)。另外,隨著教育技藝的不斷積累和豐富,教師會逐漸加深對教育的理解,從而會提高我們對教育幸福的敏感程度。
袁愛國(寶應(yīng)實驗初中教科室主任):學習、熱愛、研究、享受這四大支柱構(gòu)成了魏書生成才樓閣,而他的人生哲學,恰恰為他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享受是魏書生人生觀的又一法寶, 他認為人生是享受,要享受人生中所有的快樂,F(xiàn)實中的教師工作紛繁復(fù)雜,呈現(xiàn)在不少教師心頭的更多的是苦惱、疲憊、乏味、厭倦……面對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教師工作更面臨著許多機遇和挑戰(zhàn),作為一名教師不妨在魏書生快樂哲學中尋找育人之道,從而體驗教育的快樂和幸福。
胡定兵(寶應(yīng)中學政治教員):幸福的教師,一定是一個胸懷理想的人。我們需要用理想感召學生,讓學生即使離開我們的視線,也能乘著理想的翅膀飛翔;我們需要用理想溫暖自己,在為理想的拼搏中收獲生命的充實和幸福。幸福的教師,一定是一個能經(jīng)得住金錢誘惑的人。我們應(yīng)該明白,工作需要掙錢,但決不是為了錢而工作,如果我們念想的只是錢,那么我們將失去生活完整的意義。幸福的教師,一定是個性鮮明的人,當一個教師在他所從事的領(lǐng)域里展現(xiàn)自己獨特的個性時,他就能獲得許多意想之外的幸福和快樂。
楊一杏(寶應(yīng)實驗小學語文教員):我覺得教師要成就自己、幸福成長的前提是:讓他(她)的學生每天都能夠快樂幸福地生活著。早晨,當孩子在家長的引領(lǐng)下走進教室時,我們用微笑等待著每一個人;課上,老師身著得體的服裝,溫柔地和孩子面對面地交流,與孩子開心地玩游戲,以其可親可愛的形象吸引孩子;訓練時,教師用真善美啟迪每一顆幼小的心靈,用知識的金鑰匙引導(dǎo)孩子們開啟神秘的科學大門。
楊樹民(寶應(yīng)中學歷史教員):我以為教師的幸福也可以稱為教育的幸福。它應(yīng)該是教師在自已的教育工作中能自由的、又最終實現(xiàn)了自己職業(yè)理想的一種境界。教師的幸福更多地體現(xiàn)為一種精神性而不是物質(zhì)性。它不僅包括物質(zhì)上的勞動報酬,還應(yīng)該包括師生之間的精神交流、情感融通,更有看到學生的道德成長、學業(yè)進步,進而對社會做出的貢獻時的喜悅之情,恰恰是這些精神上的滿足才是教師生命意義的體現(xiàn),才是教師詩情畫意的人生。
之三:怎樣創(chuàng)造教師的幸福人生
盧志文(集團總校長):作為校長,要在學校中創(chuàng)造一種思想,積極為教師的幸福人生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具體來說,包括四個方面:(1)為教師提供不錯的飯碗,保證其物質(zhì)生活需要的滿足;(2)為教師提供展示的舞臺,使其自身價值得以實現(xiàn);(3)為教師提供生長的空間,滿足其個人發(fā)展的需要;(4)為教師提供和諧的環(huán)境,使其心情舒暢。
楊寬榮(寶應(yīng)中學語文教員):我認為目前教師的幸福感不是很強,但教師可以創(chuàng)造自己的幸福。第一、“痛苦”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教師的幸福感會隨著工作條件的改善而增強;第二、人不會生活在真空中,教師也一樣,同樣會受到這樣那樣利益的誘惑,但面對種種誘惑,我們應(yīng)該保持一顆平常心;第三、為自己留一塊教育的自留地,雖然我們創(chuàng)造教育幸福的空間一再受到擠壓,但我們還是可以給自己留下一塊“教育的自留地”,在這塊精神的后花園,也許土壤貧瘠,也許久旱無雨,但只要滿懷希望,充滿期待,就能夠奮力以赴;第四、珍惜自己“殘存”的教育理想,教育的旅途上,我們丟失的東西也許很多,但相信每個人也不會兩手空空,請珍惜你那“殘存”的理想吧,也許它就是支撐我們走完教育旅程的唯一的精神支柱。
鈕勤章(寶應(yīng)中學語文教員):作為教師到底如何為自己創(chuàng)造幸福的人生?其一、教師需要擁有屬于自己的教育思想,有魅力的教師是幸福的,會得到學生的熱愛與同事的尊重;其二、教師需要擁有屬于自己的教育個性。一位有個性的教師,一定是一位擁有自己的生活理念與拒絕從眾心理的教師,他們始終保持自己獨立思考的精神狀態(tài)與獨立的行為準則,不會受到社會淺層的流行觀念與世俗意識的干擾;其三、教師需要打造屬于自己的儒雅風范,有魅力與氣質(zhì)的教師自然會贏得學生與家長的尊重,成為教師幸福的源頭之一;其四、教師需要建造屬于自己的精神家園,這個家園是獨立而寧靜的,可以排斥塵世的紛擾,可以固守自己的見解,可以外圓內(nèi)方的處世,也可以棱角分明地展示自己的才華……當我們的生存壓力致使我們的肉體與靈魂雙重疲憊的時候,首先需要找一個屬于自己的獨立的精神空間,來安撫一顆傷痕累累的靈魂,這個空間只對同道之人開放。最后,我想說的是,教師的幸福人生,需要我們用汗水甚至是淚水來滋潤。身影疲憊,額頭蒼老,當一切成為往事的時候,倘若我們能夠坦然地迎接自己教育過的每一位學生的笑臉,那才是教師幸福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