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啊高潮了他加快了手指,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久网站,电影在线观看,美女裸身无遮挡全免费视频网

和諧社會呼喚和諧教育(38期)

時間:2005-06-14 16:17 作者:編輯部 編審:

和諧社會呼喚和諧教育

2005年6月總第38期


  一幅畫的美就在于它色調、構圖等各方面的和諧;一首歌曲的優(yōu)美就在于它音色、音調、旋律、節(jié)奏等方面的和諧。和諧是最佳組合,和諧是事物的最佳狀態(tài)。和諧產(chǎn)生美,和諧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和諧是人們美好生活的追求,更是我們教育的追求。
  “和諧教育”是一個國際性課題,提倡“和諧教育”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  


【德育個案】

和諧的教育從“道歉”開始
寶應實驗初中  沈宗銀

  我的班會課有個板塊叫“道歉”,即班主任老師和每一位同學,主動談自己上周出現(xiàn)的問題、不足,大膽地承認自己的錯誤,勇敢地承擔應負的責任,向全班同學說一聲“對不起”,并且提出自我改進的措施。
  第十三周班會課上,作為老師的我首先向學生道歉說:“前天,我對祁蕭同學的態(tài)度太嚴厲了,連我自己都覺得過分,在這里我向祁蕭同學,向同學們道歉。”緊接著,祁蕭同學走上講臺說:“我不該用那種不友善的語氣跟老師說話,造成了很壞的影響,我向老師道歉,向大家道歉。我已經(jīng)連續(xù)三個星期上講臺道歉了,希望自己下個星期不上來道歉。”吳秋同學走上講臺說:“運動會期間,我做學生裁判員,我知道第二天要舉行閉幕式,并且也接到了老師的電話通知,但是我沒有到學校,沒有參加閉幕式,影響了班級的形象,我向大家說一聲對不起。”陳路同學走上講臺說:“昨天我做值日班長,沒有及時提醒同學值日,沒有做好檢查工作,給班級帶來了壞的影響,我向大家道歉,以后會注意這方面的工作。”……共有二十多位同學上講臺向大家道歉,在道歉的過程中,班上掌聲不斷響起,同學們向那些道歉的同學投以敬佩、支持、理解的目光,班集體的精神力量得到了空前的加強。我也感覺到,班會課的效果出奇地好。
  后來,我問學生,喜歡道歉這個板塊嗎?學生回答是很喜歡。高蒙同學對別班的同學說:“我們老師的這一招,就是好,真正走進了我們心靈的深處。”戴夢婕同學在周記中寫道:“道歉,實際上是對自己的尊重,更是對別人的尊重。只有在尊重自己、尊重別人、互相尊重的環(huán)境中,學習和生活才會得心應手,人的身心才會和諧起來;否則磕磕絆絆的人際關系,會搞得人身心俱疲。”翔宇員工宣言中說,“尊重自己才能尊重別人,也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我們在失誤時勇于承擔責任。”看了她的周記,我很有感慨。

【實踐中來】

  蘇聯(lián)教學論專家斯卡特金指出:“我們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邏輯性的教學過程,但它給學生積極情感的食糧很少,因而引起了學生的苦惱、恐懼和別的消極感受,阻止他們全力以赴地去學習。”語文是“情味”極濃的學科,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情感,低年級孩子尤其應該如此。
  當你將一個個拼音字母幻化為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時,他們會時時用自己的心傾聽“他們”,用自己的情感觸摸“他們”,并在觸摸中不斷豐富、完善自己的情感,達到情感最優(yōu)化。在教學整體認讀音節(jié)“yi”、“wu”時,教師這樣講述:一天,小i感到一個人很孤單,想找一個朋友跟自己永遠在一起,大y聽說后,趕來對小i說:“我是大y,你是小i,我們名字一樣,就讓我來陪你吧!”小i高興極了,與大y手拉手跳起快樂的舞蹈,一邊還唱著:“yīyī yī,yíyí yí,yǐyǐyǐ,yìyì yì”。后來他們就住在了一起,人們見了,都夸他們是一對好朋友,平時見了他們只叫一聲“yi”就行了。小u是小i的鄰居,看見大y和小i這么好,覺得自己真是太孤單了,心里很難過,就哭了起來,大w聽到了,急忙趕來對他說:“不要緊,不要緊,我來幫你。”……接下來,學生很快記住了這兩個整體認讀音節(jié),并在學習中感受到了濃濃的朋友情誼,他們會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關懷是那么令人溫暖和幸福。有了這樣的情感體驗,孩子們的內心世界會因此而豐滿起來,情感的綠洲會灑滿溫暖陽光,開滿幸福花朵。
  這樣的例子在拼音教學中可以隨處實踐,如:拼音標調歌:“大哥在,大哥戴。大哥不在,二哥戴。二哥不在三哥戴。老四老五一起來,誰在后面給誰戴。”;再如:j q x與ü相拼時的“小ü小ü有禮貌,見到j q x,摘下眼鏡問聲好!”等等。
  拼音字母“人性化”讓學生在學習字母的過程中接觸到真誠的情感,享受到情感帶來的快樂,同時也豐富著自己的情感世界,最終能夠釋放自己的情感。  (寶應實小  史桂華)

  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如果教師站在講臺上,炯炯有神地注視著每一個學生,有條不紊、精力充沛地控制課堂教學的進程,能隨時與任何一個企圖逃避教師的視線的學生交換眼神,努力做到“哪怕是一分鐘也不讓孩子無事可做”(烏申斯基語);如果教師關愛學生,處理問題公正;如果教師知識淵博,又富于表達能力;如果教師富于教育機智,善于冷靜處理課堂上出現(xiàn)的偶發(fā)事件,那么課堂教學的氣氛始終是和諧的、良好的。在這樣的氛圍中教學,目睹一張張可愛的臉,簡直是一種享受。(寶應中學 姚巧云)

  “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探究知識,使課堂充滿生氣和活力”是營造和諧的課堂的一個重要因素,如何在課堂上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我認為應該從導入新課開始。精心設計課堂導入,既能快速入題,又能較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又節(jié)約了寶貴的教學時間。在教學高中數(shù)學“向量”第一教時時,教者首先提出了趣味問題:老鼠以10米每秒的速度向東跑,貓以每秒20米向北追,貓能否捉到老鼠?切入主題引出向量的定義。這較好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一開始就能集中注意力,自覺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寶應中學  錢春艷)

  完美的教學過程應該是行云流水式的,其間沒有任何的阻隔,高山流水,一氣呵成。語文教學過程的流暢,講究的是能否從整體出發(fā)將教學內容有機融合,能否用一條主線將教學內容串起來,能否在步驟過渡間用精妙的語言把它連接起來,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這有宏觀的把握,也有微觀的藝術。在教學時,我總是先讓學生總覽課文,感知文章主要內容,初步了解作者思想感情,使學生跟教材的距離縮短。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所得提出想解決的問題,老師篩選有價值的、全班學生必須掌握、解決的問題。然后引導學生再次細讀課文,多次品讀課文,讓學生的情感自然融入教材的情理之中,我中有書,書中有我,達到合一的境界。  (寶應中學  蒯啟勇)

  要使學生信任教師,教師必須做到“五官端正”,即嘴正、耳正、心正、眼亮、腿勤。嘴正,即言而有度,絕不失信于學生;言不在多,絕不能羅嗦拉雜。耳正,善于聽取學生意見,但不能偏聽偏信,要做到用人得當,處事周全。眼亮,即全面了解班內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各種問題,對各種事情的處理不能只憑個人的好惡和想當然。作為班主任應該摸清學生的情況,全面把握學生的思想動向,及時準確地處理發(fā)生的各種問題,防患于未然。心正,教師應對教育有一顆赤誠的心,對學生要滿腔熱情,有崇高的敬業(yè)精神,這樣,學生才會對你有信心,班級才更具有向心力。腿勤,平日經(jīng)常到教室里轉轉,深入學生中間,了解實際情況,對癥下藥,有的放矢。  (寶應中學  詹崇明)

  寄宿制學校的公寓管理有一套嚴格的管理制度,對于絕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這是保證休息的合理而有效手段,很受大家的歡迎。然而少數(shù)頑皮好動的學生,很難適應這種“束縛”他們自由的條條框框,經(jīng)常違紀。如果對他們一味地批評,不但收效甚微,而且容易引發(fā)逆反心理?梢詫⒐⒐芾砼c學生每日常規(guī)考核結合起來,利用頑皮學生表現(xiàn)欲旺、榮譽感強的特點,通過量化積分,定時公布,末位警示的方法,讓其自我約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習慣。(外國語學校  王登峰)

【邊走邊想】

應試教育要尋找突破口
寶應實驗初中  務求

  前不久學校搞了“家長評教”活動,我所任教初一綜合實踐活動的幾個班中,絕大多數(shù)認為我“上課幽默風趣,能給學生帶來豐富的知識并培養(yǎng)了學生的多方面的能力”?春笪覙纷套痰,但又潛生一點疑惑,我幽默風趣嗎?因為這之前我看了我所任教初三語文的一個班的“家長評教表”,絕大多數(shù)認同的是我的敬業(yè)精神,無一人說我幽默風趣,怪哉?
  我進入了沉思:
  學生年齡的差異形成的嗎?初一學生天真爛漫,充滿童趣,對老師的一顰一笑一舉手一投足都十分感興趣,自然形成了老師幽默風趣的印象了。而初三學生童心已泯,加上中考的壓力使其身心疲憊,哪里顧得上去體會所謂的幽默風趣?
  是學科差異造成的嗎?是因為綜合實踐活動課所選內容大多是學生感興趣的,什么“金雞報曉”、“走進信息時代”、“故事大王”、“我與主持人”“國旗世界”,活動形式豐富多彩,人人參與,而且這學科沒有枯燥的大量的作業(yè),又沒有嚴格的考核,一切都在輕松的氛圍中進行的,自然幽默風趣就源源不斷地產(chǎn)生了。而語文尤其是初三語文,是中考的主要學科,分值150,學生面臨著大量的知識點要記憶,如要背誦默寫的語段、古詩文、名著、專題等,還面臨著多方面的能力要訓練,學生受到的是教師的不斷督促、檢查甚至是嚴厲的批評,在這種氛圍哪還有幽默可言?
  是教師對兩個學科的教學心態(tài)的差異造成的嗎?因為綜合實踐活動課是無需嚴格考核的所謂的“副科”,而語文是主科中的主科,所以重視程度有了差異。副科沒有很強的功利目標,就那么敷衍就行了,幽默風趣信手拈來。而主科常常需要比“點子”,“點子”不足,面子難看。于是乎,我絲毫不敢大意,根本不敢在這樣的課上去“插科打諢”,總是想在極有限的時間里獲取最大的效益,當然幽默風趣就死在腦細胞里了。
應試教育與和諧教育融為一體,這值得我們去深入探究。  

【詩外工夫】

  在校園的石徑中,師生一邊漫步一邊交談,沒有面紅耳赤,沒有誠惶誠恐,平等對話是謂和諧;在辦公室里,與家長相對而坐,沒有冷冰冰的聲音,沒有硬邦邦的話語,心與心的交流是謂和諧;在操場上,與學生一起接受烈日的炙烤,而不是躲在樹木下,同甘共苦是謂和諧;面對學生的作業(yè)和答卷,看到的不只是分數(shù),而是分數(shù)背后所顯現(xiàn)的學生的成長軌跡,敏銳地捕捉到學生態(tài)度和思想上的微妙變化,除了分數(shù)還有學生是謂和諧;趁著春色,領著學生,在大運河畔野炊,讓年輕的生命融入自然是謂和諧。  (寶應實驗初中  李驚梅)

  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則是神圣。學生沒吃早點,我就送上一個面包,一杯水。我們班的有學生臉上長滿青春豆。他特別自卑和別人講話都不好意思抬頭。我在雜志和網(wǎng)上幫他找新的治療方法。我特意為他買了一盒,讓他試試,效果不錯,他對我充滿感激之情。我就是通過這樣一點一滴的小事,傳遞著我對孩子們的愛。師生的感情建立了,創(chuàng)設了寬松和諧的民主氣氛,教育教學就已經(jīng)成功了一半。  

(網(wǎng)友 深呼吸05)

  教育應該自覺擺脫做政治附庸的角色,呼吸自由的空氣,為培養(yǎng)全面和諧的人而教育,將人格完善作為自己永恒的立足點和終極目的。  (寶應實驗初中  潘瑞祥)

 
【大師視界】

第斯多惠的和諧教育思想

  第斯多惠(Friendrich Adolf Wilhelm Diesterweg,1790-1866),19世紀德國偉大的教育家、民主教育的代表性人物,被譽稱為“德國教師的教師”,著名的《德國教師培養(yǎng)指南》一書,是他最具代表性的教育著作。第斯多惠在這本書中提出的和諧教育思想,向來為教育界所稱道。 
  教育之作為一種環(huán)境。第斯多惠沒有像他的前輩一樣陷入人與環(huán)境的解釋循環(huán)之中,而是把教育看作是一種重要的環(huán)境因素,并在此基礎上,高度重視教育對人的塑造的重要作用。 
  教育必須激發(fā)主動性。實現(xiàn)和諧教育的原則,必須激發(fā)人的主動性。第斯多惠集中論述了教育如何激發(fā)人的主動性問題,以真正實現(xiàn)發(fā)展全面而協(xié)調的人格這個教育的一般目的。他說,教育要激發(fā)主動性、培養(yǎng)獨立性,使人自我塑造、自我形成。因此,激發(fā)人的主動性,全心全意為真、善、美服務,一直被第斯多惠看作是“最高的教育原理”。根據(jù)他的解釋,人的主動性的涵義,落實在人生觀上,就是人要秉持一種積極的人生觀,對現(xiàn)世的一切抱積極的態(tài)度,用實際行動來完成自身的使命,自己來探求奮斗和行動的合理理由。因此,所謂自發(fā)自動、自主自覺、自決自由,說到底就是第斯多惠所稱的自動性。
  自然原則是最重要的原則。第斯多惠提出,我們遵循教育規(guī)律,最重要的就是強調自然觀點、倡導自然教育。教育要緊密結合人的天性,遵循人的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這應當是一條最重要的原則。我們說要發(fā)揮潛能潛質,遵循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的教育原則,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遵循人本身的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在尊重和合理利用自然基礎上,教育也要遵循文化的原則,就是必須注意人在其中誕生和將來生活所在的時空條件,注意包羅萬象的全部現(xiàn)代文化,特別是當?shù)氐奶赜械奈幕。第斯多惠提出堅持自然原則同文化原則的統(tǒng)一,這可以看作是他所提出的和諧教育、和諧培養(yǎng)的一個重要前提。
  全面發(fā)展與和諧培養(yǎng)。第斯多惠批評說,長期以來,和諧教育的原則受到片面理解,在有些情況下甚至被有意歪曲。他特別提出,有人主張全面培養(yǎng)人才,但思想模糊,標準劃一,全然不顧個性,常常事與愿違,結果是人的程式化、扁平化,形成一種“標準人”。全面發(fā)展的要求是對的,但不等于就是培養(yǎng)這種人。如果我們基于同一標準,沒有分別地發(fā)展每個人的天資、天賦,結果一定是南轅北轍、收效甚微。在某種意義上,每個人和全人類相比都是片面的,而且可以說都是片面地發(fā)展。普遍的和諧只有在全人類中才能找到,而在一個人的身上是找不到的。所以,“每一個人都必須自我完善”(第斯多惠引席勒語),每一個人都應當追求內在自我的和諧培養(yǎng)。第斯多惠很有信心地提出,如果我們能重點培養(yǎng)人的天賦,那么人便會達到自己的使命,這種人將是幸福的,而且也會創(chuàng)造幸福。在和諧培養(yǎng)的原理指導下,每個人充分地發(fā)揮自己的特長,發(fā)展成為一個完美的人,那么人類社會將形成一個和諧、完整的統(tǒng)一體,就會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在這一有機整體中,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梢,在和諧培養(yǎng)原則下成長起來的人,將會構成一個和諧社會的最為重要的微觀基礎。
  和諧培養(yǎng)最重要的是人格和諧。第斯多惠說,身體的變化引起精神的變化,而精神的變化也引起身體的變化。精神與身體的和諧,就是人格的統(tǒng)一與和諧。和諧培養(yǎng)原理要求全面發(fā)展身體和精神。這兩個方面同等重要、互相依存。由于健康的靈魂在健康的身體中,因此,訓練身體盡管不是教育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但在身心和諧中具有第一位、最重要的作用。不僅認識活動依賴于身體的發(fā)育狀況,而且感情和行為生活,精力是否充沛,勇敢的程度,決心是否堅定以及個性的全面培養(yǎng),均依賴個人身體的健康狀況。今天由于許多人的身體負擔過重而破壞了精神和身體發(fā)育的平衡,這樣對培養(yǎng)健康的精神也是很不利的,因此能做到全面和諧發(fā)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教育的最高目標就是力求達到和諧發(fā)展。根據(jù)第斯多惠的認識,如果說人的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那么人格和諧就是和諧培養(yǎng)的實質所在。第斯多惠說:“人只要靠自身的力量從外部統(tǒng)治中解放出來,人的發(fā)展就會越來越自由,越來越和諧。”
  從第斯多惠的和諧教育思想可以看出,從人格和諧、到人際和諧、再到社會和諧,這是一個順序建構的過程,后一個層次的和諧總是要建基于、依賴于前一個層次的和諧,惟有這樣,和諧才有基礎,才能夠穩(wěn)定,也才可以長久。


【理論探微】

  和諧,詞典的解釋是:“配合得適當和勻稱。” 和諧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加以理解:作為描述客觀規(guī)律性的概念,和諧就是規(guī)律;作為表達主體主觀感受的概念,和諧就是美;作為表達主客體相互聯(lián)系的概念,和諧就是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融洽;作為一種社會觀念,和諧是一種人類社會追求的美好價值。總之,和諧是一個涉及人類各個活動領域的概念。  (寶應實驗初中   戴軍)

學校“和諧教育”一二三四五六:
  一個目標: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和諧發(fā)展;
  二個關注:關注學生;關注教師;
  三個有利于: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的效率和效益;有利于發(fā)揮社會各界力量參與教育,從而使教育成為和諧社會的有力支柱;
  四個要素:教學工作;教育活動;學校管理;育人環(huán)境;
  五個原則:主體性原則;平等性原則;過程性原則;協(xié)調性原則;廣泛性原則;
  六個關系:理論與實踐的關系;主體與主導的關系;人與環(huán)境的關系;教師、學生、教材間的關系;學校管理者與師生間的關系;課內與課外(學校與家庭、社會間)的關系。  (寶應實驗初中   戴軍)

  和諧的課堂應該是師生雙方都愉悅的。在這樣的課堂上,每一位學生都感覺如沐春風,教師的心里也始終照射著冬日的暖陽。教師或者某一名同學說著問題的上半句,其他同學會情不自禁地接上問題的下半句;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平等的交流,頂真的辯論,沒有顧忌,只有言不盡興的感覺。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與引導者,教師應該做到:忘卻自我,和學生一起暢飲知識美酒,徜徉于科學的奇山異水間;褪盡威嚴,與學生共同搭建道德階梯,沐浴在理想的麗日藍天下。  (寶應實驗初中  陳萬清)

  人與人的和諧,這是最基本的。老師與學生的關系融洽程度影響著課堂的和諧發(fā)展,F(xiàn)在學生的思想已經(jīng)與以往大不相同,他們很有想法,很有主見,也很成熟。可以想象如果不和他們談學習的話,幾乎每個人都很優(yōu)秀。但是現(xiàn)實不允許我們跳出這個學習的圈兒,所以我們永遠也避免不了與學生產(chǎn)生這樣或那樣的摩擦。一旦我們處理不好,在課堂內,學生會很明顯地產(chǎn)生抵觸心理,既影響我們上課的情緒,更嚴重的是也許學生的前途就誤在這上面了。  (馮鵑)

  “和諧教育”,是在研究學生心理和行為規(guī)律的基礎上,采用師生雙方都愿接受的非強制性方式,對學生心理施加影響,使“問題學生”認識并改正錯誤,從而把教育者的意志變?yōu)槭芙逃叩淖杂X行動,其主體是教育者,其結果是使師生雙方在和諧愉快的氛圍中達到教育和受教育的目的。  (寶應實驗初中  戴岱)

  任何事物的發(fā)展總是不平衡的,學生的學習更是如此。在學習中出現(xiàn)差距是客觀存在的,但是要真正全面提高學生的水平,作為一名教師,首先必須承認差距、正視差距,然后能通過多種手段和方法,努力去縮短差距。分層教學能夠創(chuàng)造出和諧的教學氣氛,能盡可能地使更多的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減少心理壓力,養(yǎng)成健康良好的學習情感;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挖掘他們內在的潛能,從而提高學生的能力。  (寶應中學  黃獻勇)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創(chuàng)新精神只有在他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表現(xiàn)和發(fā)展”。所謂“心理安全”是指不需要有戒備心,不會受到苛求和責備。所謂“心理自由”是旨在思考問題時,不必有過多的條條框框的束縛,能夠比較自由地思維表達。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也要創(chuàng)造一種寬松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使學生能在心理舒暢,沒有戒備心、沒有束縛的情境下愉快地學習,從而發(fā)揮學生自己的聰明才智,進行創(chuàng)造思維和想象。而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需要多方面的和諧,包括師生關系的和諧、學生之間關系的和諧、學生與教學用具之間關系的和諧等等。作為一個教師,要細心地琢磨所有的和諧,而其中最多的是考慮師生之間關系的和諧。  (寶應中學  梁慧)

  和諧課堂需要創(chuàng)設寬松、自由、民主的課堂氣氛。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人都有優(yōu)良的潛能,都有成長與發(fā)展的天性,只要條件許可都可以發(fā)展成為個性健全,富于創(chuàng)造的人,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自由、民主的課堂氣氛,課堂上允許學生大膽地發(fā)表自己成熟的或不成熟的看法,讓學生在爭辯中逐漸成熟,形成判斷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成長與發(fā)展的天性自然地流露出來,主動地發(fā)揮自己的潛能,愉快地、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  (寶應中學  沈學。

【心香一束】

  師生的心與心之間的呼應就象人們在群山之中得到回音一樣,教師對學生心靈的高山呼喚,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關懷你……學生便在心靈深處回應:“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關懷你……”  (寶應實驗初中  童軍)

  和諧的教育是一種公平的教育;和諧的教育是一種法治的教育;和諧的教育是一種民主的教育;和諧的教育是一種誠信的教育;和諧的教育是一種人文的教育。  (寶應實驗初中  包春華)

  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面對一個個在智力或能力上參差不齊的活生生、充滿靈性的個體,如何使“教”與“學”符合受教育者的節(jié)律,從而產(chǎn)生“諧振”效應?核心要素就是“愛”。  (寶應實驗初中  胡愛民)

  要形成好的氛圍就要求教師要時時注重教學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優(yōu)雅而不失新穎;樸素而不失別致;古典而不失現(xiàn)代。  (寶應實驗初中  葛躍軍)

  以朋友的身份和學生交往使之親近,以參與的方式與學生共同活動使之熱情高漲,以長者的身份關心學生使之溫暖。  (寶應實驗初中  楊一鳴)

  和諧教育是一種教育的指導思想,是一種教育工作者應該追求的教育的境界,是一個不斷上升、發(fā)展的過程,而不應該被簡單化為一種教育手段。  (寶應實驗初中  殷玉龍)

  學校的每一間教室、每一堵墻、每一個角落,甚至每一處細節(jié)的設計都要浸潤平等、寬容、理解和激勵,以微笑、激情、博愛去接受和欣賞學生以及他們的家長。  (寶應實驗初中  薛芬)

  師生情感的相互交融是“和諧教育”成功的一半。常常有畢業(yè)的學生和我談起他們現(xiàn)在的某某老師怎么怎么好,我的第一感覺就是,他的這門學科學得肯定不賴。  (寶應實驗初中  班同衛(wèi))

  課堂教學中不要因為創(chuàng)造和諧、寬松、熱烈的氛圍而淡化了知識基礎與價值觀的教育,班主任不要因為師生的和諧而一味的遷就學生。凡事要有個目標,要掌握的度。  (寶應實驗初中  苗萬宏)

  對于學科教學而言,我們必須樹立一種大學科的教學觀念,打破學科本位的思想,著立于學生各個方面和諧地發(fā)展。  (寶應實驗初中  楊權應)

  動靜相生,疏密相間,和諧活動。  (寶應實驗初中  趙建琴)

【代后記】
  和著時代的步伐,今天的教師應該注重自己的學習,學習應該少一點急功近利,多一些和諧融通,著眼于提高“學養(yǎng)”,多做一點“課”外的工夫。學養(yǎng)即學識修養(yǎng),它決定著教師的課堂教學所能達到的高度。如今,一堂好課的評價標準已經(jīng)從過分關注形式、技巧轉移到更關注內容、思維質量的角度上來了;人們理想中的課堂不單單是成功傳承知識,而更應該是塑造人格,滋養(yǎng)精神。當可憐的技術不足以支撐我們的教學的時候,我們靠什么來生存于課堂?惟有“學養(yǎng)”。這樣,我們的學習就不能只在“教材教法”的層面上打轉,而應該在拓展視野,用先進的文化點燃自己靈性上多下點工夫了。  (寶應實驗初中  戚成林)


上一篇:個性化,師生創(chuàng)造的發(fā)力點(35期)
下一篇:復習課,我們如何應對(42期)

版權所有 翔宇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