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高潮了他加快了手指,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久网站,电影在线观看,美女裸身无遮挡全免费视频网

“學校文化建設”系列之六:班級氛圍的文化營造(53期)

時間:2020-09-18 15:59 作者:編輯部 編審:

“學校文化建設”系列之六——

 
班級氛圍的文化營造

(第五十三期)

     班級是師生共同生活、相互學習的場所,教學相長的力量讓師生彼此凝聚成一種生活氛圍。班級氛圍是學校文化的縮影,架設健康、舒適、和諧的安全港灣,鋪設學習、交往、實踐的生活時空,建設快樂、進取、向善的精神家園,組成了班級氛圍的文化內容。翔宇一直重視班級建設,正以規(guī)范化的管理、人性化的關愛、合理化的要求指引著學生的健康成長。


 

【各抒心得】


道 歉
■ 包春華


     這是寶應實驗初中德育處副主任沈宗銀的一堂班會課。課開始,師生相互問好之后,沈老師一臉誠懇地說:“前幾天,我對祁蕭同學的態(tài)度太嚴厲了,當著大家這么多人,說那么嚴厲的話,連我自己都覺得過分,在這里我向祁蕭同學,向同學們道歉。以后一定會注意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沈老師話音剛落,教室里立即響起了持久的掌聲。大家正待沈老師的下文時,祁蕭同學已邁著步子,紅著臉走上講臺,用他一貫的未脫稚氣的小大人口氣說道:“我不該違反常規(guī),更不應該用那種不友善的語氣跟老師說話,我……我……造成了很壞的影響,我向老師道歉,向大家道歉。”他還沒有停下來,掌聲就爆發(fā)出來了。王運同學隨即走上講臺,一臉歉疚地說:“上周英語課,我沒有認真聽講,打瞌睡,不僅不尊重老師,而且沒有學好知識,我向邱老師和全班同學道歉,我保證以后不再出現這種狀況。”緊接著,吳秋同學大步走上講臺說:“運動會期間,我做學生裁判員,我知道第二天要舉行閉幕式,并且也接到了老師的電話通知,但是我沒有到學校,沒有參加閉幕式,影響了班級的形象,我向大家說一聲對不起。”……這堂課,共有二十多位同學上講臺向大家道歉,在道歉的過程中,班上掌聲不斷響起。
     今天,大人犯錯錯怪孩子,卻少有向孩子說聲“對不起”,教師錯怪學生,向學生認錯也少見。“對不起”,這是我們每個人從小就受過的教育。但是,社會有時具有一種稀釋教育成果的效應,當一個人漸漸不再年少,“對不起”會慢慢淡出人們的生活。故道歉行為以及道歉文化是十分稀缺的。“人留面、樹留皮”,什么也要講個“面子”,性命能丟,面子不能丟。即使是道歉,也是含蓄、婉轉的。故而,做了錯事,一定要像做了正確的事一樣,理屈而辭不窮;心里有鬼,反而要唱歌壯膽,越是虧理的事,越要做出得理不饒人的架式。因此,看到沈老師把道歉作為班會課的固定板塊,營造班級道歉文化,并且自己帶頭“示范”道歉,一種久違了的幽香在心中悠然漫開。
     古語說:人非圣賢,焉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能否對失誤道歉,折射的是一種觀念、一種態(tài)度、一種精神,表達的是一種內省、一種自知、一種覺悟。真正的智者不會吝嗇自己的道歉,并敢于為自己的錯誤而道歉;真正的智者不會把責任往別人身上推,必先審視自己。班主任的道歉是去除了私心雜念的行為,是強烈的事業(yè)心、使命感左右思想和行為的表現,其價值取向便是恪盡職守有誠信。事實上,班主任出自內心的道歉,不僅絲毫不折損其自我形象,而且只會讓學生產生感情共鳴,產生互動效應;不僅不會產生離心力,而且只會增強凝聚力、吸引力。
出現錯誤并不可怕,關鍵是知錯、認錯、改錯。一聲“對不起”,可以消去對方莫名的怒火,而刻意的狡辯,則可能爆發(fā)劇烈的爭吵。道歉是消除沖突的良好工具,會道歉就能為自己減少麻煩。班主任職業(yè)生涯的過程中,有太多的地方,要誠心地對學生說:“對不起”。道歉,班主任需要有“責人之心責已,恕已之心恕人”的寬廣胸懷;否則,用心計較般般錯,只有退步思量事事寬。道歉不能解決問題,但道歉是正視問題、反省錯誤、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也是文明的應有之義,是危機的回旋機制,也是文明的修復機制。有時,學生遭受不公,所希望得到彌補的公正待遇,不過是一聲道歉。“每個人都有錯失,但只有愚者才會執(zhí)迷不悟。”建立和諧文明的班集體,需要班主任帶頭學會道歉。
     學會道歉、敢于道歉,是人們內在素質的具體表現,也是社會公德的起碼要求。道歉可以消除人與人之間的隔閡,道歉是人際關系不可缺少的潤滑劑。讓學生明白怎樣處理與他人之間的矛盾,也是人生的一門學問。沈老師利用班會課建立道歉機制,營造班級道歉文化,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錯誤、分析犯錯誤的原因,幫助其改正和克服錯誤,學會向別人道歉,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從而為學生打下了良好的道德基礎。我想,當學生“良知”的輪廓漸漸清晰的時候,我們所期待的那個和諧班級就不會太遙遠。

用理念點燃精神之光
監(jiān)利新教育實驗學校  李茂林


     班級理念是學校文化的具體體現之一,是班級形象的內核和精神中樞。編創(chuàng)富有激勵色彩的班級理念,是實施班級理性管理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從群體意識和行為的角度來設計班級理念,可最大限度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向心力、戰(zhàn)斗力。
      一、班級目標理念:“一條船、一把劍、一面旗。”
     “一條船”是學習之舟。提示學生不忘學習之本,這是一艘絢麗之舟,是艱苦奮斗之舟。船上的學生,只有奮力進取,才能在無涯學海中踏出一條屬于自已的路。“一條船”還是團隊精神、集體意識的體現:同學們共處在一個班集體里,就是一家人,只有互幫互助,齊心協(xié)力,榮辱共濟,才會把班級這艘進取之舟駛向勝利的彼岸。
     “一把劍”是對學校規(guī)章制度的一種比喻,是“嚴格”、“有力”的象征。它強調學校制度是衡量學生行為是非曲直的唯一標準。作為班主任,手執(zhí)這把劍,須公正,既不手軟,也不“濫殺無辜”,對學生而言,在這把劍前人人平等。
     “一面旗”是指敢為人先。對學生個體而言,在班集體里要爭做最好的學生;對班集體而言,要成為全校最好的班級,爭做學校的一面旗幟,力創(chuàng)一流。只有同學們遵紀守規(guī),同心同德,努力進取,先進之旗才會高高飄揚在求索之舟的船頭。
     “一條船”樹立班集體的團隊精神;“一把劍”強化學生的守紀意識;“一面旗”激發(fā)學生的期望心理。
      二、班級行為理念:“內強素質,外樹形象。”
     素質是形象的基礎,是良好道德品質和豐富知識的底蘊,道德與知識只有“修養(yǎng)”方能得之。形象是內涵與外延結合后給予人的視覺感受,這種結合的過程就是“樹”。如何強?如何樹?“努力學習”是唯一途徑。努力學習的標志是刻苦和思考,刻苦獲博學,思考得真知。用“禮儀”塑外形,用“文明”展內涵。“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具有強大的心理凝聚力和行為激勵作用,有助于形成自我約束和相互監(jiān)督的氛圍,強化團隊精神。在理念的支撐下,學生學有所循,行有所依。學生的個人精神匯成一股強大的班級精神合力,驅動班級沿著正確的目標不斷前進。

陽光班級的陽光文化
寶應實驗小學  祁華忠


     走進教室,前門貼著“陽光班”三個紅字,下面有一個新穎別致的班徽,這可是我們班設計大師徐超杰的杰作。的確我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陽光班級。走進我們班,你會有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富有品位的班級文化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了一個寬松、友愛、愉快、激勵、寬容、和諧的環(huán)境。
     教室后方靠窗邊有一個書架,周圍一些生命力較強的綠色植物點綴著教室,增添幾分綠意和生機。有幾條金魚在魚缸里盡情地游玩著,還有學生喜歡的玩具寵物也點綴其間。黑板報下方還有一片空地,“班長日記”與“留言簿”就呆在那里了,一個叫“我們的歷史我來寫”,另一個叫“我的聲音你來聽”。
     左邊一塊空地是我開辟的一方小天地——“我的心愿”專欄。每天我會讓學生寫上自己想要實現的心愿。這些心愿都是自己可以通過努力能做到的,哪怕是再小的事情都可以。讓班上的同學和你一起去實現你的心愿,如果真的能如愿以償,大家一起為他慶賀。有的同學希望在課堂上勇于發(fā)言,做一名大膽表現的學生。有的同學想在班上不打打鬧鬧,不發(fā)小脾氣。有的同學想當一名小組長。有的同學想在考試中超過他的同桌……所有的這些小小的心愿都是發(fā)自學生內心的。只要付出努力一定可以滿足。我會不斷地關注一些同學的進步,讓他盡快實現,讓他嘗到成功的喜悅。這一片小小的天地久而久之便成了我們班學生心靈的港灣!
     學生的求知欲和表現欲一樣強烈。小小的疑問或許能使他們發(fā)現新的洞天,小小的成功也極有可能使他們獲得莫大的鼓舞。我為給學生一個交流問題的空間,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在黑板報的一角專門設立了一個欄目——智慧擂臺。智慧擂臺分為“守擂者”、“攻擂者”兩部分。讓學生將有價值且急需解決的問題寫在小紙片上,粘貼在“守擂者”一方開始“設擂”。其他同學如能解決問題,可將答案寫在小紙片上,粘貼在“攻擂者”一方  “上臺打擂”。直到正確答案出現,打擂便宣告結束。智慧擂臺可同時設立多個小擂臺,以大大增加學生們提問和答疑的機會。智慧擂臺的設立為學生們營造了一個課堂外的課堂。明顯地感覺到學生的思辯能力在一次又一次智慧的碰撞中得到迅速地提升。
  為了進一步營造班級讀書氛圍,我把網絡上隆重推薦的經典書籍的封面張貼在窗戶上,充滿了書香的濃烈氛圍,教室的一切變得流光溢彩起來。一切顯得那么溫馨而活潑,完全擺脫了教室的嚴肅感和距離感。
     是啊,教室是我們的家,我們是家的主人,我們一起來裝點這個溫馨的家園……我的教室我設計,我的環(huán)境我作主。
     個性化的班級環(huán)境布置給我們這個陽光班級,給我們這群陽光學生一個更好的成長空間。“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濃濃的富有個性的班級文化就像甘甜的雨露,滋潤著師生的成長。學生在這里展現魅力、品味成功;編織夢想、放飛希望。

做一位有思想的向導
淮安外國語學校  林以廣


     “一旦埋下了種子,開花只是遲早的事”。所以,班主任不僅要有自己的思想,更要做學生的思想向導,引領他們做自己思想的建設者。一般新接手一個班級,我都要努力做好三件事。
     一、建設班級文化,營造和諧氛圍
     把班級建設成為孩子們的精神樂園,就能很自然地產生一種潛移默化滲透心靈的力量,對于形成一個集體具有崇高的統(tǒng)一目標、自覺的紀律意識和優(yōu)秀的傳統(tǒng)作風,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我和孩子們一起起草《班級精神》;由班委輪流主持,定期召開主題班會,自主地開展有意義的主題教育活動;每天堅持開晨會,設有諸如《一日常規(guī)播報》、《1分鐘演講》、《小事評點》、《音樂欣賞》、《美文推薦》這樣固定的版塊;建設“書香班級”,自覺地接受《老人與!贰ⅰ朵撹F是怎樣煉成的》等名著的熏染;堅持寫日記,記錄成長歷程……
      二、培養(yǎng)團隊精神,激發(fā)競爭熱情
     一個集體,堅不可摧的力量來自于大家齊心協(xié)力的團隊精神,來自于大家為集體做貢獻的熱情。所以,班主任要不斷灌輸“班榮我榮,班恥我恥”的思想。在鼓勵和評價孩子時,我常說這樣兩句話:少比聰明,多比勤奮;少比優(yōu)秀,多比進步。我把班級平均分成幾個以班委會常委為組長的合作小組,讓他們組內合作組外競爭,不斷激發(fā)他們的斗志和熱情。我已經連續(xù)好幾年都一直把《誰動了我的奶酪》、《沒有任何借口》這兩本書推薦給孩子們,和他們一起翻閱,一起討論。
     三、關注個體心理,引導個性發(fā)展
     孩子犯了錯誤,不少老師多會抓住時機,在全體同學面前“開批斗會”,其實,“殺雞給猴看”對“雞”和“猴”都是一種負面的心理暗示。所以,尊重孩子,關注孩子的心理,經常找孩子個別談心,引領孩子健康陽光地發(fā)展,營造一種輕松的師生溝通氛圍,才是班主任真正要做的事。

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寶應中學  邰雨春


     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需要對學生充滿真摯的愛,使學生樂意接受教育,在此基礎上,增強學生的自我教育意識,給予他們自我奮斗的信心。
 。1)樹立遠大理想;班會課上,開展“學習為了什么”的大討論。愛祖國,首先愛人民,愛人民,首先愛父母,愛父母,首先愛學習。一個人連學習都不愛,怎么談得上愛祖國呢?
 。2)明確奮斗目標;在建立理想的基礎上,結合年級組模擬填寫高考志愿活動,進一步明確奮斗目標,同學們熱情高漲,神圣地定下了理想中的大學,還讓學生找準自己在年級、班級中的位置,經常對照比較。
 。3)制定學習計劃;美好的理想要靠辛勤的勞動才能實現。為防止同學們盲目驕傲,勉勵他們刻苦學習,幫助他們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一是長遠計劃,即高考目標(理想中的大學);二是學期計劃,即聯考目標;三是階段計劃,即月考目標。每次考試后,組織學生進行自我小結,對照計劃、目標,總結以往學習上有哪些值得肯定,哪些需要改進、提高。
  (4)掌握學習要領;充分利用班會課,傳授學習方法,要求學生做到:課前認真預習,上課專心聽講,課后及時復習。

【編輯視點】


班級氛圍的文化營造
■ 朱斌


   班級是學校組織中的基本單位,是師生共同生活和相互學習的場所。只要有人的地方,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影響和作用方式都會形成一種集體氛圍,班級作為學生的一種集體生活形式,必然也會產生一種生活氛圍。班級氛圍是指師生群體在以教室為活動場域中自然形成的一種相互作用的制約狀態(tài),并非所有自然形成的班級氛圍都具有文化的韻味,只有通過人為的精心設計與導向,我們的班級氛圍才會朝著文化的基調邁進。
   良好的班級氛圍來源于師生的經意努力,同時又保障了他們的努力成果。班級氛圍是學校倡導的價值觀的一種具體實現,學校文化中的精神內涵通過師生的互動教學行為,逐一展現在班級氛圍的文化營造中。如何營造班級的文化氛圍呢?我以為,要著重從三個方面入手:(1)架設安全港灣;營造一個健康、舒適、和諧的安全環(huán)境,這是班級氛圍形成的基礎,健康的身心是學生參與一切班級活動的生命之源,舒適的布置為學生搭建一個輕松的活動舞臺,和諧的關系鋪墊了學生相處的互動基調。(2)鋪設生活時空;學生在班集體中的學習、交往、實踐是其生活時空的特定內容,學習知識是學生的當務之職,交往為人是學生的成才之道,實踐做事是學生的立世之本。(3)建設精神家園;快樂、進取、向善的精神家園是師生營造班級氛圍的文化歸宿,快樂的神情描述著學生的情感方向,進取的心態(tài)預示著學生的精神高度,向善的追求指向著學生的道德品位。師生就是在共同營造班級文化氛圍的過程中,逐步實現各自的生活理想和生命價值的。

 

【他山之石】


營造“上進、和諧、自覺”的班級文化
■ 蔡勤(上海市閔行區(qū)華坪小學)


   一個上進、和諧、自覺的班集體,隨時熏陶感染著集體中的每一個成員,起著喚醒精神與錘煉意志的作用。個別成員的不良行為不易萌發(fā),而好的行為可經常得到強化,是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個性充分發(fā)展的良好微環(huán)境。
  1、建立共同愿景,激勵奮發(fā)上進的追求。
 。1)設計班徽、班級口號:
  班徽——作為群體心愿的象征,班級奮斗的象征。九月一開學,各班自行設計了班徽,班徽有的是小青蛙、領頭雁、金鯉魚(班級目標:齊心協(xié)力爭上游)、聰明豬、精靈猴、米老鼠(同學生肖:象征智慧、機靈、多才多藝)、布谷鳥、小蜜蜂、博士娃(勤奮、勇敢、團結、友愛)……
   班級口號——把奮斗的目標巧妙生動地用孩子們自己的語言呼喚出來。如“一班不一般”“我們都是頂呱呱”“我們是跳龍門的小魚兒”“發(fā)現自我,發(fā)展自我”“我們是不睡懶覺的彬彬有禮的聰明豬”……
 。2)制定班級主頁、爭章星座:
   班級主頁——通過集體討論,訂出班級公約、攻關標志等等,起到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激勵、自我約束和相互提醒、及時督促的作用。
  爭章星座——把班級目標分解成一個個階段性的小目標,一步一個腳印的前進,通過階段性評比,運用各種形象的標志,展示并激勵每一個學生進步。
   2、改善人際關系,營造團結和諧的氛圍
 。1)制作“班級合影”,形成“大家庭”氛圍。
  除了人人都參與班級的各種管理活動以外,師生還共同制作了特殊的合影——學生與教師的照片拼在一起,形成了非常有趣的“全家福”。這一活動得到了師生的由衷喜愛,因為它首先讓學生確立自己在這個集體中的主人地位,由此而產生的滿足感和自豪感,促使學生認識到自己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如此密切,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集體的榮譽,從而增強了責任感。
   其次,它是良好的師生關系的見證與提醒。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情感和平等的態(tài)度,引起學生心理認同和情感共鳴,才會親近老師,對老師產生摯愛之情,更好地交流。 
   最后是融洽的生生關系的建立。學生明白自己的班級是有這么多“個人”組成的,要克服社交中的困難,互相幫助,互相關心,才能“班榮我榮”,獲得自我尊嚴和自我需求,感受到集體的溫暖。
 。2)創(chuàng)作有特色的“班歌”,增強集體凝聚力。
  我們鼓勵班級自己創(chuàng)作“班歌”,學生們你一句、我一言,寫出許多歌詞,傾吐了他們的心聲,班主任老師、音樂老師幫助整理、修改,并添上了曲譜。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們互相合作,取長補短,體驗到集體的力量;創(chuàng)作成功后,學生又會快樂地去唱,會感受到班歌所蘊含的內在力量,會激發(fā)自己為集體貢獻力量的熱情。
   3、通過逐層體驗,培養(yǎng)自覺積極的紀律。
  自覺積極的紀律不僅指學生對紀律的認識,更重要的還包括學生執(zhí)行紀律的積極體驗以及遵守紀律的行為意向。我們抓住契機,在學生體驗的三個階段,促使他們的認識內化與物化,達到認識和行為的統(tǒng)一。
  (1)讓學生體驗集體認可的喜悅與不認可的苦惱。
   每個班級,都有個別同學會成為“不受歡迎的人”或者“被遺忘的角落”,在“新基礎教育”理念的實踐中,如何讓“每一個學生都挺起胸來走路”,是班集體建設的關鍵。我們的老師把這個問題當作教育科研的課題加以研究,發(fā)現了許多以往未曾注意的教育契機。如有位同學,由于一次又一次的撒謊,導致同學不信任他,他也漸漸自卑起來,疏遠了集體。老師就留意挖掘他的閃光點,發(fā)現他平時特別尊重老師,就在全班面前給予肯定。這孩子受到表揚后,抬起頭來,開始正視自己的缺點,又在老師與家長的幫助下,改掉了說大話的壞習慣,終于重新成了同學的好朋友。
  (2)讓學生體驗“他律”到“自律”的痛苦與快樂。
   自從實行了“一日小班主任”制度后,多數同學勁頭十足,這給他們創(chuàng)設了施展才華的機會。然而,一些能力較差的同學怕自己管不好班級,讓別人看不起,但又不愿失去這么好的機會。針對這種情況,班主任一方面及時給予鼓勵,讓他們樹立信心,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完成了任務。另一方面,又及時給予幫助,教他們找到矛盾的焦點,學會用智慧和以身作則來帶動班級。這種從“他律”到“自律”再到“律他”的過程體驗,是最好最快最有效的“上崗培訓”,能否讓人人都獲得這種機會,將成為整個班級建設質量提升的基礎,是衡量班級風貌的重要標準。
 。3)讓學生體驗超越自我,比翼起飛的歡樂。
     馬卡連柯說:“紀律是集體的面貌,集體的聲音,集體的動作,集體的表情,集體的信念。”他特別強調“紀律是集體的美”,認為自覺紀律既能美化集體的內在,即集體的思想道德面貌和心理品質,又能美化集體的外表,包括集體的言論、活動等,即班級形象。例如,當你來到一個自覺紀律的班里,你會感到這里文明、整齊、和諧、協(xié)調——美。
     我們努力創(chuàng)設教育情境,讓學生在紀律實踐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如有的班級根據實際把重點放在對學科學習的引導上,就運用小組集體評分的“捆綁式競賽”方式,把學習知識與遵守紀律聯系起來,使學生認識到紀律是保證學好的前提,而小組成員之間的互相督促,步調一致,也是獲得成功的保證。當組內有人因違反紀律而拖后腿時,集體就會發(fā)出“警告”,主動幫助。
     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或失敗的教訓,我們要引導學生正確歸因,認識自己成功過程中的內在付出和外在幫助,使他們認識到成功既來自自己的努力,也來自他人協(xié)助,同時引導學生認識取得成功的分量,是小成功還是大成功,是中間成功還是終點成功,是與弱者競爭還是在強手如林中豎起成功之旗。這樣,學生在享受成功的同時,更加珍惜成功,并愈加重視集思廣益,群策群力,準備再次爭取成功。這樣集體與個體,無論在順境還是在逆境中,都會奮發(fā)向上,積極有為的。
—— 來源于《教育文化世界——李偉勝資料博客》


上一篇:“學校文化建設”系列之五:學校文化中的領導藝術(52期)
下一篇:“學校文化建設”系列之七:師生關系的文化蘊意(54期)

版權所有 翔宇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