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陣陣,思緒飛舞
(第四十四期)
【編者按】
百花爭艷,草色青青,一派盎然春意。四月,讓我們一起在暖風中背起行囊輕松上路,走向季節(jié)深處;讓我們開啟自己的智慧之門,讓思緒和軟風共舞,與文字相親。
【師恩難忘】
那時 那事 那人
——獻給人生之師李先誥先生
華中科技大學 王黎黎
佛曰:“前塵百次回眸,換得今生擦肩而過。”那么,前塵,我究竟有多少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如此恩師。
——題記
一、那些窗子
記憶仿佛一瞬間復蘇,那些日子,那些屬于“誥先文四”(我們在QQ群里對我們的高三文科四班的昵稱)的日子,好遠,又好近。
老班乃一班之主任,除教學外,當然不可避免地要進行行政管理了。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那些精力充沛又無所事事的孩子們,不免上課不安分,而老班再怎么樣也不能在其他老師上課時隨便闖進教室,于是窗子的重要性便應運而生。于是無辜的同學們常常在課上得好好時,發(fā)現(xiàn)窗外忽而閃過一個神秘的身影,它無聲徘徊著,不懷好意地和我們對視著。以至于不管在做什么,我們都習慣時不時向窗外瞟上一兩眼,直到確定沒人才放心。
或許他同時發(fā)現(xiàn)了我們的秘密,于是乎,老班不樂意了,他一邊摸著自己的絡腮胡一邊眨巴著他模糊而又精明的眼睛說:“每次我在窗外巡視時,總有一些含情脈脈的眼神注視著我,這都是不專心的表現(xiàn)啊。再怎么喜歡我,你們也不能不聽課啊。一般呢,用心聽課的同學呢,是不會注意到外面有人經(jīng)過的,所以呢……”
于是,“誥先文四”的孩子們一夜之間都突然變成了“斜眼”,窗外的身影,想看卻不敢看,明明心飛了出去,眼睛卻只能緊盯著課本,而偷偷用余光使勁往外瞟。
二、那個背影
秋天的水在流逝,在隨著時光向另一個世界遷徙,只有天空那輪殘月仍在原地徘徊。
我獨自一人走在寧靜清幽的小路上,陶醉于樹木的清香。一只手輕輕的拍在我的肩上,伴隨而來幾聲驚呼:“呀,你好像又長高了!”呵!好熟悉的話語。
思緒飛回到那個下午,云淡風清,我哼著歌漫步在校園里,突然傳來熟悉的聲音:“哎喲,王黎長得比我還高了呢!”我轉(zhuǎn)身,是他——老班。我笑了,打趣道:“老師,您這么矮,我一直都比您高啊。”與老班的對話一直都是這么輕松自然,不用擔心他會生氣。果然,他如一貫地笑著說:“瞎說,我可是看著你長高的呢。你啊,剛進班時才到我這里。”他邊說邊用手比劃著自己肩的高度。于是,我們都笑了。
三、那一瞬間
感嘆自己曾經(jīng)那么回腸蕩氣過,感嘆時間那么白駒過隙,一轉(zhuǎn)眼,我們竟那么快就默默離去。
眼前又浮現(xiàn)出“誥先文四”中的那一瞬間。在那些越來越逼近六月的日子里,同學們都爭先恐后地忙著拍照留念,好像只有在那一刻,大家才可以暫時忘記六月帶來的壓力甚至恐懼。當然,這種場合怎能少了我們最親的老班呢。于是,在一次課后,我攔截了他。
第一張照片拍好后,他大叫著說閉了眼睛沒照好,然后神秘兮兮地說有個辦法可以把眼睛照得又大又圓,就是先把眼睛閉著,等喊到“三”的時候再猛地睜開。雖然知道這近乎謬論,可大家還是一起笑著閉上了眼睛。于是就出現(xiàn)了這樣一幅怪景象:一群人對著鏡頭閉著眼睛傻笑。結(jié)果,照片洗出來,整排的瞎子,他詫異了,硬是不相信。最后才真相大白:那個照相的同學習慣在數(shù)到“三”的同時按快門,于是乎,大家都還沒來得及睜眼,畫面就永遠定格了!
四、那些教誨
站在十九歲,站在青春轉(zhuǎn)彎的地方,站在一段生命與另一段生命的罅隙,我終于淚留滿面。
曾經(jīng)固執(zhí)地要做個愛海的女孩,可是他說我有大海的性格,大海的魅力,象大海一樣心胸寬廣,并勉勵我:“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曾經(jīng)固執(zhí)地活在自己的幻想里等待解脫,可是他說當對命運的期待變得不耐煩的時候,務必不要急燥,用堅毅去守候,用開拓去盼望。青春像一只銀鈴,系在我們的心坎上,只有不停地奔跑,才會發(fā)出悅耳的鈴聲。
曾經(jīng)固執(zhí)地甚至想放棄拼搏,可是他說我們總是向往著地平線盡頭郁金香的風采,卻不會欣賞自己窗前盛開的迎春花的魅力,我們?yōu)槭裁匆^這種悲劇的人生呢?為什么要等著別人來安排自己的未來呢?為什么不能靠自己的努力去創(chuàng)造未來呢?
于是,我哭了。是的,他點醒了我,也點燃了我的激情,激活了我的心靈,F(xiàn)在,我考進了大學,雖然不是很理想,但至少我是自己走進來的,沒有靠任何人。以后我可以在老班面前抬起頭了,因為我實現(xiàn)了我的承諾。
那些話語,永記我心并且時刻鞭策著我,讓我不要放棄!
(作者王黎黎,監(jiān)利中學2004屆畢業(yè)生,現(xiàn)就讀于華中科技大學經(jīng)濟法專業(yè))
【共赴春天之約】
惠風和暢滿眼春
監(jiān)利一中高一(18)班 吳聰
春天,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每當春風春雨春煞人之時,溫和便慷慨點綴著綠色的期盼,讓生活的熱情流過每個人的心田。
春風是毅力里的希冀,是心中的信念,是撫慰心靈的良藥。當春風歇息時,春雨便聞訊趕來,在天與地之間不停地抽絲,抽不盡,斂不完。在春雨邁向人間的前夕,春天的氣息便無聲地將大地萬物滋潤,讓明天的早晨生機盎然,在急切期盼甘露的地方降落生命的希冀。
春天是“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麗景,小鳥不必再乍開羽毛,個個變得光溜精靈……春天是“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的悠情,湖水漲滿仿佛與天更近,春天是“燕草如碧絲,秦桑低樹枝”的靜態(tài),靜靜的云,說不清是在天上還是在水里……
一夜春風,一陣春雨或一日春暖,萬物齊唰唰地鉆出地面,何其神速,何其美妙!
春天是惠風和暢的季節(jié),是詩情畫意的季節(jié),讓我們帶上春的氣息踏青去,將紫色的靈魂坦露于廣闊的天際……
踏青去
寶應實驗小學 徐耀萍
陽春三月,柳綠桃紅。帶上父母妻兒,或約三五好友,到郊外尋芳踏青,去領略大自然的迷人春色,去感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詩情畫意。
踏青,可以水上泛舟,觀桃花追逐流水,看游魚影布石上。踏青,可以于河岸漫步,任柳絲拂面,聽鳥兒啁啾。踏青,可以置身無邊的原野,聞菜花的馨香,賞藍天上的白云。踏青,也可以走進農(nóng)家村舍,欣賞“綠樹村邊合,雞鳴桑樹顛”的鄉(xiāng)村景致,體驗“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獨特感受。踏青,還可以做各種體育運動,比如放風箏,“只憑風力健,不假羽毛豐。紅線凌空去,青云有路通”。踏青,可以舒筋活血,踏青,可以怡心養(yǎng)性;踏青,可以使人遠離煩惱。
時下正值“水面初平云腳低,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絕妙時節(jié),讓你我走進自然,融進春天,去盡情地享受踏春的無邊樂趣吧。
記得那年春游時
寶應實驗小學 陳 杰
又是一年春來到!學生時代第一次與同學結(jié)伴去運河西畔春游的情景又浮現(xiàn)在眼前。
記得那天一大早,我們就排隊來到了古運河邊。知道是坐小木船過河,我的心就激動不已了。因為一直盼望能有一天坐在船上觀賞河畔的兩岸風光,馬上就能如愿以償了!盡管因為女孩的矜持,表面上仍舊不動聲色。坐滿了一船同學的船兒在艄公的吆喝聲中悠悠離開了河東岸,朝運河中心蕩去。岸上的風景在我眼里既陌生又靚麗,令我不能心有旁騖。堤岸上的樹成了一排綠色城墻,路上的行人成了油畫中的背景。目光盡頭,魚帆點點。坐在那葉小舟上,我任春風輕撫我的面頰,任思緒天馬行空,體會著沉浸在內(nèi)心快樂中的愜意。
太陽升起來了,小舟滿載一船春暉在粼粼碧波中慢慢行至河中心。一隊由南向北的運煤船隊駛過來了,我的心又一陣緊張,不由屏住了呼吸。再看艄公,滿面春風,兩只胳膊在節(jié)奏分明的韻律中揮動船槳,小船順利地避開了船隊的船頭,我的心總算平靜下來,長長舒了一口氣。船隊過后掀起的白色浪花也讓我滿心歡喜,竟忘記了害怕伸出雙手和著艄公的劃槳節(jié)奏拍打著水面,看著濺起的小水珠亂翻亂滾,心海起了漣漪。
在同學們的歡歌笑語中船兒到西岸了。站在碼頭的礁石上,就覺得眺望對岸放眼河面,心中那般舒服與暢快啊。
【且聽春意中的風吟】
與春天漸行漸遠
寶應實驗小學 張新明
上周末下班比較早,多了一分輕松。走在白田路上,忽然發(fā)現(xiàn)路邊的桃樹開花了。星星點點的,有小部分已經(jīng)綻放,有的還是小骨朵兒,很細碎的感覺。其實我天天從白田路上走過,卻是那時第一次注意到花開了。想想,其他人來來往往,肯定也沒有注意到這些。
星期一上班路上走得急了點,沒有去看那些花兒。升旗講話中,李主任為全校學生朗誦了描寫春天景象的散文;、草、樹、木,鳥兒、水與云朵,還有春風,一派迷人的景色。這樣的講話學生很愛聽。我突然想到要是孩子們在這樣的引導下,真的走入春天的懷抱,那該多好啊。我突然覺得我們的孩子離春天實在是太遙遠了。除了感覺到氣溫的升高,衣服的減少以外,春天還會給孩子帶來什么呢?如果,我們讓孩子們?nèi)懸粚懘禾,我敢說,有些孩子只能算是寫想像作文了。春天給孩子們的印象更多地來自詩文,文字居然比現(xiàn)實更生動多彩,真是一種悲哀。
國旗下講話時,我瞟了一眼圍墻外白田路上的那些樹木,突然感到它們不像是桃花,想到:這些樹是不是杏花。究竟是什么樹,我問了幾位同事。他們也都覺得說不準。
星期一放晚學,我和一個同事一起騎車回家。突然發(fā)現(xiàn)上周五才開一小半的花兒,現(xiàn)在居然全都燦然地綻放開來。我告訴同事,她像發(fā)現(xiàn)新生事物一樣,說,熟視無睹啊,我還就一下也沒有注意到這些花呢!
今天,在上班的路上,看到幾個小學生在折花枝,還有一個男孩子正試圖爬上一棵較大的樹。我愣了一下,終于沒有習慣性地勸告:可以欣賞,但不要折花枝。
我不想打擾他們,讓他們快樂一下吧!讓他們親近一下自然,讓他們傾聽一下季節(jié)的腳步聲吧!何況還是站在水泥路上去折那人工栽種的塵土滿面的已不大分辨出是桃花還是杏花的花枝。
春天,離我們越來越遠了。春天會不會離我們的孩子也很遙遠呢?
永遠珍藏那份牽掛
淮安外國語學校初一(5)班 滕佳幸
一個關于風箏的故事,在春風中,滿載著牽掛起飛了。
天,碧藍碧藍的,叫人心醉,溫柔的陽光沐浴全身,風兒毫無顧忌地撫弄著我的臉和發(fā),我興致勃勃地拿起風箏,想去體驗一下和煦春風的情韻?娠L箏上沒有線!我忽然想起了好友小雨,便旋風一般跑道她樓下。聽到招呼聲,奔下樓的小雨輕盈得猶如一只小燕子。我向她搖了搖手中的風箏,叫她把線軸拿來。她跑了回去,回來時手上多了一個線軸。
一陣手忙腳亂,我們終于系好了線。“放風箏啦。放風箏啦”我們一前一后跑到草地上。我叫小雨舉著風箏,小雨神情專注地高高地把風箏舉過頭頂,宛如擎著一只貯滿水的碗那樣小心,又似乎在完成一項神圣的使命那樣嚴肅。起風了,我叫了一聲“放”,小雨便松了手,風箏晃悠悠地飛上了藍天。風箏向上飛,我一邊轉(zhuǎn)著線軸一邊跑了開去。很快,線圈從線軸上消失了。小雨嚷著要放,我小心地遞給她。風箏在她手上快活地在藍天白云間翱翔。
我們仰著頭,快樂隨風箏一起飛翔。小雨突發(fā)奇想:“我們把線放了,風箏一定會飛的更高。”邊說邊用手解開那個結(jié),虔誠地松開手,滿心希望風箏會飛的更高,更遠。不料,風箏先是飄晃了一下,掙扎了幾下,連翻了幾個跟頭直往地上鉆來。我們急了,大呼:“風箏,快飛,快飛,起來呀!”可是風箏一頭栽倒在地上。
等我們再想放飛風箏時,風停了,而且風箏上的紙也撕破了。小雨的眼淚馬上滾了出來,像斷了線的珠子。我安慰她:“趕明兒,我再扎一個送你,快別哭了。”小雨忙問:“真的?”“騙你是小狗!”她掛淚的笑臉在我心中綻開成一朵靜美的百荷。
孩子畢竟是孩子,說出來的話很快忘得一干二凈。我早就把給小雨再扎一個風箏的事情忘記了,她好像也沒再提起過……
如今,我和小雨天各一方,心中對彼此的牽掛就像那風箏的線兒一般悠長。前些日子,我收到了小雨寄來的一封信。信中問我是否還記得孩提時代曾經(jīng)有過給她扎一個風箏的許諾,我的心顫動了。眼前仿佛又出現(xiàn)了那只翱翔在藍天上的風箏。
后來,我親手扎了一只拙劣的風箏,給小雨寄了過去,并附書信一封。信中說到:“風箏之所以飛得高,飛得穩(wěn),那是因為有線對它的牽掛。”
【春天里的星星樹】
我的名字叫春天
淮安外國語學校初一(1)班 陳佳麗
悄悄,悄悄
我穿著五彩裙
旋轉(zhuǎn)著,轉(zhuǎn)啊,轉(zhuǎn)啊
轉(zhuǎn)到柳枝上
為她披上綠紗
轉(zhuǎn)啊,轉(zhuǎn)啊
轉(zhuǎn)到湖面上
蕩起圈圈漣漪……
悄悄,悄悄
我哼著童歌兒
晃蕩著,晃啊,晃啊
晃到桃花瓣上
和她捉迷藏
晃啊,晃啊
蕩到燕子身旁
與他共翱翔……
我是誰
那個在綠蔭下看書的孩子
給我起了個名字——
“春天”
【亂花漸欲迷人眼】
A
我閉上眼睛,默默享受著春的滋潤,一股股春意蕩漾在我的心頭,真像一江春水。偶爾,一朵花拂過我的臉龐,滑潤潤的,一閃而過,那種軟柔好像新生兒的肌膚,又像馳名中外的杭州絲綢。走上前去,一團嫩黃的花蕊,像頭發(fā)似的豎立起來,不同的是上面點綴著一顆顆透亮的珍珠,隨風翩翩起舞……
——寶應實驗小學六(2)班 沈薈
B
早春時節(jié),枝頭鵝黃隱約,小草剛鉆出柔軟的土地,星星點點的野花率先扯開了春天花展的序幕。柔風拂面,飄揚著大自然無盡的魅力。午后的陽光,一片片燦爛地撒在泛著微波的湖面上,波光粼粼。
——寶應實驗小學六(2)班 章瑩
C
田野中點綴著一兩簇燦爛的油菜花,是我最向往、最憧憬、最夢寐以求的春天。蔚藍、明朗的晴空下,躺在那金黃的、熠熠放光的油菜花旁,一臉快樂,心中樂滋滋、喜盈盈……
——寶應實驗小學六(2)班 高魯影
D
就這么安然地躺下了,任隨柔風輕輕吻我的額頭。閉上眼,聆聽著春的心跳,傾聽大自然的旋律,享受著春的撫愛,真幸福。
——寶應實驗小學五(7)班 張;
E
風箏漸漸劃上天空,越飛越高,在空中蕩起最美的漣漪。想象自己就是那只不斷往上飛的風箏,與白云玩耍,與鳥兒嬉鬧,與每一縷陽光擁抱,在天空中靜靜感受陽光的味道……
——淮安外國語學校初二(2)班 趙慧玲
F
默默回首之際,看見楊柳已經(jīng)發(fā)出淡淡的綠。那么謙虛、那么靜悄悄。我感嘆春的細膩,春來的這樣優(yōu)美。我并不能畫出春的美貌,不能唱出春的溫柔,我只能用我的雙手去描寫我眼中的春,但愿我的文筆可以概括出春的十萬分之一,但愿我的眼睛能夠看見春的萬分之一。
——淮安外國語學校 初二(12)班 葉枝
我沒有說一句話,只是一動不動的注視著這只鷹風箏成為藍天的驕子。看著它,我似乎也看到了自己,那樣的倔強,鷹風箏肯定也有脆弱的一面,可是不管怎樣,線的那頭永遠都是雙溫暖的手。
——寶應實驗初中初二(4)班 高靜
【別樣滋味】
泥 土
淮安外國語學校初二(4)班 張寧遠
我一腳深、一腳淺地踩著泥濘的泥土小路,艱難地向老家走去。我甩著沾滿鞋幫的爛泥巴,不由得抱怨:“這是什么破路,也沒人修修,我們那里的柏油馬路、水泥馬路多好!”我齜牙咧嘴、皺著眉頭和爛泥巴爭奪我的鞋子。可就在路邊不遠處,我看見前面有幾個五、六歲的孩子正在用泥土做房子,他們跳著、笑著,快樂而忘情。我被打動了,心中的某一根弦被重重地撥動,一種久違了的感覺在心頭蔓延。
記起小時候,我也是非常喜歡泥土的,每每空閑時就叫上幾個小伙伴,玩“撒尿和稀泥”,用泥土做成各種各樣的玩具,曾經(jīng)有一次,還用泥土和石頭做了個灶子呢!
泥土給了我一個豐富多彩的童年,還救過我一命呢!大概是六歲那年,有一次在家里的樓頂上玩,不小心把卡通奧特曼甩飛了。當時是晚上,沒有月光,也沒有燈光,就盲目地找,一不小心從樓頂上掉了下去!下面是一片泥土地,頭一天媽媽剛把這里的土松了一下,說是要種菜,再加上剛下過雨,泥土很潮濕。我掉到上面,并沒有覺得痛,只覺得下面好黑,擔心會有鬼,但摸了滿手的泥土后,又不怕了,一溜煙跑回了家。我和大人們說起這些,他們紛紛慶幸,底下是一片泥土,否則,我可就完了。
走在愈發(fā)“現(xiàn)代”的今天,我們多了寬闊的大馬路,多了氣派豪華的建筑物。這本來可以算作是一件好事情,可想上一想,這些年我們丟失的東西更多。如可以涂抹的泥土,如路邊的無名野花,又如當時愉快的心情。
回過神來,看著那幾個快樂嬉戲的孩童,我思考著,泥土真地應該消失而換成鋼筋水泥嗎?或許那些東西可以給你帶來出行的方便、經(jīng)濟上的收入,但卻失去了許多更加寶貴的東西,比如豐富多彩的童年,那該是一個人一生中的根啊,這世界上還有什么能比泥土更能給根養(yǎng)分呢?
我拿出一個袋子,挖了一把泥土裝起來,悄悄地放在了身上……
蘇醒著的春天
監(jiān)利中學高一(5)班 李由
已經(jīng)過了很久很久了吧?傆浀眯∪R每天有窗臺下的吉他聲,從耳旁吹過的聲音,像是大海安靜地起伏。每當我從帶著耳機的睡眠中醒來時,?吹剿直Ъ窃尞惖难凵,靜寂的風驚攪了窗外的世界。窗外,槐花漫無聲息地彌漫著清新的香。
忽如其來的春天原來是如此猝不及防,如白皚皚雪山上的一點黑色,忽然間就吞噬了所有的白,讓人可毫不防備地墮落其中,看著窗外的洽意的綠,我竟然有點膩味,心里好象壓著一塊沉悶的冰砣似的,我盡量不去想它,直到小萊說的一句話。
那年春意正濃時,他忽然說有了一個“隱居”的想法,他說:“我想躲起來,讓任何人都找不到我,躲在暗處,躲過那些該死的春天!”一聲雜音劃過耳邊,很刺耳,弦斷了,斷得很徹底。
坐在他對面,我細細咀嚼他的話語,慢慢就琢磨出一點味道來了,他一定是被什么念頭給纏上了。可我卻不想作罷,想深挖一些更多的東西。比如思想。
不知是哪次聊天,我們的話題是從自殺開始的。“幾乎大部分自殺者是在春天死去的,這與蘇醒時的脆弱意識有關”。他說得很絕對,語氣中顯然夾雜著憤然,說話卻仍不緊不慢,“假如能熬到夏天,也許這一切就會好起來,他們根本就不會自殺了。”我說,我根本不明白這層意思。嘆口氣,他接著解釋道:
“在春天,人的思維格外活躍,積累了一冬的能量也蠢蠢欲動,各種念頭也紛至而來,而不冷不熱的暖昧氣候很適合這些念頭的生長。在冬天,至少還需對付嚴寒?傻搅舜禾欤藚s不知不覺中慢慢地迷失了,到處都是呆板、渾渾噩噩,持續(xù)不斷的陰雨更讓人厭倦。這么說,只是打個比方而已,我知道我在說什么,并不是每個人都對春天感到不適,只有極少數(shù)人被春天抓住不放,比如說我……”
“嘿,差不多都這樣吧……”我忽然想到了自己。
“你是在安慰我!”小萊笑了,很蒼白又燦爛的樣子。“就我看來,春天一切都是不真實的,可這并不是最可怕的,炎炎夏日總會到來,像我每天盼望的那樣,在炎熱的夏天能大汗一場。”
“那什么最可怕的呢?”我感到迷惑了。
“生機。”小萊看向窗外的景色,似乎每寸土地都被春天給浸染了,似乎到哪里都能嗅到生機勃勃。可唯獨青春與生命已經(jīng)遠離了他自己,他就是一面鏡子,照到了萬物的生長,卻照不到自己。
“其實春天是痛苦的,痛苦的要命”。過了一會兒,小萊若有所思地說。
這一句總結(jié),使我不寒而栗。原來他的心里很苦,連春天的陽光都容納不了了,這是一個怎樣悲涼的世界。而這時外面偷偷竄進一絲幽香,墻角的槐樹花竟全開了。
殘春到了,槐花的花瓣早已在春禮中消耗殆盡了。我收到電話,只有一句“小萊沒了。”
幾年前,當我聽到小萊的死訊時,我曾驚訝自己何以沒有深切的悲傷,沒有眼淚,現(xiàn)在想起來不禁有些傷感起來了。也許,小萊屬于那種通過對生活的一切進行揣測來構(gòu)造自己夢幻的人,世界上萬千種生的努力在他眼里早全成了一堆色彩斑斕的虛假。來到這個陽光明媚的地球?qū)λ麃碚f,正是天生的不幸——他還沒來得及拋棄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卻先拋棄他了。
但是他確實死了,這事實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他曾經(jīng)來過,只是什么痕跡也沒留下。
(編者點評:李由同學的這篇文章空靈又有點神秘,文字富有張力。探索的問題同樣叫人吃驚,關于生命。在迷茫而躲閃的敘述里,他告訴我們一個故事:小萊死了,因為他等不到夏天“大汗一場”,看不到蓬勃向上的春天也是一樣真實的。我們很希望這是一篇小說,甚至一廂情愿地把它歸結(jié)到“青春傷痕”類別里去,因為這是一個沉重的話題,盡管在最后作者靜靜地說道:他曾經(jīng)來過,只是什么痕跡也沒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