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議書
老師們、同學們:
誰不希望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不一定富裕,但卻安定,只要一家人開開心心。但老天總不遂人愿,2001年9月23目早晨對于高一(4)班李倩同學來說,卻是刻骨銘心的痛苦一刻,就在那一刻,車禍無情地毀滅了她的家。
13歲的妹妹還未能好好地看看這個美好的世界就離開了人間;他的弟弟還沒盡情享受生活就可能終生致殘,陪伴他的也許是永遠的拐杖和終生的輪椅;那個家中曾經的頂梁柱,深愛她的爸爸尚未脫離危險;而她的母親也不在她身邊。一個十七八歲的農村小姑娘,一個一直生活在父親的疼愛和弟妹的關心中的花樣年華的少女,一個我們的同學,一時間,她承受的太多太多。
作為女兒,她多么希望再聽到父親的教誨。哪怕是嚴厲的責罵;作為姐姐,她多么希望聽到那個和她一起長大,一起嬉鬧,一起學習,甚至一起挨罵的妹妹再親切地叫她一聲“姐姐”,哪怕只有一次。然而,殘酷的現(xiàn)實使得這一切變得遙不可及。所有的美好在一瞬間消失,所有的歡樂一時間全無。留給她的只有無限的遺憾和不盡的痛苦。
要照顧病重的父親和弟弟,還要完成自己的學業(yè),對她不僅是沉重的思想負擔,更是沉重的經濟負擔。作為一個同齡人,作為一個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的同齡人,作為一個有愛心的人,作為她的同學,好朋友,我們能眼睜睜地看著一個曾經燦爛的李倩從此生活在沒有快樂的痛苦中嗎?
也許我們不能像她妹妹那樣善解人意,但我們擁有友情,我們可以無微不至地關心她,支持她;也許師長們定能像她父母樣體貼入微.但我們擁有愛心,我們會毫無保留地獻出自己的愛。所以我們——翔宇教育集團寶應縣中學團委、學生會,代表全體翔宇學生向各兄弟學校,向全社會發(fā)出倡儀:希望所有的好心的人們,伸出我們充滿愛的雙手,用我們的愛心,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去呵護一朵還未盛開的花朵。讓她知道,在她痛苦的陰震中有我們?yōu)樗龘纹鸬挠忠黄缈,讓我們用愛去撫平她心中的?chuàng)口,讓我們用一顆顆火熱滾燙的心去照亮她未來的天空。
團委會
寶應縣中學
學生會
【編者語】
金秋時節(jié),《翔宇教育月刊》家校直通版本和您見面了。她是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搭配橋梁,聯(lián)系學生、教師和家長的紐帶。在這里您可以感受到社會支持翔宇教育集團發(fā)展的最強者?梢越梃b到他人教育子女的方法和藝術,同學們還可以借這片園地向老師和親人們傾訴衷腸。如果你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惑和煩惱,可以在回音壁欄目中和我們溝通……當然,我們殷切期盼的是得到您更多的關注和幫助,來共同澆灌這片屬于我們大家的園地。歡迎您的來稿。
【家教論壇】
“聽話”兒童問題多
寶應中學 曉廬
稍加留心人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孩子從小聽得最多的詞是“聽話”,較早接受的教育觀念便是“淘氣不好”。然而,從現(xiàn)代教育的眼光看,我們非常需要重新審視這種使用頻率最高的家庭教育語言。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孫云曉在《改變學校、家庭教育的28個觀念一文中提出這樣的觀點:“聽話”兒童往往是“問題兒童”。這話聽來真有點驚世駭俗的感覺。不過,我們稍加觀察就可發(fā)現(xiàn)所謂“聽話”兒童常見的特點是“獨立性差”和“膽小”,他們有問題也不提出來,更不與長輩爭論,大多缺乏主見和意志力。實際上,只強調“聽話”特別容易培養(yǎng)兒童的奴性,使他們喪失對問題的敏、感性,缺少個人觀點障礙,以致人格扭曲,最終成為“問題兒童”。我們從媒介中經常見到這樣的報道:某某孩子自殺或犯罪了,可那孩子平時是個非常聽話的好孩子。照理,聽話的孩子不應該出這樣的事。實際上往往在“聽話”的背后,隱藏著問題,這些問題由于孩子的“封閉”,平時不易外露,更由于孩子“聽話”,家長便容易放松對孩子的疏導和警惕,使這些孩子易于受到較一般孩子更沉重的心理壓力。
請家長們接受這樣的忠告:“淘氣的男孩是好的,淘氣的女孩是巧的”,請讓孩子從“聽話"桎梏中解放出來,獲得主動而活潑的發(fā)展。我們都知道j發(fā)明家愛迪生小時候做過很多“淘氣”的事;著名生理解剖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麥克勞德,上中學時,為了看看狗的內臟,居然把校長家的寵物狗給偷偷地殺了,可算得上是“淘氣大王”。這些“淘氣”的行為正是他們好奇心和創(chuàng)造性的良好體現(xiàn),家長應注意保護和引導。麥克勞德的校長失去寵物雖然非常生氣,卻只用“罰畫”的方法處置孩子:讓他畫一幅人體骨骼圖和一幅血液循環(huán)圖,保護了麥克勞德的好奇心,激發(fā)了他學習生理知識的興趣。麥克勞德后來的成就與這位校長的苦心是分不開的。試想,如果讓我們處置,我們會怎樣做呢?
其實,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意識到一味強調“聽話”的嚴重性;他在半個多世紀前提出的“六大主張”,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良方:“解放兒童的頭腦,使其從道德、成見、幻想中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雙手,使其從‘這也不許動•那也不許動’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嘴巴,使其有提問的自由,從‘不許多說話’中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空間,使其接觸大自然、大社會,從鳥籠似的學校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時間,不過緊安排,從過分的考試制度下解放出來;給予民主生活和自覺紀律、因材施教。”
我們只有實現(xiàn)了陶先生的“六大主張”,才能培養(yǎng)出21世紀的新型人才。未來人才最寶貴的品質便是“創(chuàng)造”,而那些非常“聽話”的孩子,戴著太多的鎖鏈,又如何進行創(chuàng)造呢?
【教子有方】
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
——培養(yǎng)教育孩子的點點滴滴
謝紫軍(寶中高三(1)班湯黎平同學家長)
孩子就像一棵幼小的樹苗,任何的風浪都會使她的成長受到傷害;孩子的人生,像一張白紙,要在這張紙上畫出美好的未來,必須依靠我們家長像教孩子寫字一樣,一筆一畫,認真描繪,一點一滴從幼兒抓好。
一、要讓孩子成才。必先教孩子成人。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就要求她要做誠實、正直、熱心的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是孩子的學習榜樣,家長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所以我們總是時時注意自己的言行,在生活中誠實待人、尊老愛幼,對不良的行為敢于抵制,熱愛生活、關心他人、關心孩子以及其他有困難的同學。例如在我們單位的希望工程活動中,在不影響孩子學習的情況下,讓她一起參加獻愛心活動。對待幫扶的兒童我能像對待親子一樣,關心她的學習、生活。從而讓孩子從媽媽身上看到一份愛心,在活動中體會社會的關愛,增強孩子的同情心,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學習生活條件。
二、創(chuàng)造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做孩子的良師益友;畹嚼希瑢W到老,是我在教育孩子中希望她明白的一個道理。家長無疑是孩子學習的榜樣,他們生活經驗豐富、知識面廣,但是也要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不是完人,不讓家長的形象在孩子心中神化,家長也有不懂的問題,家長也有缺點,也需要不斷的學習和提高,明白人的一生是不斷學習和提高的一生,學習是沒有止境的。在遇到孩子問自己不很有把握的問題時,能正確面對孩子的提問,不回避、不含糊,不懂的就是不懂,虛心與孩子一道學習弄懂所提的問題,不是不懂裝懂,似是而非地回答孩子的提問,這。樣不但誤導孩子,而且在有一天,當孩子真正發(fā)現(xiàn)家長的無知時會感到失望,對孩子的心靈也會造成傷害。
三、加強與學校和老師的聯(lián)系是教育好孩子的有效途徑。積極配合學校和老師工作是我多年來的一貫行為準則。老師和學校對我們的孩子傾注了大量心血,作為家長配合老師工作義不容辭,多年來我一直堅持與任課教師及班主任保持較密切的聯(lián)系,掌握孩子在校的學習、行為狀況,也讓老師多了解孩子在家的情況,對孩子在校在家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如在小學一二年級時,從老師那里了解到孩子上課發(fā)言不夠積極,我便和老師老師共同監(jiān)督,使孩子盡快地改掉了這個缺點,并養(yǎng)成了上課積極發(fā)言的好習慣。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對于讀高三的女兒,我既是家長,更是她可以信賴的朋友;既是老師,也是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們會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共同進步。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對社會有用的人。還要我們家長做很多的工作,只希望將來能在孩子的培養(yǎng)問題上心安理得地說一聲:我的一生無愧于為人父母。
【言教藝術】
我教孩子問候人
寶應實驗小學 張秀鋒
我的孩子5歲了,但凡認識他的人都說他嘴甜,懂禮貌?傆腥苏f:到底是教師的子女,走出來,就是不一樣。其實很多孩子對為什么要去問候
人是一竅不通,什么道理談不上,總覺得主動問候別人很難受,不產生任何喜悅,再加上家長強制命令口氣,只會讓孩子對問候人產生厭倦感,嚴重的還使孩子產生心理障礙。其實要孩子問候別人’,首先要讓他對此產生興趣,能主動出擊。要讓孩子做到這一點就需家長注意在孩子不同的年齡階段,針對他們的-心理特點加以適當?shù)囊龑А?
當我的孩子才會說一兩句話,并能聽懂家長的一些簡單的話時,我便常對孩子說:“去叫阿姨.阿姨就笑了”。并常常拿自己做試驗,“你叫我,螞媽就笑了”。就這樣,在 他看到的情景果真和螞螞說的一樣時,便對問候產生了興趣。同時,我對他的每一次問候,都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并不斷地贊賞。
漸漸地.當他能說很多話.井能與人交談時,我又告訴他怎樣和別人主動打招呼.真正地體會什么叫懂禮貌。4歲時.我常帶他出去玩,臨走前,我先問他,如果看到阿姨或者誰,你該怎么辦?他總是大聲地說:“我就主動大聲喊吧!”我趁機說:“要不要螞媽教你?”回答是響亮的“不要!”一次,兩次……他自己主動與別人打招呼的事越來越多.每次回家,我就對他說:“你看那個阿姨多高興。∷麄兌颊f你肯喊人,懂禮貌。”長期的引導,小小年齡的他終于成了一個懂禮貌的孩子。
讓孩子遠離自私
淮安外國語學校 張寧生
自私,在心理學上也稱自我中心意識。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自我中心意識即我們通常所說的自私在孩子身上已成了普遍存在的問題。糾正孩子的這種習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家長要耐心、細致。這里,提出以下建議,供家長參考。
一、幫助孩子扮演合適的角色。自私并任性的孩子在家庭生話中差不多都有以下特征:不關心父母和祖輩,不做或很少做家務勞動,喜歡獨占好吃好玩的東西,并且總感到不滿足而不斷提出各種過高的要求。針對這種情況家長應明確告訴孩子:家中每個人的行為都應符合自己的身份,家長應關心孩子,孩子也應孝敬長輩。每個成員都是相互依存的,家里的事要大家做。好東西理應大家共同分享,不能一人獨占。
二、鼓勵孩子參加集體活動。自我中心意識強的孩子在集體中往往與他人格格不入,做事斤斤計較,不愿為集體多做一點事,這嚴中影響了他們與他人的合作能力。因此,家長應與學校老師保持密切的聯(lián)系,解璉子在集體中的表現(xiàn),耐心傾聽孩子在集體話動中的感受,支持孩子踴躍參加集體活動,為他人服務。支持孩子謙讓、守禮、樂于助人的行為。
三、指導孩子與同伴友好相處。孤獨的環(huán)境容易形成自我中心意識,改變這種情況.家長除了經常陪孩子談話、娛樂外.更重要的是鼓勵孩子與同學、鄰里發(fā)展友誼,要鼓勵孩子帶同學、朋友來自己家里玩,也要鼓勵孩子去別人家玩,讓孩子幫鄰居家取報、送信,到鄰居家借還物品等。
總之,自私的品質對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作為家長。我們要對孩子的不良行為積極加以疏導,在各種場臺努力培養(yǎng)他們的集體意識和協(xié)作精神,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和諧健康的發(fā)展。
【至愛無言】
我與母親
寶應中學 高二(10班) 徐瑾潔
時日茫茫,記憶的長河里浮起的島嶼.隱隱約約.零零星星的。時間如悠悠東去的流水;穿越了1 8個春秋,它傾注著母親對我的愛,沉淀著母親的笑容。它流得輕松,舒緩,也流得甜蜜,安詳。
以前,我一直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得到母愛,這是一種規(guī)章.這不是愿不愿意的問題,而是必然的賜予。那時,我一想我是理智的,甚至認為自己的觀點很成熟。
爆竹聲送走了我的童稚歲月,時間如水飛逝,十八歲的我,又長大了許多,我的認識也有所改變。不錯,母愛誰都是有的,但程度深淺是由做母親的責任心所決定的。
媽媽看上去似乎弱不禁風,實質卻是堅強的。她在一所學校工作,在那所學校,工作強度大得嚇人,她卻總強裝輕松,一個勁兒說自己不累。每天晚上,她總是等我睡了,才放心去睡。有一次,我寫完作業(yè)準備睡覺,卻發(fā)現(xiàn)媽媽竟在客廳里看書時睡著了。她沉沉地睡著,很香,很熟。我看了,心中不由泛起一陣酸楚,真恨自己長不大,想幫卻又幫不上忙。一天晚上,媽媽很晚還沒回家,作為女兒的我,被一種說不出的力量驅使著,出門去找媽媽。在泰山橋上,我突然看到媽媽吃力地推著摩托車,一步一步挪動。“媽!"我忍不住叫起來:“你怎么不坐三輪車?”“媽勁兒多著呢!"說著,朝我笑了笑。頓時,那縷縷的皺紋暴露無遺,白襯衫更襯出她臉色的蠟黃。“發(fā)呆干什么,這兒有一個大梨,吃吧!”我接過梨,眼角有些濕潤:“媽,你呢?”“我吃過了,你跑這么遠的路來接媽媽,媽媽真的很開心!”媽媽的聲音竟有些哽咽,我看看姆媽干裂的嘴唇,不由一陣難過,媽媽竟這么易于滿足,我并沒有做什么呀!我說:“好,媽你先咬一口!”母親被我纏得沒法,只好輕輕地咬了一小口。頓時,我的心情舒暢了好多。我倆向家走去,此時,母親那又瘦又小的身子在路燈的襯托下,卻顯得又高又大。
母親是平凡的,而這種平凡孕育著我,母親的教誨,母親的待人處事,都是我人生中的明鏡,她培養(yǎng)了我的自尊,我的平靜與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