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宇課變:教師從主角變導演
課變,“誰認出風暴而激動如大海”,是學生?我的課堂我做主;是教師?以自己的卓越福澤學生;是教室?一掃修道院式的沉悶而變得明亮潤澤;是課堂……一場靜悄悄的革命正在醞釀、升騰、蓬蓬勃發(fā)。
【前線速遞】
偶遇,往往創(chuàng)生出美好的境界
監(jiān)利新教育實驗學校 方沫
教《星星變奏曲》之前,原本是打算自己配樂朗誦的,在辦公室里試讀了數(shù)遍,始終覺得演繹得太吃力——聲音沒有張力,很多地方?jīng)]有落感,顯得單薄而沒有穿透力。于是決定還是用羅京的朗讀視頻來直接把學生引入詩歌的意境中去。
上課了,沒有導入設計,我直接點開視頻播放。居然有圖像沒聲音!有圖像沒聲音,軟件故障?我腦子里轉(zhuǎn)得飛快,視頻仍在繼續(xù)播放,沒有時間再猶豫了,于是我決定自己朗讀。
這有些為難我,還好我已經(jīng)提前準備過朗讀時的背景音樂。于是我點開音頻,仍然沒有聲音!定睛一看才發(fā)現(xiàn)原來電腦被設置靜音了,是我自己大意了。我心念一動,仍然決定還是自己先讀一遍。于是取消靜音,音樂隨即響起,我認真地讀完了這首詩,學生啪啪啪地給我鼓掌。說實話,讀得并不好,我很不好意思,覺得領(lǐng)受不了學生的表揚,于是誠懇地向?qū)W生坦白:“謝謝大家的鼓勵,我沒讀好,本來也沒打算自己讀的。”
“是的,如果是男聲來讀會好一點。”有人在底下說。“噢,你們這么覺得嗎?”我故意反問。“是的。”回答得還挺整齊。“為什么呢?”我裝作不服氣地說。
學生于是說開了:“因為男聲更低沉,可以表現(xiàn)出黑夜中的沉重感。”“因為男聲更有穿透力,可以表達出對光明的向往之情。”……他們已經(jīng)說到了詩本身,于是我說:“好吧,就讓我們用期待的心情來聽男生們讀一遍如何?”“好。”男生們躍躍欲試。全班男生一齊把這首詩讀了一遍,還別說,的確比我讀得好,情感的處理,節(jié)奏的停頓,都有模有樣的。讀完,掌聲響了起來,男生們更是得意地給自己猛拍巴掌。我微笑,手下卻已點開了羅京朗讀的《星星變奏曲》的視頻。
當羅京的聲音在教室里飄蕩開來,教室里靜極了,我看到很多同學陶醉地閉上了眼睛,他們靜靜地感受著聲音里傳遞出的夢境一般的生命的詠嘆。羅京讀完,猶余音繞梁,教室里靜默了幾秒鐘,啪,啪啪,啪啪啪,掌聲熱烈地響了起來,這是第一次我在課堂上播放朗讀素材后學生鼓掌。我突然有些感動,眼眶有一些濕潤。
我知道,學生們讀懂了這首詩,他們將掌聲送給了一個陌生的人,他們將掌聲送給了一個已經(jīng)逝去的人,他們將掌聲送給了一個帶給了他們美好感受的人。這是生者對逝者的安慰,也是生者對逝者的贊美。感謝羅京,留給我們?nèi)绱嗣烂畹穆曇簦?br />
課后回想,如果我硬是要按原來的教學設計,排除障礙后播放羅京的誦讀視頻,又怎么能在這一詠三嘆的誦讀中和學生一起尋找到你我他心靈的投契呢?這種無意的生成,渾然天成的推進,成全出一個充滿了人情味的詩意的教學意境,這不正是語文課堂中努力追求的人文情懷嗎?
【且行且思】
認真構(gòu)思,簡單上課
監(jiān)利新教育實驗學校 孫昌貴
兩節(jié)30分鐘的示范課,我感受到: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讓孩子們在玩中學、玩中練,促進身心發(fā)展,來達到體育鍛煉目標,讓學生體驗上體育課的樂趣,這不僅能充分發(fā)揮體育教學的教學思想,而且能使學生的體育學習變得親切、自由和歡悅,并能對提高體育教學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簡單的體育課豐富多彩
很多人認為體育課應該是學生整整齊齊排好隊,然后跑啊跳啊讓學生機械地反復練習,其實游戲才是他們的樂園。如果體育課的教學是機械而無生命力的話,學生就不會感興趣。體育課中,只要你稍加留意就會發(fā)現(xiàn)有些花“無精打采”。他們的“無精打采”也正是因為體育課的枯燥乏味和機械的反復練習。如果多費心思,盡量用游戲的手段來提高興趣,讓課變得生動多姿,學生聽起來就會有滋有味,動起來也會生龍活虎。李主任的體育課于游戲中見技巧,于練習中提高身體素質(zhì),簡單但豐富多彩。
有設計的體育課趣味紛呈
全主任設計的課是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出發(fā),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課堂常規(guī)很重要,這一點全主任把握得很好。開始部分是熱身練習,而后引導學生做韻律操準備活動,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不僅使學生的注意力更集中了,也讓學生的肢體充分活動開了。后面的基本部分更見設計者的獨具匠心。準備部分的韻律操與基本部分的游戲完美接洽,渾然天成。
重參與的體育課活力四射
精彩幽默的講解,標準到位的示范,兩位領(lǐng)導扎實的基本功讓我們從心底佩服,而老師與學生的全員參與更讓學生們觸及到了運動的本質(zhì),更讓我們內(nèi)心發(fā)出強烈的震撼。讓孩子們覺得任意一項運動不僅是一種技巧與力量的結(jié)合,更是一種思考與智慧的結(jié)晶。只有這樣,才能極大地釋放孩子的潛能。為了做到這一點,老師在課堂上傾情參與是最關(guān)鍵的。同學們的學習熱情明顯地得到了提高,課堂氣氛比活動前活躍了很多。游戲中加強技巧的學習,體質(zhì)也可以通過玩游戲來增強。讓學生樂于上課,樂于出汗,讓他們積極參與進來,讓他們在體育課上有足夠展現(xiàn)自我的空間。這是兩位領(lǐng)導示范課達成的效果,也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一節(jié)課的好壞,眾說紛紜;教學手段的優(yōu)劣,見仁見智;而教學方法的選擇,早有前人說了“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讓學生擁有健康的體魄,從而享受健康的人生,這是我追求的目標。
【名家有約】
關(guān)于教學的四個“隱喻”
李炳亭
◆教學必須回到正途上來,回到“人本”“學本”和“生本”上來。
◆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fā)展學生。
◆理想課堂的三大特性:主動性,生動性,生成性。
◆放手是教學的“起點”,教師只能做“教練”或“裁判”。
◆教學必須回到正途上來,回到“人本”“學本”和“生本”上來。
◆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fā)展學生。
◆理想課堂的三大特性:主動性,生動性,生成性。
◆放手是教學的“起點”,教師只能做“教練”或“裁判”。
在傳統(tǒng)教學觀里,教育者掌握知識而成為教學的權(quán)威,學生淪為知識的受體。被動、從屬、就范、接受,這種帶有明顯強制性的教育始終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學習生活,很容易成為一種針對心靈和人性的維持、傳承、干預,甚至是脅迫。從而,嚴重壓抑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抑制了固有的天性和能量,制約了學習效益和質(zhì)量。
“教法”的核心應該是“學法”,學法的核心應該是“讓學生生產(chǎn)知識”,而不是以愛的名義,冠冕堂皇地實質(zhì)專制和暴虐,更不是把兒童“培養(yǎng)”成需要的“工具”。
教學是什么?以下有四個隱喻。
隱喻一:教學是1+3=5
生本教育的郭思樂先生是教數(shù)學的,他在講關(guān)于學習時,曾經(jīng)舉例說,1+3=4不是教學,是“灌輸”。當教師提問“1+3等于幾”時,比較接近于“教學”了,教學重在“導”上;假如教師說“1+3=5”時,這就是教學。為什么?當教師有膽量拋出類似這樣一個常識性的“錯誤”時,這個錯誤就會在學生中形成“反饋”,立馬會有人“不顧禮貌”地站出來指正錯誤,這就是“學”。
這句話的隱喻是,教學即把“教”轉(zhuǎn)化為“導”,轉(zhuǎn)化為“學”。
隱喻二:教學是“踢皮球”
教學不是替代,是“交付”;不是包辦,是“還給”。教師要敢于把學生提出的問題,再拋還給學生,讓他們自主處理自己的問題。教師很像是足球場上的“教練”,要保持自己的角色,絕不下場踢球。教師要牢記十六個字:相信學生、發(fā)動學生、“利用”學生、發(fā)展學生。
這句話的隱喻是,放手是教學的“起點”,教師只能做“教練”或“裁判”。
隱喻三:教學是“建房子”
傳統(tǒng)教學是“點”對“點”,失之于知識的“整體性”。假如我們把學習比喻成一臺收音機,傳統(tǒng)課堂總是率先把局部 “部件” 拆下來,以“知識點”的形式讓學生去認知,卻又在考試時,要求學生完成整體知識的“拼裝”。
這句話的隱喻是,教學應該是“建房子”,先搭建系統(tǒng)“框架”,再填充知識“磚石”。
隱喻四:教學是“生命與生命的對話”
僅靠“死記硬背”,簡單機械重復的苦學,無法生成智慧。學習只有在學生的生命體和知識活體發(fā)生關(guān)聯(lián)時,才會抵達內(nèi)心,形成“情感產(chǎn)品”,才能釋放出生命的能量。
這句話的隱喻是,要敢于讓“學習”這個事件在學生身上發(fā)生,并形成學習情感的“經(jīng)歷和體驗”。
【作者簡介】李炳亭,中國教師報總編助理、編輯部主任,知名課改專家。
【翔宇課變】
教師應做導游與導演
◆從“官教兵”到“兵教兵”、“兵練兵”,最終到“兵教官”、“官教官”。
◆最好的“教案”就是“學案”。
◆教師不能光追求給學生滿分,還要讓學生滿意,使學生滿足。
◆學生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由“被動學”,變成“主動學”;由“痛苦學”,變成“快樂學”;由“孤獨學”,變成“合作學”;由“單一學”,變成“全面學”。
新型師生關(guān)系
師生關(guān)系是教學活動中的基本關(guān)系。傳統(tǒng)意義上的師生關(guān)系是二元對立的簡單線性關(guān)系。理想課堂中的師生關(guān)系,較之傳統(tǒng)課堂,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是相對固定的,老師就是老師、學生就是學生,信息基本上是單向傳遞;理想課堂中的教師,既是老師也是學生,理想課堂中的學生,則既是學生也是老師。他們的角色可以根據(jù)需要不斷轉(zhuǎn)換,信息是多元多向傳遞的,教學影響也是多元多重的——從“官教兵”到“兵教兵”、“兵練兵”;再到“兵帶兵”、“兵管兵”;再到“兵促兵”、“兵強兵”;最終到“兵教官”、“官教官”。真正實現(xiàn)“教學相長”。
理想課堂中的“官教官”,是指“教師在學生觸發(fā)下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
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和教材是學生唯一的知識源;理想課堂中,知識源變得非常豐富,除教師和教材外,每一位同學也都成了其他同學的知識源。
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依“教案”組織教學;理想課堂中,沒有“教案”,只有“學案”,師生圍繞“學案”共同探究問題。理想課堂告訴我們,最好的“教案”就是“學案”。
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抱著學生走,或者牽著學生走;理想課堂中,教師激發(fā)學生自己走,或者相互攙扶著一起走。
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是“背桶人”,學生是“敞口杯”;理想課堂中,師生都是“挖井人”。
傳統(tǒng)課堂中,信息傳遞的方式,是“一對多”;理想課堂中,信息傳遞方式多元,既有“一對多”,也有“多對一”,更有“一對一”、“多對多”。
理想課堂上,教師的作用和角色定位,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過去,教師是知識的擁有者、提供者、傳播者,是權(quán)威,是裁判,F(xiàn)在,教師是引導者、策劃者、合作者、服務者、開發(fā)者,是同伴,是導演。
理想課堂中的教師,是導游不是領(lǐng)導,要引導學生作自助旅游,而不是領(lǐng)著學生沿固定線路參觀;
理想課堂中的教師,是導演不是演員,要在幕后策劃、指導學生去展示,將學生置于聚光燈下,而不是自己霸占講臺說長篇評書;
理想課堂中的教師,既是精神的同道,亦是學習的伙伴,而不是裁判兼警察左手握真理右手握大棒;
理想課堂中的教師,是服務生,要俯下身子為學生服務,將姿態(tài)降低,將心胸放大,而不是掛在墻上當圣人像,等著學子們來膜拜。
理想課堂中這種師生角色的轉(zhuǎn)變讓我們尋找到了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最佳模式:實踐—反思模式;最簡捷的方法:開放課堂;最有效途徑:校本培訓、校本教研。
好教師的標準
從古至今,人們似乎從來沒有停止過對好教師標準的討論,不同時期不同的人心目中好教師的標準并不相同。不過,無論差異有多大,其中總有一些基本標準是恒常不變的:師愛、負責、專業(yè)、智慧……
好教師應該具備“四真”:真情實感,真抓實干,真才實學,真知灼見。
“教師不能光追求給學生滿分,還要讓學生滿意,使學生滿足。”好教師就是那些給學生滿分、讓學生滿意、使學生滿足的教師。
一流教師教人,二流教師教書。課堂上的好教師,同樣也應該首先是“人師”,然后才是“經(jīng)師”。
課堂上的好教師,應該在適當?shù)臅r間,用適當?shù)姆椒,講適當?shù)膯栴},出適當?shù)男Ч。具體而言:在內(nèi)容上,目標定位精準;在時間上,機會把握精明;在位置上,結(jié)構(gòu)安排精巧;在方法上,手段選擇精致;在感受上,配合對位精確。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好教師的能耐體現(xiàn)在“抓住麻筋”,“捏得要害”,“恰到好處”。既有準度,又有速度、力度。
好教師應能夠著眼于誘導,變“苦學”為“樂學”;著力于引導,變“死學”為“活學”;著重于疏導,變“難學”為“易學”;著手于指導,變“學會”為“會學”。
惟其如此,學生才能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由“被動學”,變成“主動學”;由“痛苦學”,變成“快樂學”;由“孤獨學”,變成“合作學”;由“單一學”,變成“全面學”。
惟其如此,教師才能真正由主演變導演,由經(jīng)驗變科研,由現(xiàn)成變生成,由師長變學長,由教者變學者,由知識販子回歸知識分子。
課堂上信息傳遞的方式是單向還是多向?主導課堂的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課堂調(diào)動是無效、有效還是高效?學生的精力是越來越投入還是越來越渙散?是教師越教越賣力還是學生越學越勤奮?是只灌輸結(jié)論還是重視展現(xiàn)過程?這些追問可以幫助我們很好地判別課堂上教師是否優(yōu)秀。
值得一提的是,人們曾經(jīng)做過關(guān)于“優(yōu)秀教師的個性品質(zhì)”的廣泛調(diào)查,以下8條作為優(yōu)秀教師最重要的個性品質(zhì),被廣泛認同。它們是——
熱忱關(guān)懷;真誠坦率;胸懷寬廣;作風民主;客觀公正;自信自強;耐心自制;堅韌果斷;熱愛教育。
而“學生喜歡、家長滿意、同行佩服、領(lǐng)導信賴、自我認同”這五條,可以作為評價教師是否優(yōu)秀的可測量的宏觀標準。
——摘選自作者博客“盧志文杏壇絮語”
【觀點集萃】
簡約,是因為教學流程簡潔清晰,課堂活動及教師講解少之又少,也沒有使用導學案;不簡單,是因為課堂處處體現(xiàn)著教師主導的智慧,體現(xiàn)著教師對教材的精準把握和對課堂的有效控制;高效,是因為學生學習靈動實在,課堂生成卓有成效。這一切,緣于教師有效的導引。
——監(jiān)利新教育實驗學校 李方!
如何有效地控制課堂、組織學生實驗,需要平時有序組織和要求。我們現(xiàn)行方法是:“起立、推凳、聚首”,“號令、停嘴、坐下”,“舉手、展示、點評”。讓學生像做操一樣,按每個小步驟來操作,這樣組織起來,學生實驗時就容易掌控多了。
——監(jiān)利新教育實驗學校 李大軍
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要準、簡、活、久,因為新課標關(guān)于作文教學建議里是這樣講的:“寫作知識教學務必精要有用,無須追求系統(tǒng)化。應抓住取材、構(gòu)思、起草、加工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在交流時,老師還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逐步做到圍繞中心,突出重點,有條理地具體講述。學生在這樣的交流中回憶生活,想像情景,再現(xiàn)情景。學生“常說口里順,提筆手不笨”,寫起作文來就能“下筆如有神”了。
——淮安曙光雙語學校小學部 周海兵