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師生創(chuàng)造的發(fā)力點
2005年3月總第35期
【主持人開場白】
寶應中學教科室顧毓宏:“研究共性多,關注個性少”是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一個通病,也是目前亟需解決的重點課題。在長期探索與研究中,廣大教育工作者已經認識到,尊重個性,帶著學生走向知識,根據(jù)目標意識、學習自信程度、興趣、毅力、習慣等非智力因素,找到適合學生自己的學習方法有多么重要。
今年秋季,全省高中階段將執(zhí)行新課程標準。新課程由學習領域、科目、模塊三個層次構成。新的課程結構在利于學生自主選擇,形成個性化學習計劃和學習方法的同時,也對教師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幫助每個學生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如何在保證正常教學前提下科學實施分層教學,如何改進我們的集體備課方式等話題,都是今天沙龍研討的話題,請大家結合任教學科暢所欲言。
寶應中學梁慧:
從大環(huán)境,即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來說,他們的個性要得到展示、體現(xiàn),教師應該給他們提供一種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
因為年輕,也許是大學時對師生關系的一種美好憧憬,在這近一年半的教學中,我十分尊重學生,時時激勵學生對事物作出自己的個性判斷,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如:在經濟常識第四課討論“如何發(fā)展農業(yè)”問題時,開始不少學生只局限于把課本中的幾個措施復述一遍,思維放不開,而這時下面有位同學叫起來說是“可以加強計劃生育”,全班哄堂大笑。明知這可能只是一句玩笑話,我非但沒有批評他,反而順勢肯定“這的確也是發(fā)展農業(yè)的措施之一”。這樣一來,班里研討的氣氛活躍起來,各種奇思妙想一股腦涌現(xiàn),如:發(fā)展農業(yè)旅游,發(fā)展生態(tài)、綠色農業(yè)等。曾聽一位老師心有余悸地說,對學生的仁慈也就是對自己的殘忍。的確,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有時對個別學生并不受用,他們會就勢放縱下去,攪亂課堂。若是遇上了這樣性格的學生,和他們在課后進行個別交流同樣是必須的。
寶應中學董永:
“個性化教學”就是要充分尊重和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重視學生個性的和諧發(fā)展,并通過教學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和對個人全面發(fā)展的追求。同時,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獲取信息,實現(xiàn)知識、能力和人格的協(xié)同發(fā)展。這一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挖掘學生的發(fā)展?jié)摿,提高其綜合素質。
本人以為“個性化教學”首先要做到學習環(huán)境開放。“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教學過程應是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是雙方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對學生的要求不能過于統(tǒng)一,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一個世界——完全特殊的獨一無二的世界。”贊美他們哪怕是一點微小的進步,“沒有差生,只有差異”。其次是開放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最終的目的也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新的學習方式,都是具有開放性的學習方式。三者之間,“自主”是前提,“合作”是形式,“探究”是目的,相互聯(lián)系,共同構成一種“探究性”的學習方式。
寶應中學沈學。
在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科與學生的個性,把學科與學生的個體差異作為一種積極因素加以利用,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fā)展。任何一門學科都有自身的特點。從地理學科的內容來看,該門學科具有明顯的綜合性、空間性、實踐性、推理性、文理知識的交叉性等特點,正是許多學生不了解地理學科的特點,在地理學習過程中常常重記憶,輕理解,形成的學習方法。
讓學生富有個性地學習地理,必須改革“不注重理性思考和推理,強化死記硬背”的接受性學習方式,加強體驗性學習。高中地理“氣候”這一章節(jié)難度較大,長期以來學生對這一章節(jié)的掌握始終不是很好。我在講這一部分時把它和學生感興趣并為之癡迷的“足球”聯(lián)系起來時,情況就大不一樣了:一個國家的足球風格與氣候有一定關系。英式足球大刀闊斧,長傳沖吊;巴西足球技術細膩、講究配合,兩國不同的足球風格與他們各自的氣候恰好相關。英國地處平原,氣候為溫帶海洋性氣候,采用粗獷的沖吊打法單純從地理角度考慮,球員體力完全可以適應——英格蘭、愛爾蘭、挪威都采用這種打法;而巴西地處熱帶,人口主要集中在巴西高原上,在炎熱的氣候,高原地形的條件下如采用英式打法,球員的體力吃不消——氣候和地形決定了其足球必須講究配合、走藝術足球之路。學生對這種貼近生活的研究性學習特別感興趣,非常愿意參加,大大增強了學習的興趣。
寶應中學趙志賢:
現(xiàn)今歷史學科舊有的教育教學法已日益暴露出自身弱點,甚或成了扼殺學生個性化思維的頑疾。 我以為教學過程中雙向性求異思維必須同步共振。這種同步共振包括三個層面的內涵。一是求異思維必須與求同思維同步共振。兩種思維經過交融可以解決教學中出現(xiàn)的復雜、深奧的問題,逆推反正,同中求異便能找得最佳答案。二是更新觀念,促使歷史教學信息的思維輻射與學生接受信息的思維聚合同步共振——只有當教、學過程中思維的輻射與聚合協(xié)同共振時才能奏出一曲和諧悅耳的新樂章。三是必須透徹全面理解同步共振的內涵。其本意是指教師使用求異思維教學與學生自我求異思維的相互感應、積極配合、相互制約、互補反饋,得出與眾不同的新思維成果。只有這樣,學生在接受求異思維的訓練后才能準確地去把握新材料并進行思維加工,運用已獲得的知識去探索新知識,解決復雜的問題。
【主持人串詞】
翔宇編輯部向宇:
個性是一個人獨特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在同等條件下,個性越鮮明,創(chuàng)造力就越強。確立教育個性化理念,是打破僵化教學模式的有效手段。追求教育個性化它要求我們必須努力發(fā)掘教材個性、展示教師個性、發(fā)展學生個性。寶應中學的幾位老師都把著眼點放在了課堂教學策略個性化的構建與執(zhí)行上,很好突現(xiàn)了任教學科特色。除了學科課堂教學實施外,我們還想聊聊課堂之外的準備工作和課外延伸。請實驗小學和實驗初中的領導老師發(fā)言。
寶應實驗初中胡愛民:
北師大章凱博士曾經說過:“個性化教學”就是要充分尊重和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重視學生個性的和諧發(fā)展,并通過教學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和對個人全面發(fā)展的追求。同時,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獲取信息,實現(xiàn)知識、能力和人格的協(xié)同發(fā)展。如何實現(xiàn)這樣的目標,這就需要教師以學生的個性差異為依據(jù),對集體備課教案實施個性化處理,從而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個性才能發(fā)展的獨特領域。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其基本理念就在于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才,“讓每一個孩子都抬得起頭來”。這需要教師實施個性化教學,而實施個性化教學的源頭就在于對教案的個性化設計。通過教案的個性化設計,最終使師生共同發(fā)展。
寶應實驗小學郝玉梅:
集體備課時,同一學科的教師聚在一起,在發(fā)表自己見解的同時,教師們也在向身邊的優(yōu)秀同事學習,不知不覺得到提升,這對缺少教學經驗的青年教師好處多多。
但是,烏申斯基說過:“在教育中一切都應當以教育者的個性為基礎,只有個性才能影響個性的發(fā)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養(yǎng)成性格。”我們所從事的是具有科學性、追求藝術性的事業(yè),我們又怎能把自己和學生塑造成一個缺少個性的形象?所以,我們完全可以根據(jù)自身的特長、知識經驗和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個性化處理。比如:有繪畫特長的老師,可以在課堂上隨手作畫;擅長抒情的老師,可以在課堂上娓娓道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擅長幽默的老師,完全可以讓自己的幽默成為師生間情感交融的催化劑……
寶應實驗小學王久洪:
沒有集體備課,教師之間相互封閉、各自為戰(zhàn),“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但集體備課的缺點也一樣明顯的,不同觀點往往在寫進教案前已經被否定這一現(xiàn)象值得所有老師重視——對上課對象來說,考慮到同一年級的共性,而忽略了一個班級學生的個性。備課最重要的不是備內容,而是備學生、備方法——如果圍繞學生來備課,個人備課更能解決實際問題。個人以為,學科備課組的任務不是完成備課任務,而是從宏觀上對任課教師備課活動起指導作用。作為省首批教改實驗學校,我校在處理集體備課時要求每一位老師認清什么是個性:一是教師個人教學特長,另一個是你本班的生情與學情。老師據(jù)此調整教學思路,細化每一環(huán)節(jié),追求個性化教學。
寶應實驗小學張新明:
集體備課能發(fā)揮團隊精神,發(fā)揮每個教師的特長,增強教師間的互動關系,個人優(yōu)勢被整合為集體智慧,迸發(fā)出令人驚喜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教學設計。個人以為,集體備課中,教師的個性勞動應該做在形成共性教案的前面,在教學設施完成之后還應有個性化反思過程。目前,二次備課得到足夠強調,每位教師拿到共性教案之后,都會花一定精力去二次備課。我卻認為,每位教師應該在主備人完成教案之前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及早付出各自的勞動。也就是說,集眾人個性勞動之成果,當共性教案面世時,這已經是一份質量相當不錯的教案了——包容多樣個性,學生的,老師的。我們呼吁:二次備課的改動應該是細微的,僅僅錦上添花,而不能成了老師再次去孤軍奮戰(zhàn)的理由。
寶應實驗初中包春華:
有人認為,集體備課的最佳境界就是整齊劃一:課時統(tǒng)一、授課內容統(tǒng)一、教學目標統(tǒng)一、教學方法統(tǒng)一、作業(yè)統(tǒng)一,形成性測試題統(tǒng)一、單元達標試題統(tǒng)一,乃至教案的格式也要求統(tǒng)一?墒牵瑐性是不能“復制”的。教學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作,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個性,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方法,只有根據(jù)各班學生的具體情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人的差異更多的體現(xiàn)為情感、態(tài)度、價值、世界觀和方法論,教師更是如此,一個充滿人格魅力的教師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課堂教學要表現(xiàn)為個性的地方很多,如導課結課,語言的藝術,板書的設計,出知的先后順序,和學生對話、心靈溝通等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無法復制的內功夫,需要教師在長期教學實踐中,不斷體驗和總結才能內化出來。因此,教師并不能拿著同一教案直接上課,而應在課前和課間,根據(jù)個人的教學風格,并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對集體備課后的教案及時進行調整、補充、刪減,使之適合本班學生。集體備課應該是“立體”備課,就是同一節(jié)課,如導入新課,我是故事導入、你是開門見山導入、而他是談話導入等,有幾個人就有幾種導入方式,新授、小結、板書等同樣有多種方式,形成了“立體”,然后各人根據(jù)自己的教學風格,選擇自己認為最合適的一種,根據(jù)自己的實際需要,組成一個自認為最實用的教案,即為“線型教案”。
【結束語】
人類文明的動力不斷地牽引社會的列車駛入新的境界,我們所熱愛的教育正進入一個豐富多彩的時代,這是一個尊重個性、展示個性、塑造個性、崇尚個性的時代。
個性化教育要求寫進新課改教學大綱,昭示著舊有的“標準教學模式”即將告別歷史舞臺,“多向性、獨創(chuàng)性、靈活性”正向我們走來,“多角度、多起點、多層次”正成為師生思考問題的方法——建立在擁有相當程度共性基礎上的師生個性化營建,就是創(chuàng)造一切機會培養(yǎng)師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使他們(我們)具備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發(fā)展的競爭能力。如今,這正成為時下教育追求的宏大目標,也對我們提出了挑戰(zhàn)。意識確立在先,行動緊隨其后,祝愿我們在新課改中走得更遠,更好。
【話題延伸】
學生學習問題個性化解決方法的五個口號
1.學習是一種本能,每一個學生都是天生的成功學習者。
2.學習是快樂而有趣的,不良環(huán)境和教育方式的壓抑會帶來相反結果。
3.學習問題主要是心理問題,從心理層面上的解決才是最徹底的解決。
4.沒有一種學習方法是萬能的,適合學生的才是最好的。
5.學生之間存在的智力差異不足以造成成績差異,因為人的大腦潛能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